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要求5篇范文第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要求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要求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适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要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要求1.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2.课题来源分为教师提供选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教师的科研任务;社会有关单位托付的课题;其他来源。
3.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表格内正文为五号宋体,行距为固定题目来源值20磅.本论题是在阅读和积存了大量纳兰词及其资料的根底上初步形成的。
在指导老师悉心引导下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其中,黄天骥的《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张草纫的《纳兰词笺注》等著作对本论题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特别是叶嘉莹的《论纳兰性德?从我对纳兰词之体认的三个阶段谈起》、张龙的《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综述》等期刊论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后经与指导教师讨论并确认了该论题的价值,最终形成了本文的论题。
主要研究内容本论题旨在由纳兰的词学观念着手,展开对纳兰词的“以情胜”的审美特征的探讨,主要内容及思路如下:(一)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简述(二)重点阐述其在词学观指导下的词学创作,及“以情胜”的审美特征。
(三)结合当时词学界的创作水平及评论阐释“以情胜”这一重要创作观念的形成过程及重要意义。
开题依据(包括前人的工作、相关研究现状、此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应用前景等)目前,学界虽然关于纳兰性德的专门性、综合性的专著甚少,但近一、二十年以来,关于纳兰的.期刊论文大量涌现并取得了令人十分可喜的成就,而且对纳兰性德的研究仍有升温之趋势。
叶嘉莹的《论纳兰性德?从我对纳兰词之体认的三个阶段谈起》结合自身,阐释了自己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心境下品读纳兰词而产生的不同的感受与评价,其中也简要地从其生平、家世、心理的方面着手,分析了纳兰性德的词风形成的几个因素,认为这是一种“父子、君臣、家人、仕宦中的难言之恩怨”。
张龙的《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综述》《__大学学报》XX年7月第4期)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尤其是对“情致”一说,有着独到之见。
杨子怡的《生命的情感、心灵的图画试论纳兰性德的情感美》《__学院学报》1995年12月第4期)(,从恋情、友情、物情三个方面细致的探究了纳兰的情感世界,论述了其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美。
总的来说,仍然属于传统的作家作品研究。
本文论题试从词学评论界一个重要观念“以情胜”入手,结合纳兰性德德词学思想及对其创作的指导作用,具体分析纳兰词的“以情胜”,通过对其作品的情感表现集美学意蕴的分析和阐释,进而对这一重要词学观念在中国文学批判史上的地位及价值做一梳理和界定。
本文立足于古代文论所阐发的“以情胜”的观点对辨析“情”在词这一文体中的作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包括外出调研)一、XX年10月底开始,在学年论文的根底上,确定指导教师,查找资料并选题。
二、XX年11月中下旬,教研室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论证,系专家检查并确定论文题目。
首行空两格。
三、XX年12月中旬,开题、撰写开题报告,同时开始论文初稿写作。
四、XX年3月上旬,上交文献综述和论文初稿,指导教师针对初稿进行指导。
五、XX年3月13?15日,系进行中期检查。
六、XX年4月15日,论文定稿。
七、XX年4月24日,上交论文正式文本及资料摘录,同时指导教师学科组专家进行评阅。
预期成果及其形式论文可行性分析(已具备的条件和待解决的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关心下,本人已经对该论题掌握了局部资料,如黄天骥的《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张草纫的《纳兰词笺注》等,包括大量学术著作和期刊论文等,并对本论题的研究现状有了一个根本的把握。
当然,由于客观条件及自身所限,对文献占有或有缺漏,对理论的理解和挖掘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总体来说,本论文的写作马上主要采纳归纳方法。
在具体行文上,则应结合理论阐释、文本解读、文献学、社会历史批判等方法。
注:不同学科方向、不同类别的论文在方法的使用上应该(注不同学科方向、)结合自己论文实际,不应千篇一律套用模板。
结合自己论文实际,不应千篇一律套用模板。
主要参考文献1.叶嘉莹《论纳兰性德?从我对纳兰词之体认的三个阶段谈起》《南开学报》1992年第2期。
,2.余育民《纳兰词风形成原因初探》,人大复印资料《古、近代文学研究》19xx年11月。
3.艾治平《清词论说》,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4.杨子怡《生命的情感、心灵的图画试论纳兰性德的情感美》《__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5.张龙《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综述》《__大学学报》XX年第4期。
,6.张草纫《纳兰词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7.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广州:__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周舒浩的论文选题《论纳兰性德词的“以情胜”属于词学批判研究,相对于历届毕业论文》传统的文学史选题,显得视野开阔而饶有新意。
她研究思路清楚、论文框架根本合理,从其文献资料预备情况来看,可以支撑其论文写作,因此同意其通过开题。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要求电子稿,要求电子稿,签名需手写期刊文献:作者,论文期刊文献篇名,刊物名,(期)卷。
图书文献:书名,图书文献作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首行空两格,回行顶格。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研究室)论证意见参加论证人员签名:教研室(研究室)主任(签名):年系指导与辩论委员会审查意见月日系主任(签名):年月日第二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文范例标题:英语隐喻汉译(ontranslatingenglishmetaphorsintochinese)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johnson (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
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
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__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经。
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队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
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是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意义: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
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奉献的作用。
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
难点:怎样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创新点:研究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理论及其方法。
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1.引言2.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2.1隐喻的定义2.2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书语2.3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3.1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第三篇:零文超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_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油茶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系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专业生物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易弋赵东玲二〇一一年三月一日一、研究背景(一)油茶概论油茶(Camelliaoleifer)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
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
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胖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
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
叶部含有花黄素、茶碱等,是医药工业的原料。
木材可做小型农具。
油茶分布于闽、湘、赣、桂等18个省500多个县,总面积达400万,占我国木本油料栽培面积的80%以上,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油茶的主要产品是茶油,种子含油30%以上,茶油是2亿多人的主要食用油来源,是国际粮农组织重点推荐的健康型食用油之一,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我国年产茶油约0.75亿,有“绿色油库”、“绿色金库”之美誉,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
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
此外,茶油在工业上可被用于制取油酸及其酯类、生产胖皂和凡士林等,也可制成硬脂酸和甘油;在医药上,可用于制作针剂和调制各种药膏、药丸等;在化装业上,通过精炼可制作成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装品茶籽榨油后的枯饼,可提取残油、茶皂素,发酵后可作高蛋白饲料,还能通过粉碎用来作生物杀虫剂和机床的抛光粉等。
油茶全身都是宝,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和社会资源价值。
研究讲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
此外,油茶还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花季节,10月上旬至12月,蜜粉极其丰富。
在生物质能源中油茶也由很高的应用价值。
同时,油茶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
因此科学经营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修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
油茶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年产量约为20万吨,是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尽管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日本等国有少量分布,但均以生态林为主,如日本年产油量仅有50吨。
但目前茶油精制加工不够深入,大局部茶油制品的价值潜力没有得以充分挖掘市场价格只有橄榄油的50-60%左右,是菜籽油的2-3倍。
我国地域广,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多种油料作物生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选用加工食用油的油料作物的范围越来越广,因而国内食用油产品丰富多样,油料年产量约为4000-5000万吨,主要以油菜籽与大豆为主,两者约占80%,大豆绝大局部用作粮食,真正用来榨油不到一半。
木本油料主要以油茶为主,但所占的比重很小,仅为生产总量的2%左右。
从食用油生产和消费比较中,不难看出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严峻缺乏,每年都需进口大量的植物油料。
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量还在逐年上升,也从单纯地考虑数量提高为数量和质量双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