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施工方案.doc
9质量、安全、文明、环境施工保证措施26
9.1质量保证措施26
9.2安全施工保证措施27
9.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7
9.4环境保护措施28
10安全应急预案29
10.1工作原则29
10.2应急领导机构和职责30
10.3灾害的预测及特点33
10.4报警和监控报告程序33
10.4.1事故控制与信息报告33
10.4.2事故分级与预警行动机制33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新金华山隧道全长4834m,隧道进出口里分别为191+001、195+835;隧线分界里程分别为;191+001、195+837.74.隧道设辅助坑道一处。
陈屋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斜井与线路左线相交于193+800处,与线路大里程方向交角35°,斜井综合坡度为6.91%,斜井斜长709.77m斜井采用无轨运输单车道衬砌断面。斜井与正洞交汇处为Ⅲ级围岩,采用Ⅲ级复合式衬砌,本段位于较坚硬的花岗岩段、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岩体完整性较好,成洞条件较好。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不发育。该斜井施工正洞1220m,施工里程192+580~193+800,施工工期为20.9个月。
1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
1.1编制依据
(1)赣龙复线铁路公司筹备组下发的赣龙工调【2011】008号调度通知。
(2)新金华山隧道设计图(赣龙扩施隧-56)、赣龙隧参07图及赣龙隧参01图。
(3)《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及质量验收标准。
1.2编制范围和原则
1.2.1
本方案适用于新金华山隧道陈屋斜井转正洞施工作业,主要介绍斜井转入正洞施工及正洞施工的方法。
1.2.2
(1)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遵循宁慢勿快、及早成型,尽快抑制围岩变形,防止塌方;通过增设临时支护,且不需拆除临时支护即可使正洞支护一次成型,确保初期支护质量、结构稳定及施工安全。
(2)斜井施工正洞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安全、质量目标,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和风险管理等要求。针对可能发生的对工程建设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建立预警机制并做出相应预案。
施工用电量,按需要系数法,计算施工供电系统的高峰负荷,采用下列公式估算:
1 K2 K3 (∑∑∑)
式中:P—施工供电系统高峰负荷时的有功功率();
K1—考虑未计及的用户及施工中发生变化的余度系数,采用1.1~1.2;
K2—各用电设备组之间的用电同时系数,采用0.6~0.8;
K3—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的损耗补偿系数,一般取1.06;
5.2.2施工控制要点14
5.2.3安全防护措施14
6斜井施工正洞施工通风设计方案15
6.1施工通风方案15
6.2施工通风控制条件15
6.2.1隧道施工环境标准15
6.2.2隧道中有害气体及发生量16
6.3施工通风计算16
6.3.1通风设计原则16
6.3.2施工通风需风量计算17
6.3.3风压计算19
隧道所处大的水系为汀江水系。坡降较陡,支流较多,上下游雨水分布不均,沟谷落差较大。
隧址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19.9℃,历史最高气温39℃,历史最低气温-5.6℃,年平均风2.3,风向东南,雨季多集中在5~6月,7~9月多雷阵雨,多年平均降水量1723毫米,年最多降水量2019毫米,雨量丰富,无霜期272天左右。
4施工组织安排6
4.1施工组织机构6
4.2施工队伍安排6
4.2.1人员安排6
4.2.2队伍安排7
4.3机械设备安排7
4.4物资供应安排8
5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8
5.1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探明前方地质情况8
5.1.1、超前地质钻孔钻探8
5.1.2、地质雷达探测9
5.2、挑顶施工方案(导洞转向法)9
5.2.1、施工步骤9
—需要系数,根据设备情况一般取0.3~1.0;
1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范围和原则1
1.2.1编制范围1
1.2.2编制原则1
2工程概况1
2.1工程简介1
2.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2
3临时工程布置及规划2
3.1施工生活用电规划3
3.2高压风使用规划4
3.3施工用水4
3.4洞内管线布置5
3.4.1洞内管线布置原则5
3.4.2洞内管线布置5
3临时工程布置及规划
3.1施工生活用电规划
变压器的容量按拟投入的机械设备的功率进行配置,在陈屋斜井洞口附近安装一台1250变压器用于空压机站、斜井泵站和洞口通风机电力需求。进入正洞后,洞内远距离负荷,采用高压进洞解决,主要供砼输送泵,通风机等较大负荷,在赣州方向设置315变压器2台。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配备200、400发电机各一台,以备电网断电之需。
2.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
隧址区属中低山区,山脊线北西走向与线路大角度相交,线位附近海拔为420~955m。隧址区内山体连绵起伏,山间冲沟发育,多呈“V”字型,地势起伏较大,自然坡度30°~50°。植被发育,灌木杂草丛生。进出口段地势平缓,有夺庄分布,交通较便利,洞身区居民稀少,交通不便。进口段地面标高为440.36m,自然坡度一般为10°~15°。出口段地面标高为434.44m自然坡度一般为25°~50°。
6.3.4通风设备、材料配置及平面布置图20
6.4通风管理措施21
7隧道控制测量措施22
7.1平面控制22
7.1.1洞外平面控制22
7.1.2洞内平面控制22
7.3施工放样23
7.4测量复核23
7.5监控量测24
7.5.1量测点布设2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5.2量测方法:24
6.5.3监控量测注意事项:25
8工期目标25
10.6保护措施程序41
10.7信息发布41
10.8培训宣传和演练41
10.8.1职工信息交流41
10.8.2培训42
10.8.3演习42
10.9应急结束42
10.10后期处置42
10.10.1善后处置42
10.10.2保险42
10.10.3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工作总结42
新金华山隧道陈屋斜井进正洞
专项施工方案
10.5灾害的预防及应急措施35
10.5.1应急物资35
10.5.2应急设备35
10.5.3应急队伍(编制、培训)35
10.5.4紧急救治(药品、器具、设备)35
10.5.5预防措施36
10.5.6隧道坍塌、突泥突水、火灾、岩爆、有害气体浓度超标事故应急预案37
10.5.7隧道内不同工作面同步逃生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