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范围 (1)1.3 编制原则 (1)2、工程概况 (1)2.1 工程概述 (1)2.2 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2)2.2.1地形、地貌 (2)2.2.2 气象特征 (2)2.3 工程地质 (3)2.3.1工程地质 (3)2.3.2 水文地质 (3)2.3.3 地震动参数 (3)2.4 设计标准 (3)3 钻爆 (4)3.1 钻爆设计 (4)3.2 钻爆作业 (10)3.3 隧道光面爆破 (11)4、安全施工措施 (13)4.1存在的危险源 (13)4.2、危险源控制措施 (14)5、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管理机构 (14)5.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5)5.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5)5.3、安全施工管理制度 (16)6、紧急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17)6.1组织机构 (17)6.2应急组织机构图 (18)6.3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18)6.4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19)6.5应急救援原则及注意事项 (20)6.6报警 (21)6.7应急反应流程图 (21)6.8应急救援预案 (21)***隧爆破专项方案1、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 西北铁路客专相关设计图纸;(2)《西北铁路客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3)《***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4)《***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
(5)《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7)《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8)《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0)《煤矿安全规程》2011-2 第一版。
(11)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2)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1.2 编制范围本施工方案编制范围为: D4K462+014~ D4K467+704***隧道爆破施工。
1.3 编制原则遵循“严肃性、标准性、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均衡性、节奏性、协调性、经济性”的九性原则。
2、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隧道全长5690.147m,进口里程D4K462+014,出口里程D4K467+704。
隧道位于***~北区间,双线隧道,线间距4.6m,设计为-15.8‰的单面下坡。
本隧D4K462+013~D4K462+576.608位于R=10000的左偏曲线上、D4K465+707.083~D4K467+623.402位于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地段位于直线上。
***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2.2 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2.2.1 地形、地貌隧道区属构造侵蚀、风化剥蚀中低山区地貌,山岭呈北东向展布。
地面高程624~932m,相对高差308m,自然山坡坡度25°~60°,砂岩和砾岩部分形成陡坎、陡崖。
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约220m。
覆土层较薄,基岩多裸露,多生长灌木、杂草,植被发育良好,平缓地带多辟为旱地。
~高速公路位于线路右侧300~1000m附近,沿线路两侧村庄民房零星分布,隧道进出口及洞身交通条件较差。
隧道地表为低山丘陵地貌,地表高程624~932m。
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约220m。
2.2.2 气象特征该施工段地处西北平原,雨水丰富年平均降雨量918.2mm,气温最高37.3℃,最低-5.9℃,平均气温18.3℃,四季气候变化明显。
2.3 工程地质2.3.1 工程地质隧道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dl+pl)粉质黏土;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等;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下段(J2s1)泥岩夹砂岩。
遂区位于***北东向褶皱带之东翼于盆地边缘弧形(华夏式)构造带交界处,龙门山褶皱带褶皱发育,断裂密布,岩层多陡倾,直立或倒转,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南东侧盆地边缘弧形构造带则表现为舒缓宽敞的褶皱,断层较少,构造简单。
测段属于简单构造,层理产状较稳定,岩层产状N41~62°E/36~47°SE,受区域构造影响,节理裂隙发育,节理多为闭合或微张型,延伸较远,主要发育两组节理:(1)N48~81°E/52~81°NW、(2)N37~64°W/23~81°NE。
泥岩风化节理发育,主要发育于地表浅部。
2.3.2 水文地质地表水隧区地表水为山间冲沟季节性沟水,沟水受大气降雨补给,流量季节性变化大,雨季降水集中,地表径流突出,旱季流量小。
地下水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基岩为泥岩夹砂岩,构造节理缝隙发育,泥岩中多呈充填闭合状,基岩裂缝水总体含量不大。
泥岩地下水含量微弱,砂岩储水条件较好,地下水含量相对丰富,由于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层地下水局部会形成承压水。
浅部含少量风化裂隙潜水。
