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

退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已初步形成 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方法、步骤和措施,它的基 本内涵是:
(1)人本主义精神的追求; (2)内在运行机制的完善; (3)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目录 退出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
激励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目录 退出
(1)人性假设理论
◆ 道格拉斯•M•麦格雷戈(Douglas M McGregor)——
目录
草场对于牧民来说,只是可利用的资源(而非资本),
退出
草场的损益与牧民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1.理论渊源——概念
牧民在决定是否扩大它的畜群的时候,只需要考虑边
际收入是否大于每只羊的单位变动成本即可,即当
“边际收入>单位变动成本”时,牧民就有扩大畜群
的动力。事实正是如此,它的后果是草场的严重退化
和不可持续发展。因此有经济学家建议汲取农业的经
退出
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力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变也具有相似性。 当企业将人力视为外部的资源时,它不会有动力去考 虑员工在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同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 本。在工薪基本为常数的情况下,只要满足该员工的 边际贡献>0这个条件即可。从理论上说,企业有足 够正当的经济学理由为了追求最后一分钱的经济利益 而妄顾员工 “过劳死”的可能性。
(3)人力资本理论
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资本有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 资本。
人力资本是以劳动者的质量或其技术知识、工作能力 表现出来的资本。
舒尔茨理论的具体内容是: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 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主要部分。- -
目录 退出
◆ 内容型激励理论
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奥德弗认为人的需要主要有 三种: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美国的赫茨伯格提 出了双因素理论。
◆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行为是如何被引发、怎样向着一定的方向发展、 目 录 如何保持以及怎样结束这种行为的全过程。其中比较典型的 退 出 有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目标理论三种。
兼有“存量”和“流Fra bibliotek侧重强调劳量动”者在提升能力时所作的投资,注重
成本收益的分析。
人力资源
“存量”概
指由于劳动者拥念有的各种劳动能力而对社会所作出
的贡献,注重投入产出的分析。
2000年北京出现了11次沙尘暴天气,科学家发现沙
尘主要来自内蒙古,内蒙古草原的沙化是根本原因之
一。而草原沙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草原作为畜
目录 退出
1.理论渊源——概念
“人力”的身份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化可以使
这种“外部性”经济行为相应地转变为“内部性”的
经济行为。一个常见的、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化的现象
是,企业的高层经理除了有更高的收入以外,还享有
一系列的福利,诸如舒适的办公室、车辆、和更长的
带薪假期等。一个企业付出这笔开销除了排场上的考
验,把草场的使用权从国家下放到牧民,将草场从牧
民“外部性”资源变为牧民的“内部性”资本。如此,
在牧民的成本支出中就会多出一个固定成本(草场的
成本),牧民在计算他的投入产出的时候就必须考虑
草场的损失的机会成本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即只有当
目录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包括边际固定成本)+机会成
本”的时候,他才会有扩大畜群的动力。从而实现了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异同
目录 退出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 人力资源规划
★ 工作分析
★ 招聘录用
★ 绩效管理
★ 薪酬管理
★ 培训开发
目录
★ 员工关系管理
牧资源被过度利用而缺少养护。改革开放以后,内蒙
古的畜牧业开始打破“大锅饭”,转而采取类似于种
植业“包产到户”的政策。但不同的是,农民不仅得
到了庄稼的产权,也得到了土地的使用权;而牧民只
得到了畜群的产权,牧场的产权(包括其中的使用权)
则完全归“国家所有”。这样政策的导致牧民只在乎
放牧的直接收益,而不考虑草场的“成本”。换言之,
目录 退出
1.理论渊源——概念
这种机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对社会整体而言, 这些发生在员工身上的成本并没有完全显示在企业 经理心目中的“会计帐本”上,企业对人力的使用 有着只考虑显性成本(工薪),而不计隐性成本 (员工额外付出)的倾向,这是给社会总资源带来 的第一重浪费;另一方面,员工额外付出的很大一 部分(比如健康损耗)转移到社会福利的户头来支 付。社会福利作为一种公共支出,它的使用效率必 然是偏低的,这是给社会总资源的第二重浪费。
X理论、Y理论
超Y理论
◆ 埃德加• H •沙因(Edgar H.Schei)——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
现人的假设、复杂人的假设)。
目录 退出
(2)激励理论
◆ 激励的基本过程
根据行为的形成过程,美国管理学家希拉季将激励的过 程分为七个阶段,即需求未满足,内心不平衡;寻找和选择 满足需求的途径;导向目标的行为和绩效;重新衡量和评估 需要;奖励或惩罚;绩效评价;需要得到满足。
第八章 社会服务机构的
人力资源管理
目录 退出
目录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二、员工的聘用与培训
三、员工的激励与员工的督导
四、社会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与资金募集
五、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管理
目录
六、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审计
退出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1、理论渊源——概念
目录 退出
人力资本
虑外,也是为了能够给高级经理提供更好的放松和休
闲条件,使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之后能够尽快地得到恢
复。将公司高级经理的精力损耗作为企业的隐性成本
目录
加以考虑,无疑是符合企业利益的明智之举。
退出
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有贡献 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 ➢ 萌芽阶段,即工业革命时代(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 ➢ 建立阶段,即科学管理时代(20世纪初至30年代) ➢ 反省阶段,即人际关系时代(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 发展阶段,即行为科学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 整合阶段,即权变管理时代(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目 录 ➢ 战略阶段,即战略管理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