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回填土方案

深基坑回填土方案

深基坑回填土方案目录第一节工程概况 (1)1. 基本概况 (2)第二节编制的相关规范及原则 (3)1. 相关规范 (3)2. 相关原则 (4)第三节主要施工工艺 (5)1. 回填要求 (5)2. 现场条件 (6)3. 回填土施工方法 (6)第四节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7)第五节成品保护措施 (8)第六节雨季施工 (8)第七节安全文明施工 (9)黎阳大厦深基坑回填方案第一节工程概况1.基本概况拟建的黎阳大厦(16-07地块)工程项目是由贵阳市高科集团兴建的综合办公楼,场地位于贵阳市高新区长岭南路与景观大道相交处;工程包括A、B、C、D四个单体,其中A栋地下室为两层,地上为34层办公楼,建筑总高度为143.00m,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筒结构;C栋地下室为两层,地上为30层办公楼,建筑总高度为126.80m,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筒结构;B、D栋地下室均为两层,地上均为3层,建筑总高度均为15.10m,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工程各参建方:序号项目内容1 工程名称黎阳大厦2 建设单位贵州聚成置业有限公司3 勘测单位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4 设计单位贵州同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5 监理单位湖南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6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7 监督单位贵阳市金阳高新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的场地北侧为绿化带(景观大道),此次的土石方开挖深度较大,西侧为长岭南路,东侧为百挑路,且东侧的场地红线距离人行道较近,该面基坑土石方开挖过程中采用排桩支护;南侧临近一外企厂房,且建筑用地红线靠近该外企厂房的围墙,故该面基坑土石方开挖过程中也用排桩支护。

第二节编制的相关规范及原则1.相关规范序号类别规范、规程名称编号1 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 国家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79-2002)3 国家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4 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 国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75-2006)6 行业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JGJ33—2001)规范7 行业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8 行业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 行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0 行业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1 行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2 行业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6-2005)13 行业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2.相关原则1 认真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程、方针和政策。

2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

3 采用现代建筑管理原理、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施工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地施工。

4 优先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确定施工方案;认真编写各项实施计划,严格控制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施工。

5 提高施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

6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编制安全文明施工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及严防建筑振动、噪声、粉尘及垃圾污染的技术组织措施。

7 尽可能利用永久性和组装式施工设施,努力减少施工设施的建造量,科学规划施工平面,减少的施工用地。

8 优化现场物资存放量,合理确定储存方式,尽量减少库存和物资损耗。

9 坚持“四节一保”、“绿色施工”的原则。

第三节主要施工工艺1.回填要求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基础施工完毕达±0.000后立即进行回填,回填原则:“分层回填,分层夯实”。

回填土夯实后干容度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采用素土回填,要求压实系数0.94。

2.现场条件1)本次土方回填施工工程逢冬季,考虑到排水,要采取防雨施工措施。

2)本工程基础剪力墙距离边坡最大宽度约有5米,大施工机械不能进入。

3)施工范围小,回填深度大,回填施工在冬季进行,施工困难等。

3.回填土施工方法按照设计要求采用非膨胀土回填,压实系数0.94,需用非膨胀土回填,含水率要求为10%左右。

采用机械运土,机械与人工夯实相结合。

另外考虑到车辆向基坑内运土时会扰动基坑周边的边坡,以及回填不均匀会对地下室挡土墙产生不均匀的压力,因此决定采用分层回填法,层层铺设夯实,每层填土300mm厚左右。

3.1.施工部署回填土筛选→清理基层→弹线、设标志→分层铺土→夯打密实→找平验收一直填平±0.000面,边填边夯实,运土车硬化道路上倒土,然后铲车铲入,钩机臂长仍不够的地方,人工斗车运土进入,再进行摊铺夯实。

各相关单位应服从专业工长管理,积极配合,保证各个工作面同时施工,能够顺利与有序。

回填土从基础验收通过后开始,大约需要10天时间。

3.2.操作步骤1)填土前,先对基础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并作出记录,经各参建单位评定合格后,方可填土。

填土前要把杂物清理干净,排除积水。

2)在土场剔除粒径大于50mm部分土不用。

回填施工均要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填250-300mm厚,施工人员在墙柱上放水平标高线,根据分层回填厚度测放出回填标高控制线,从而控制回填土的标高、厚度。

墙柱基回填要在相对两侧或四侧对称同时进行,两侧回填高差要控制好,以免把墙挤歪。

夯实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方法,能进行机械的地方,就进入机械进行压实,机械不能进入的地方进行人工打夯机夯实。

