目录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1)大学英语 (26)高等数学D (28)计算机应用基础 (30)管理学基础 (34)专业概论 (36)素描基础 (37)制图基础 A (39)园林植物基础A (42)造型基础 (43)色彩基础 (51)测量与遥感 (52)生态景观规划 (61)设计表现技法 (62)建筑结构与构造 (67)园林树木学B (70)园林花卉学B (73)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76)中国园林史 (79)城市规划原理 (81)西方园林史 (83)园林植物景观设计B (8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A (89)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92)风景园林设计(双语) (95)风景园林北方综合实习I (102)风景园林北方综合实习II (103)风景园林工程 (104)风景区规划 (109)园林管理 (110)园林南方综合实习I (114)园林南方综合实习II (115)园林综合studio (116)气象学 (118)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 (123)工程力学A (127)中外美术概论 (131)水彩风景画 (134)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136)钢笔风景画 (141)外国建筑史 (143)中国建筑史 (148)现代景观建筑评价 (149)素描风景画 (151)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 (155)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 (157)景观地学 (161)写意山水 (163)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166)中外城市建设史B (168)室内设计C (171)设计竞赛 (173)名师讲堂 (174)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英文名: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代码:080714S学科门类:工学(土建类)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及城市各类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可获得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及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技法、制图方法、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规划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具有运用所学艺术理论、设计理论,进行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及表达、园林施工与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在园林、林业、城乡建设、市政交通、教育等相关部门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及城乡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园林建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及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
二、专业培养方式本专业采取“两翼并重,两渠相融,两阵贯穿”的专业培养方式。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翼并重,尤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风景园林艺术创作和规划设计的能力;毕业设计和南北方实习两条综合性培养渠道相互交融,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两个阵地贯穿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始终,通过各种设计竞赛、名师讲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就业实习等教育环节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以“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拓展专业素质”为宗旨,重点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方案汇报、模拟竞标、评审分析等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
三、主干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1、主干学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2、专业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区规划、建筑结构与构造、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观赏植物学A、园林植物景观设计B等。
四、全学程教学安排本专业全学程共计144周,用于教学安排共计7学期 112周,用于毕业论文(设计)1学期共计14周。
在112周的教学周数中,理论教学95周,教学实习15周,军事教育1周,入学教育1周,公益劳动2周,教学评价1周,各项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见本专业教学计划。
本专业开设37门必修课,共计141学分,设专业选修课20门,共计47.8学分,学生必须从中至少选修24学分。
此外,学生必须从全校公共选修课中至少选修12学分。
五、主要实践环节安排风景园林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习课程数量较多,主要表现为设计初步、城市绿地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筑、风景园林工程等课程设计以及水彩风景画、观赏植物学、测量与遥感等课程实验实习。
通过实践环节的加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本专业实践环节主要由实验课、课程实习、综合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下:1、课程实习园林植物基础A实习,第1-2学期,实习地点校园等,1周,1学分风景园林工程实习,第6学期,实习地点颐和园,0.2周,0.2学分。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第5-6学期,实习地点校园、北京植物园,1周,1学分。
2、综合实习风景园林北方综合实习I、II,第6学期,实习地点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等,1周,1学分。
园林南方综合实习I、II,第7学期,实习地点杭州、苏州,4周,4学分。
3、风景园林综合Studio课程设计,第1-7学期,地点校园,7周,7学分。
每学期1周,实习内容分别是:艺术创作、花卉设计与构成、城市空间、植物与景观、建筑与文化、艺术与工程、景观与生态。
4、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第8学期,实习地点全国各省市,14周,8学分。
六、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主要通过二课堂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
包括以下方式:1、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相关的设计大赛和大学生艺术节。
2、开设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前沿动态的名师讲堂;3、设置理论联系实践,提前了解行业现状的就业实习;4、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Action风景园林设计协会)文化活动;5、组织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
七、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八、相近专业园林九、毕业合格标准总学分:194学分理论教学学分:162学分(2592学时)必修课学分:126学分(2019学时)选修课学分:36学分(其中公选12学分专选24学分)实践必修环节学分:32学分■必修课■选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dern History of China课程代码:Z07a0007t1学时数:总学时32(理论32实验0习题0讲座0讨论0实习0)学分数:2 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学期:1 主讲教师:金鸣娟于延周傅洁茹赵亮编写日期:2019年11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学校所有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理论6学时)教学内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基本要求: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懂得只有首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创造前提。
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了解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2、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2)洋务运动的兴衰(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基本要求: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都是近代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3)辛亥革命的失败基本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认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4、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的原因,了解他们在十月革命以后怎样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了解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它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联系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特别是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5、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基本要求:了解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内外政策及其统治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懂得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学习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领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理论6学时)教学内容:(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基本要求: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懂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懂得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是必须打败、同时也是能够打败的。
认识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了解国民党以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打败日本侵略者必须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纲领与方针、政策以及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