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电子教案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电子教案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难点1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 —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Ft甲地图11 —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3.^^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B.日本一直是雨季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5.^^ ★★★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6.^^ ★★★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 —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_________ 月,止于______ 月。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 ”天气。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C 、D 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另一地区不 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我国往往会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灾害);而夏 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则又会造成 ____________ (灾害)。

(1997年上海卷)•案例探究[案例1]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 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特别是对我国降水量 时间分布规律的理解。

知识依托: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以及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和区域自然地理知识。

错解分析:本题错误可能是对题干审题有误,也可能对我国雨带移动规律记忆不清或副热带 高压对我国雨带移动的影响理解不清,还有可能对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不熟悉而出现错误。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副热带高压北移偏快”,联系副热带高压对 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夏季风的进退又与副热带高压的 移动有关,副热带高压过强,北移速度快,造成南旱北涝,相反,副热带高压偏弱,造成副热带 高压长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故造成南涝北旱。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由于经常受台风的影响, 降水始终都很丰富,不会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故 D 项错误,故本题应选 A 。

关于雨带的移动规 律在高考卷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2003年复习备考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答案:A[案例2]读图11 — 3,回答下列问题。

图 11— 3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风影响,也能受到 季风影响,形成气候;D 处属气候,夏季仅能受到 _____________ 季风的影响,形成季。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进而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较 判断能力等。

(1 )东亚夏季风来自 (2) C 处夏季既能受到知识依托: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风向、成因、特征、分布规律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等。

错解分析:本题错误可能是因为不能正确判断图中气压中心位置和气流的方向,也可能对南 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成因区别掌握不好。

解题方法与技巧:此题的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情况,准确判断出 C 、D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出风向及所属气候类型。

答案:(1)太平洋 印度洋 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受印度低压的吸引,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2)东南西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东南雨 •锦囊妙计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主要包括它们的分布位置、成因、基本特征及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 的影响等知识,是历年高考试卷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比 较等方面的能力。

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布位置:东亚季风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南 亚季风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附近。

2.成因区别: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季风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外,主要还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

3•风向及源地:东亚:冬季,偏北、西北风,亚欧大陆内部;夏季,偏南、东南风,太平 洋。

南亚:冬季,东北风,亚欧大陆;夏季,西南风,印度洋。

4. 联系北印度洋流向,以及季风气候区的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作物类型。

•歼灭难点训练A.①②B.③④ 读图11 — 4,甲地的月均温及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图 — 3.^^ ★★甲地所在半球及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C.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雨林气候△.★★ ★★适宜在甲地生长的农作物或农业类型可能是( )A.地中海型农作物B.畜牧业★★★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时()A.地中海沿岸多雨 C.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是()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B. 新西兰正值夏季D. 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1998年未启用高考题)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季风洋流的影响 C.①③3〜6题。

D.②④(1) __________ A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图中B 是 地区。

(2) 甲、乙两幅图中,哪一幅能反映C 地气候类型 _________ 、C 国易出现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3) 图中C 国的斜线阴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区,该地此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 。

$.★★ ★★★读“某地区气温、降水及耕作制度图”(图11 — 7),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 11— 7(1) 该地区气候类型属 ______ 气候,该地可能位于 _______ 半岛或—半岛。

(2) 11月至2月为何不适宜作物的生长?(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除种植水稻外,糖料作物可能有 。

C.适合水稻和黄麻生长★★★甲地可能分布在图D.冬小麦11 — 5中哪个地区?()§.★★ ★★据5题判断结果,甲所在地是 A.巴西巴西高原 C.中国珠江三角洲(国家)的 ______ (地形区)B.印度印度河平原D.法国巴黎盆地=★★ ★★读南亚区域略图11 — 6,完成有关问题。

图 11—6(4 )第一季水稻育秧期间为避免低温危害,往往采用_________________ 育秧技术。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期该地区稻田面积在减少,可能原因是。

附: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2•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地理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差异,可知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之相关的主要农业生产的类型甲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等为主,而乙主要适宜发展畜牧业,故第1题选B,第2题也选B。

答案:1.B 2.B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的记忆能力,我国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根本原因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移动速度快,造成北涝南旱;而夏季风弱的年份,北移速度慢,造成南涝北旱,故此题应选D。

答案:D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的理解,审题是关键,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应为3月21日至6月22日,即北半球由春季向夏季过渡,A、B、C均为北半球季风气候,应由旱季向雨季过渡,故只有A项正确,D项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应由雨季向旱季过渡。

答案:A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季风气候的理解能力。

我国的季风气候按季节分夏季风和冬季风,冬季由于我国太阳高度角都比较小,且昼短夜长,还有降水偏少,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非常显著;而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太阳高度角都比较大,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而且降水偏多,即南北温度相差很小,故夏季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太显著,故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度大。

答案:D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对我国雨带移动规律的理解。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雨带的位置和时间和对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熟练程度。

第( 3)题关键是看清楚图中C、D两点的地理位置,C处于华北地区,D处于东北地区,不难想到华北地区春旱非常严重,而东北地区因有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而没有春旱。

答案:(1) 5 10 (2)梅雨(3) C春季积雪融水(4)南旱北涝南涝北旱歼灭难点训练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审题能力,根据题干应为北半球夏季,只有C项符合条件。

A项此时地中海为炎热干燥;B项在南半球应为冬季;D项盛行西南季风应为顺时针。

答案:C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成因区别的理解。

东亚季风只有一个成因即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南亚季风有两个成因,冬季风主要为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夏季风主要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故本题只能选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