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教案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教案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第一课时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用“4个一”记忆区域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一定的地理位置,一个可度量的实体,一致的特性。

2.数字记忆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 000 m等高线: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

三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3.歌诀法记忆三大自然区特征东部季风雨热同,平原广阔有丘陵。

森林植被森林土,雨水补给河湖多。

西北干旱半干旱,深居内陆多山盆。

从东到西草变荒,河流稀少多内流。

青藏高寒海拔高,低温大风光照强。

高寒荒漠熟土少,冰川广布河源多。

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概念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特点3.区域划分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区域研究(1)研究重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主要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问题探究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

思考探究:雄安新区设立后,其与周边区域的界限是明确的还是模糊的?判断理由是什么?提示:雄安新区属于新设立的行政新区,行政区界是明确的,故其与周边区域的界限应该是明确的。

知识升华正确理解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是指区域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

(2)差异性是指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区域有差异。

(3)行政区一般都有明确的边界,自然区、经济区等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的特性。

(4)层次性是指区域的级别差异,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全面认识一个区域的思路(1)观察区域边界、轮廓等,进行区域定位。

(2)弄清区域划分的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是什么类型。

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着定向的作用,比如我国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自然区划;山东省是行政区划。

(3)确定区域特征,也就是看该区域在何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何联系。

(4)分析区内的共同性和区间的差异性,即分析区域内部各要素间的联系,对比该区域与周围及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典题印证[典例] 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思维流程][答案] D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2.主要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中国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图表解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信息获取](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①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③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_000 m等高线。

(2)划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地形和气候。

(3)东部季风区是否就是我国季风区的范围?提示:不是。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包括青藏高原的东南部)。

问题探究只有在河汊纵横、湖荡棋布的江南水乡,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只有在黄沙漫漫、渺无人烟的西北大漠,你才能领略到长河落日圆的美妙……自然地理环境就是这样千差万别。

思考探究:(1)材料中提到的江南水乡、西北大漠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一自然区?提示:江南水乡属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大漠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哪一类因素?提示: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气候。

知识升华一、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由于受纬度位置(热量)、海陆分布(降水)和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特征产生了差异,从而使我国产生了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其划分的依据具体如下所示:二、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及成因1.东部季风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方法技巧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研究方法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一般思路:自然区域差异的比较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1)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2)矿产资源状况:包括矿产资源的种类、富集程度、开发条件等。

(3)气候因素:包括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水文状况:包括河网密度、空间分布、流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等。

(5)土壤状况:包括土壤类型、肥沃程度、土地面积大小。

(6)植被状况:包括植被种类、数量、分布等。

(7)地形和地貌:包括地形和地貌类型及其特点。

典题印证[典例] 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_______,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流程][答案] (1)东部多,西部少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2)四川盆地阴雨、雾天多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农业活动(1)东部季风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

(3)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2.交通(1)东部: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2)西部:交通不便,阻碍发展。

3.经济和文化(1)东部季风区经济和文化发达。

(2)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直接影响教育和文化。

图表解读不同自然区的农业景观图甲乙甲图为东部季风区的种植业,乙图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

[信息获取](1)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原因主要是气候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发展畜牧业的原因主要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

(3)两种农业生产活动对各自区域的影响:种植业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畜牧业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

(4)影响某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提示:主要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科技等。

问题探究我国东部地区多为农耕区,西部地区多为草原牧区,农业生产活动总体上呈现“东耕西牧”的分布特征。

思考探究:造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生产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差异。

知识升华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差异的分析方法人类活动的方式是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产物。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分析它们的差异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

第二步,讨论各自然区的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因为农业和其他两大产业相比,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

第三步,讨论各自然区的交通状况。

第四步,讨论总体经济水平和文化、科技等方面受环境的影响程度。

读图技巧常考点——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影响[经典母图][判读技巧]两区域比较图的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区域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重要地理事物和注记等信息对两区域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区域的位置。

2.分析区域环境的差异: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两方面入手。

3.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发展现状确定其发展方向,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常见变式图]1.区域地理位置的差异甲乙由海陆轮廓和濒临的海洋,可判断出甲图为长三角地区,乙图为珠三角地区。

尽管都临海,但长三角地处我国东部海岸线的中间位置,珠三角地处南部沿海;长三角地处中低纬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珠三角地处低纬度,尽管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热带气候特征明显。

2.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甲乙据图判断,图甲为美国东北部地区,图乙为中国东北部地区。

两区域在地理环境方面有诸多的相似性,但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

自然环境差异的比较主要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化等方面。

3.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甲乙图甲为我国西北的新疆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防止过垦、过樵、过牧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图乙为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经济发达,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节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防止各种类型的污染。

典题印证[典例] 图中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

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A.a B.bC.c D.e(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风带C.地形 D.河流(3)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区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A.3、4 B.5、6C.7、8 D.9、10[思维流程][答案] (1)C (2)C (3)B[对点训练]对点练(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如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解析:1.D 2.D 第1题,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植被依次是常绿硬叶林、荒漠、草原、雨林,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D对。

四区域是按照植被单一指标划分的,A错。

边界是虚的、模糊的,B错。

四区域属于相同层次的区域,C错。

第2题,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中,甲区域光照、热量充足,水源不足,雨热不同期,A错。

乙区域降水少,季节变化小,B错。

丙区域河流长,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