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警察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警察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组成的社会单元。
警察组织行为学:应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只是和原理,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的角度来研究警察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
组织理解:1典型的组织是有不同全体组成的,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2组织是由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3组织具有共同的目标。
警察组织的特殊性: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组织,公安机关具有独特的性质1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2公安机关是行政执法机关3公安机关具有服务性4公安机关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行为: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行为是指受心理支配的具有内在动机的有意义的行动,是人们欲望情感和意志的活动。
行为的特性:1目的性2习得性3社会性4情理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公式中B即behavious行为,F(function)表示函数;P 指个体因素,E指环境因素。
警察职业行为的特殊性:1执法性2协作性3服从性4服务性5危险性6动态性警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警察心理和行为的特征和规律性。
警察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具有层次性,分别从个体群体组织体系统三个层次来分析警察的行为组织。
警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公安管理水平2有助于警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3有助于警察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行为的规范化。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与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产生过程:萌芽阶段1工业革命后期的管理2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工业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的兴起创立阶段1人际关系理论———组织行为学的先驱2躯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的出现3组织行为学的正式诞生。
组织行为学研究和发展趋势:1组织行为学关于组织系统的研究在不断扩大。
2对组织行为学中有关概念的研究更加很深入和细化。
3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进一步加强。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鲜明的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1跨学科性;2理论性;3应用性;4层次性和5交叉性。
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学科:1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2管理学;3社会学;4人类学;5政治学科学研究的一般特征:1公开性;2定义准确;3数据的客观性;4可重复性;5研究的系统性和积累性;6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理解和预测。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实用性原则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分类:1根据研究的深度分为描述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
2根据研究的性质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
3根据变量的可控程度分为文献研究现场研究和实践研究。
搜集信息的方法: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4测验法;5实验法;6个案研究法;7作品分析法第三章警察的能力与人格能力:个体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能力的类型: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3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力的个体差异:1能力的水平差异2能力的类型差异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能力差异与警察组织管理:1在警察的选拔录用过程中要科学地准确地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的能力标准,准确地衡量候选者的能力水平。
2在警察的任用、管理过程中要发现人才的能力优势3重视全面提高警察的工作能力,运用动态的眼光紧抓警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人格:个体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1稳定性2独特性3整体性4倾向性人格的决定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情境因素人格的结构:1、16项人格因素2人格够成的五大理论人格差异与警察管理:1警察组织管理者应首先充分认识到人格因素的重要性,人格因素关系着组织的维持和组织的整体效绩。
2警察组织管理者需要注意人格与工作的匹配,为合适的人安排合适的任务和岗位。
3深入了解每一位警察的人格特点,做到管理方法因人而异。
第四章警察的价值观和态度价值观的含义:关于事物、行为的优劣好坏的最基本的信念或判断。
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观对于研究组织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了解员工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同时它也影响我们的知觉和判断。
价值观的判断:1斯普兰格的类型划分2弗鲁姆的类型分类3格瑞武思的层次分类模型4罗克奇价值观调查态度:个人对待特殊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态度包括三种成分:1认知成分;2情感成分;3行动成分。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理论:1认知失调理论;2平衡理论;3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4学习理论;5功能主义理论。
第五章警察的认知与学习认知(知觉):在经验的基础上对感觉信息的解释。
影响认知的因素有客观调件、主观因素。
社会认知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生活的某个人行为特征的认知,人际关系的认知和角色认知等都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
社会认知的常见偏差: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光环效应4社会刻板效应5对比效应认知理论在警察管理中的应用:1招聘面试2绩效期望3绩效评估4印象整饰及其识别。
学习的普遍定义:由于经验而对发生地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学习理论:1经典条件放射理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强化的类型:1正强化2负强化3惩罚4自然消退学习理论在警察管理中的应用:是塑造员工行为的重要工具1对问题民警进行训导2开发民警培训计划3建立导师负责制4自我管理。