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水化学特征据测段内取水样试验,水质属HCO3-Ca2+或HCO3-.SO42--Ca2+.Na+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时,水中SO42+、ph、Mg2+、侵蚀性CO2、Cl-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2.3.3 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5.12汶地震”后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甘肃山峡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一号修改单)以及《新建铁路至成都客运专线陕省界至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遂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s。
2.4 设计标准隧道设计速度目标值250km/h,线间距4.6m。
隧道采用CTRSⅠ型复合双块式无砟轨道,一般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为515mm。
3 钻爆3.1 钻爆设计钻爆作业是隧道施工控制工期、保证开挖轮廓的关键。
为了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减轻对围岩的振动破坏,隧道Ⅴ级围岩采用微振控制爆破技术,其它开挖断面周边采用光面爆破,并根据围岩情况及时修正爆破参数,减少超欠挖,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形成整齐圆顺的开挖轮廓线。
钻爆设计按《煤矿安全规程》2011-2 第一版及《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J160-2002》执行。
爆破设计程序(3)爆破器材选用:瓦斯隧道爆破作业必须采用煤矿许用炸药,有突出地段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的含水炸药。
严禁使用秒或半秒级电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大于130ms。
炸药选用φ25、φ32、φ40三种规格,其中周边眼使用φ25或φ32药卷,掏槽眼使用φ32或φ40药卷,掘进眼使用φ32药卷。
(4)炮眼布置Ⅲ级围岩根据现场情况台阶开挖爆破采用斜眼掏槽,Ⅴ、Ⅳ级围岩台阶法开挖采用斜眼掏槽,中、下台阶开挖按露天台阶爆破原则进行设计。
瓦斯隧道钻孔必须采用湿式钻孔,炮眼深度不应小于0.6m。
瓦斯隧道钻孔工作面附近20m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5%。
(5)爆破参数为减轻爆破时对围岩的扰动,周边眼采用多钻眼少装药等措施,并采用导爆索串装药结构,孔口堵塞长度不小于40cm。
钻爆作业时, 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及时修正爆破参数,以期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通过爆破试验确定爆破参数,无试验时参照下表“光面爆破参数表”。
光面爆破参数表①钻眼直径采用YT—28风钻钻眼,其直径为Ф=42mm。
②最小抵抗线W最小抵抗线的方向和大小根据地形、地质因素综合考虑,稍有不慎将是产生飞石最直接的源地。
隧道施工一般取W=(1.0~1.5)E,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而定。
③炮眼间距a和排距b炮眼间距a和排距b可取相等值,但b略小于a,a=(1.5~2.0)E,b=(0.8~1.0)a。
④超深一般取0.1~0.2m,若岩石松软,取小值;若岩石完整坚硬,取大值。
⑤堵塞长度h堵塞长度h≥40cm。
⑥炸药单耗q,取0.7~1.1kg/m3。
(6)装药结构及堵塞方式①装药结构瓦斯工区采用电雷管起爆时,严禁反向装药。
采用正向连续装药结构时,雷管以外不得装药卷。
掏槽眼、掘进眼、辅助眼:连续装药结构,如下图所示。
毫秒管装药段堵塞段连续装药结构示意图②堵塞方式所有炮眼的剩余部分应用炮泥封堵,炮泥应用水炮泥和钻土泡泥。
周边眼堵塞长度不小于40cm。
(7)起爆网络设计爆破网路和连线,必须符合下列要求:①必须采用串联连接方式。
线路所有连结接头应相互扭紧,明线部分应包覆绝缘层并悬空。
②母线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若必须在同一侧时,母线必须挂在电缆下方,并应保持0.3m以上间距。
③母线应采用具有良好绝缘性和柔软性的铜芯电缆,并随用随挂,严禁将其固定。
母线的长度必须大于规定的爆破安全距离。
④必须采用绝缘母线单回路爆破。
⑤严禁将瞬发电雷管与毫秒电雷管在同一申联网路中使用。
⑥电力起爆必须使用防爆型起爆器作为起爆电源,一个开挖工作面不得同时使用两台及以上起爆器起爆。
(8)各级围岩爆破设计图及参数表①Ⅲ级围岩爆破参数表(上台阶)(H=1m)40×50Ⅲ级围岩炮孔布置图③Ⅳ级围岩爆破参数表(上台阶)(H=1.5m)400400220188炮孔总体布置图④Ⅴ级围岩7400400239200炮孔总体布置图3.2 钻爆作业采用人工手持YT-28式风动凿岩机钻孔,人工装药起爆。
钻爆作业按照爆破设计进行钻眼、装药、接线和引爆。
如围岩出现变化需要变更爆破设计时,由总工程师确定。
炮孔的装药、堵塞和引爆线路的连接,均由考核合格的爆炮工负责。
⑴测量测量是控制开挖轮廓精确度的关键。
采用隧道断面激光测量仪进行断面和炮孔划线。
每循环都由测量技术人员在掌子面标出开挖轮廓和炮孔位置。
⑵定位开眼钻孔按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
对于掏槽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要高,开眼误差要控制在3~5cm以内。
⑶钻孔瓦斯隧道钻孔必须采用湿式钻孔,炮眼深度不应小于0.6m,瓦斯隧道钻孔工作面附近20m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5%。
钻孔时严格按照炮孔布置图正确对孔以确保爆破质量。
周边孔外插角1°~2°,炮孔相互平行,周边孔在断面轮廓线上开孔,周边孔对孔误差环向不大于5cm。
掏槽孔对孔误差不大于3cm,其它炮孔开眼误差不大于10cm。
在钻眼过程中,应根据岩孔位置及掌子面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程度,以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
⑷装药钻完孔后,用高压风吹孔,经检查合格后装药。
装药分片分组负责,自上而下严格按爆破设计规定的装药量、雷管段号“对号入座”。
爆破网路连接、检查及起爆,按照爆破设计要求和GB6722-86《爆破安全规程》执行。
⑸堵塞所有炮眼的剩余部分应用炮泥封堵,炮泥应用水炮泥和钻土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