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2019新课标新教材_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2017版课程标准_新高考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_2019新课标新教材_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2017版课程标准_新高考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课时1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1.概念: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2.运动特点判断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

( √ ) 2.极点上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 √ )3.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 × )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1)成因①昼夜现象是基础: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就是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就是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

②地球自转是根源(2)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3)意义①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气温的日变化不剧烈,保证了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②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即“生物钟”现象)。

(4)昼夜的分界线——晨昏线(圈)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原因: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

(2)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思考 在下面示意图中用实线箭头标注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后的方向。

答案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的特点毛泽东同志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诗词,“关注人民群众生活,以人民为主体”是毛泽东诗词的核心理念。

当毛泽东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危害极广的血吸虫病时,他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欣喜之情化作了不朽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在哪里? 答案 赤道。

2.请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并分别画出侧视图、北极点俯视图、南极点俯视图。

答案 自西向东。

3.试总结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答案 (1)纬度(同一海拔)⎩⎪⎨⎪⎧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2)海拔(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1.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总结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线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 ,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2.航天基地的选择(1)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多建立在山区、沙漠地区。

(2)发射时间、方向①发射时间: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②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冬季发射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③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的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3)卫星返回基地的选址条件平坦开阔、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城市稀少、人烟稀少的地区;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降水较少,空气能见度高的地区。

如我国卫星返回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稳定。

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南极上空。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完成1~2题。

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约多4分钟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约少4分钟D.时间为23小时56分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C.a点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c最大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题意实际描述的是地球相对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间隔,即1太阳日,因此选B。

第2题,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除极点外),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南、北极点为0。

因此选D。

探究点二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上图是利用Google Earth对北京时间12月22日同一天上午8:00和晚上20:00太阳照射地球的截图,对比观察两幅图,思考:1.甲、乙两图中的昼夜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线?判断理由是什么?答案图甲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昼半球,所以该线是晨线。

图乙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夜半球,所以该线是昏线。

2.在以下两幅图上画出图甲、图乙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标出自转方向、太阳光线、晨(昏)线、回归线、极圈并用表示夜半球。

答案示意图如下:3.观察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何关系?晨昏线什么时间与经线圈重合?答案始终垂直。

春分日、秋分日。

4.晨昏线在地球表面上怎样移动?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和太阳直射纬线度数有什么关系?答案自东向西。

互余。

5.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有没有昼夜交替现象?若有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多长时间? 答案 有。

昼夜交替周期为1年。

1.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圈)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下图中AB 为昏线,BC 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AB 为晨线,BC 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日期和季节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节气是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节气是冬至。

(3)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晨线昼进入夜→昏线(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晨线,18时→昏线。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读下面四幅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4.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 3.B 4.D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四点分别位于晨线、昏线、晨线、晨线上。

第4题,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探究点三 地转偏向力及其应用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公式为F =2υωsinφ(υ为物体运动的速度,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大约是15°/h ,φ为运动物体所在纬度)。

下图为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示意图。

1.分别计算物体运动速度v=0m/s时,纬度φ=0°时,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答案均为零。

2.根据公式及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偏转规律?答案静止不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在赤道上地转偏向力为零,物体不发生偏转。

在南、北半球,无论沿什么方向运动,运动的物体都会发生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在北半球向右偏。

3.根据公式分析,地转偏向力和纬度有什么关系?答案正相关。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4.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选一处建一个河港,你认为建在哪里比较合理,为什么?答案建在南岸比较合理。

因为长江为北半球的河流,河水自西向东流动,地转偏向力使长江下游的河水向右偏,侵蚀南岸,南岸不易淤积,河水较深,因此利于港口建设。

地转偏向力的含义及其应用下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

读图完成5~6题。

5.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哪岸连接在一起()A.M岸B.N岸C.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D.不能确定6.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的方向均是()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答案 5.B 6.A解析第5题,在我国,河流流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所以泥沙将沉积在N岸,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N岸连接在一起。

第6题,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但都是向东偏移。

2016年6月25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据此回答(1)~(2)题。

(1)由天津运抵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体积十分庞大,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水路运输D.高速公路运输(2)与西昌、酒泉、太原相比,选择文昌作为我国大型航天器发射基地的区位优势不包括() A.纬度优势B.气候优势C.海运优势D.安全优势答案(1)C(2)B解析第(1)题,由天津运抵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体积十分庞大,且均有港口分布,所以使用海洋运输最为合适,故选C。

第(2)题,海南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有利于发射。

海运便利,四周为海洋,面积辽阔,发射环境安全性高。

而从气候方面来看,文昌降水量大,阴雨天多,不易跟踪,在气候方面不具有优势,故选B。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丙>乙>甲>丁D.丁>丙>乙>甲2.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丙>乙>甲>丁D.丁=丙=乙=甲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