3)布土、摊平根据每层回填土厚度计算用土量,均匀摊平。

对于回填作业面较宽处,利用高程桩或小线控制回填土厚度、平整度。

每层虚铺厚度为250-300mm。

分段回填时交接处台阶高宽比应做成1:2的阶梯形,不得大于1:2,且分层交接处应错开,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碾压重叠宽度应为0.5~1m。

非同时进行的回填段之间的搭接处,不得形成陡坎,应将夯实层留成阶梯状,阶梯的宽度应大于高度的2倍。

4)夯实:摊平后的回填土须立即夯实。

打夯时按纵、横两个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且夯位应压在前遍夯位的缝隙上。

夯实遍数:打夯机每层夯实3~4遍。

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若经检验,密实度仍达不到要求时,应继续夯压,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夯实应由四周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

5)检验密实度:每层回填土均应按规范规定检测其回填夯实后的密实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回填。

6)细部回填:机械死角处,用人工夯实,保证不留死角。

第四节技术质量保证措施①回填前先将基槽内清理干净,并保证基槽干燥。

②回填时放线人员应跟班作业,每间房内在基础墙柱上做标高点并拉线,以便回填人员掌握标高,以免铺填超厚。

③应严格执行回填操作工艺要求,分层不得过厚、碾压遍数应足够,以防回填处地基大面积下沉。

④留槎、接槎应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以防局部下沉。

⑤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尤其是在雨前及时夯实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每层回填碾压完毕后才能进行交班。

⑥每层压实遍数要根据土料及施工机具设备条件,通过试压经试验检测确定。

⑦回填土要实测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达到要求后再铺上一层的土。

⑧细部回填严格控制,抽检压实度时应包括此部位。

⑨因回填土太深,夯实后拟再用水浇使土下沉,保证之后回填土不下陷。

1.1.主控项目1、回填土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

取样测定夯(压)实后土的最大干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

1.2.一般项目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用非膨胀土)。

3、回填土分层厚度及含水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回填后表面平整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允许偏差表:第五节成品保护措施1)严禁运土车、钩机、铲车等碰撞墙体、梁底,以防损坏基础。

2)进入现场车辆由人指挥慢行通过。

3)施工结束后及时进入一层地面垫层施工,以防雨水渗泡,损坏基础。

第六节雨季施工土源严格管理,含水量合适后及时运送至现场,防止含水量过高影响施工进度;对于土源遭到暴晒含水量较小时,需洒水车及时进行含水量调节,洒水后进行反复翻耕,进行闷料使其含水均匀,达到回填要求;下雨前将已拌好的回填土及时夯实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每层都要留有向结构外侧的0.5%坡度,防止下雨后积水;下雨前未及时夯实要进行覆盖;出现积水,及时排除积水并换填土方;金阳科技产第 9 页 深基坑土方回填第七节 安全文明施工 机械指挥应指定专人负责,其它人严禁违章指挥,以免发生机械安全事故,保证施工安全。

进入现场的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其它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区,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施工人员上下坑,应从上下通道通行,严禁从基坑坡上行走。

夜间回填时,在回填区域四周设固定照明灯,同时配置流动碘钨灯,以确保夜间充足照明。

接线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严禁非电工接电,并保证线路的安全保护装置安全有效。

斗车倒土时应稳倾缓倒,严禁撒把倒土。

机械施工时,防止举臂时碰坏墙柱及基础梁,要派专人负责指挥。

使用蛙夯、振动器等机械时应注意:1)业前除接零外还要设置漏电保护器,电缆线接头绝缘良好。

2)传动皮带松紧度适合。

3)转动部分有防护装置,并进行试运转,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

4)作业时,夯实机扶手上的按钮开关和电动机的接线均应绝缘良好。

当发现有漏电现象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检修。

5)夯实机作业时,应一人扶夯,一人传递电缆,且配备带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

递线人员应跟随夯机后或两侧调顺电缆线,电缆线不得扭结和缠绕,且不得张拉过紧,应保持有3-4m 的余量。

6)作业时,应防止电缆线被夯击。

移动时,应将电缆线移至夯机后方,不得隔机抢扔电缆线,当转向倒线困难时,应停机调整。

7)作业时,手握扶手应保持机身平衡,不得用力向后压,并应随时调整行进方向。

转弯时不得用力过猛,不得急转弯。

8)作业时,不得在斜坡上夯行,应避免夯头后折。

9)夯机不得过长时间地连续作业,当电动机超过额定温升时,应停机降温。

10)作业后,应切断电源,卷好电缆线,清除夯机上的泥土,并妥善保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