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年月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辩论委员会对学生辩论资格审查的根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老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p 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设计〔论文〕
类型〔划“√”〕
工程实际
科研工程
实验室建立
理论研究
其它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深化开展和信息时代的不断演进,个人数据的无限增长与快速流转使得记忆成为了常态。

大量信息的使用价值随时间流逝人,但是永久性的保存与公开可搜索经常有害于数据主体的将来利益,因此催生了欧盟的被遗忘权制度。

2023年欧盟第一例被遗忘权案件的胜诉引起了学界对该权利的广泛讨论。

多数学者主张引进此项权利来保护本国数据主体的利益,但鉴于欧盟目前的立法标准仍有一定的模糊性以
及被遗忘权背后的价值冲突与利益关系,被遗忘权作为新兴权利的定位也饱受争议。

相比之下,中国的第一起被遗忘权案件却以败诉告终,究其原因在于该权利在我国权利体系中的空白。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确定被遗忘权这一新兴权利的本质属性,并借此为其在我国权利体系之下寻找一个适宜的位置,以便其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保护数据主体的权益。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被遗忘权的演进
1.1被遗忘权的产生和开展
1.2各国关于被遗忘权的立法现状
2.被遗忘权面临的困境
2.1现实的价值冲突与背后的利益关系
2.2不同法制背景下的选择
2.3操作的可行性与施行效果
3.确立被遗忘权为独立权利
3.1被遗忘权的法理根底
3.2无法融入其他权利框架
3.3被遗忘权的权利属性
4.被遗忘权在中国权利体系下如何自处
4.1不能融入目前中国的某项权利之下
4.2被遗忘权的中国内涵
4.3完善相关的司法程序机制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开展〕
欧盟在《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将被遗忘权置于擦除权之后的括号内,并结合详细情形将权利客体指向那些过时的、不相关的、不必要的信息。

这一本身就模糊的安排随即引起了学界对被遗忘权性质的广泛讨论,也有不少学者主张将其进展外乡化移植。

但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被遗忘权的很多问题与困境,首当其冲的就是被遗忘权能否作为一项独立权利立足于各国权利提下之下。

从我国学者对被遗忘权的研究来看,蔡培如在文章《被遗忘权制度的反思与再建构》中认为被遗忘权更合适被解释为信息化时代下利益冲突的解决框架,作为中立性的利益权衡规那么,而非价值输入。

并且根据不同情形将被遗忘权的权利根底分为个人数据控制权和利益权衡两种,主张对第三方搜索引擎作为治理主体的正当性补足,强化程序规那么。

李立丰的《外乡化语境下的“被遗忘权”:个人信息权的程序性建构》从实用立场出发,认为应当将被遗忘权建构为一种程序性权利而非实体性权利,并把其核心特质界定为一种要求互联网搜索效劳提供商不得从事特定检索行为的恳求权,阐述了他对于被遗忘权在外乡语境下的内涵和定义。

梅夏英在《论被遗忘权的法理
定位与保护范围之限定》一文中通过对被遗忘权保护的法律进
路分析^p 认为其不属于隐私权或者个人信息权的范畴,而
应当在私法之外从公法维度考量其价值,通过信息保护法向个
人赋权并且严格限制其保护范围。

薛丽在《GDRP生效背景下
我国被遗忘权确立研究》一文中通过分析^p 被遗忘权的内
在价值为其提供了证成的理论根底,同时提供了民法和行政法
详细保护途径。

然而,刘泽刚在《过度互联时代被遗忘权保护
与自由的代价》一文中从自由风险的角度入手,提醒了欧盟确
立被遗忘权背后将其作为支配性监管手段的本质,指出被遗忘
权是一种本钱很高的制度设置,会引发对自由的减损,因此质
疑在我国引入该项权利。

宋那么在《新兴权利研究—以“被遗
忘权”为例》一文中分析^p 了一般新兴权利的生成根底并
提出了主体、客体、时间、空间四项标准,通过对被遗忘权与
其他权利的比照分析^p 进而确定其为一项新兴权利,同时
对其司法化进程进展了考虑。

段卫利在《被遗忘权概念分析^p —以分析^p 法学的权利理论为工具》一文中以被遗忘权的
外部关系角度入手,区分了被遗忘权与删除权和隐私权的异
同,又以其内部构造为切入点,指出被遗忘权最为核心的恳求
权面向,在权利理论的利益伦和意志论上进展解释,将被遗忘
权视为兜底性的人格权。

由此可见,被遗忘权的独立属性甚至是存在与否现下仍有争议,对其外乡化引进的途径与方式选择也各不一样,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领域都值得更进一步的讨论。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被遗忘权在中国权利体系下的正当位置。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
本文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p 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的思路展开,本文第一局部阐述了根本违约的根本概念以及与合同解除的关系;第二局部分析^p 了我国关于根本违约认定的现状以及缺陷;第三局部是关于根本违约的域外考察以及启发;第四局部针对我国根本违约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

在理论方面,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的文献,为本论文提供撰写的理论根据。

2.归纳法。

运用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总结各种定义的特征,获得一个概括式的结论。

3.定性分析^p 法。

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p 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文献材料进展思维加
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到达认识事物本质、提醒内在规律的本质。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1.第周
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提交毕业论文提纲、完成开题报告
2.第周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3.第周
完成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
4.第周
准备毕业论文辩论
七、【参考文献】:^p
[1]宋.新兴权利研究—以“被遗忘权”为例[D].辽宁:辽宁大学,2023年
[2]蔡培如.被遗忘权制度的反思与再建构[J].清华法学,2023(05) : 168-185.
[3]李立丰.外乡化语境下的“被遗忘权”:个人信息权的程序性建构[J].武汉大学学报,2023,(3):145-155.
[4]薛丽.GDRP生效背景下我国被遗忘权确立研究[J].法学论坛,2023,(2)
[5]梅夏英.论被遗忘权的法理定位与保护范围之限定[J].法律适用,2023,(16)
[6]李媛.被遗忘权之反思与建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3,(2)
[7]赵锐.被遗忘权:理性评判与法律构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3,(5)
[8]刘泽刚.过度互联时代被遗忘权保护与自由的代价[J].当代法学,2023(1)
[9]黄娅琴,周婉滢.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的正当性根底与保护途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23(6)
[10]赵晨芳.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与外乡化途径—基于法理学的分析^p 视角[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3
[11]段卫利.被遗忘权的概念分析^p —以分析^p 法学的权利理论为工具[J].河南大学学报,2023(5)
[12][英]雷蒙德瓦克斯.读懂法理学.杨天江译[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13]刘利平.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法理辨析—基于欧美隐私自主与言论自由博弈视角[J].
[14]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15]许靖.中国被遗忘权制度建构的法理分析^p [D].山东:山东大学,2023年
指导老师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所在系〔所〕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