第六章行为动机与警察激励激励:组织通过有效地操作某些方法,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激发引导保持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使组织成员能自觉自愿地位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更大努力地行为过程。
人类的行为产生。
有四种基本观点:本能论、内驱动力理论和认知动机理论。
需要:需要作为人类行为的动力源泉,意味着使特定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特定状态,是个体对某种物质生活条件或精神生活条件感到欠缺而力求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引发并维持热人的行为且推动这种行为达到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是人的行为发生地内在的直接原因。
第七章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关于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是产生个体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因而满足是激发动机的主要内容。
从研究需要出发,分析人的的需要结构和内容,以及它们是如何推动个体行为的,以此来探索激发个体动机的规律。
2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动机的形成和和行为目标选择弥补了内容型理论的不足。
其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模式等。
3行为修正激励理论。
研究如何修正和转化认的行为,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
主要有强化理论、归因理论和挫折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1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的力量2上述五类基本需求是按顺序逐级递升的3需要分为高级和低级两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属于低级需要。
可以从外界物质方面得到满足,而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则属于高级需要,须从内在精神方面获得满足。
4人的需要强度随其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
5多数人的需要是按上述结构层次排列的但七种人例外,天生就富有有创造性的人、某些心理变态的人、始终生活在低水平的人、长时间被被较高层次需要控制的人、为某种价值和理想可以牺牲一切的人。
6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自我实现。
ERG理论:心理学家克莱顿阿德弗在马斯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关于需要和激励的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种: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这三种需要的英文缩写分别为ERG故这一理论称为ERG理论。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来,又称为激励—保健因素。
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应从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呢着手,使担任工作的人感到此项工作有意义。
双因素理论的理论要点:1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2修正了传统的关于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
成就需要理论: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专注于一种需要的研究,即成就动机,同时也对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但他最重要的贡献还是成就需要。
需要类别:1成就需要2权力需要3归属需要高成就需要的特征:1高成就需要者喜欢面对由他本人负责解决的问题的挑战,也就是喜欢独立地去解决问题。
2高成就需要者倾向于承担中等程度的风险,而不是过高或过低的风险。
3高成就需要者希望得到对他们工作成绩的具体反馈,他们很想了解他们工作成绩的优劣,从中获得成就感。
期望理论: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侧重研究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考察个体的努力行为与其最终所获得的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
M—激励力量:激励水平的高低,表明个体被激发起的工作动机的强度、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程度,即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地程度。
V—效价:即目标效价,是指实现某一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大小。
E—期望值:也称期望概率,个体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自己的行为能否实现目标,获得想得到结果的概率,即个体主观上估计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侧重研究的是收入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个体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1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不仅受到所得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要受所得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
目标设置理论: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教授德温洛克,,目标使人们知道要完成什么工作,能引导人们的行动始终与目标保持一致,而且人们从实现目标的反馈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激励理论在警察管理中的应用:一树立正确的激励理论1激励必须透明2建立以激励对象偏好为导向的差异性激励组合模式。
3警察激励应满足最大参与性原则4避免过于单调和频繁的激励5遵循奖酬结合,以奖为主的原则6诱因大于等于贡献——奖励与绩效挂钩二激励理论在警察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来满足不同民警的不同需要,实现有效激励2注重发挥内在的激励巨大作用3注重目标价值对公安民警积极性的影响力4公平分配是重要的激励因素5成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6奖励及时,并体现出成绩与奖励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八章警察群体行为群体:两个以上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特点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
群体的类型:1大群体与小群体2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3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4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作用,要正确对待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
5松散群体与联合群体警察群体的特点:1群体成员的心理特征2群体的行为特征:1)社会促进效应2)社会惰化效应3)从众倾向群体的成员构成:1群体规模2同质性和差异性3地位群体任务与员工分工3智力技能和个性特点群体气氛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1对组织目标的赞同2对工作的满意感3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合作4良好的沟通5不同的领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