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概述 (1)
2 编制依据 (1)
3 各分项施工方法 (1)
3.1基坑19.1M高程以下C15砼回填 (1)
3.1.1 沥青防水材料涂刷 (1)
3.1.2 沟槽清理 (1)
3.1.3 砼回填 (2)
3.2基坑19.1M高程以上回填 (2)
3.2.1 回填材料要求 (2)
3.2.2 泵房及变电所部位土方回填 (3)
3.3前池、格栅间及进水间回填 (3)
4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4)
5 资源配置 (4)
泵站基坑回填施工方案
1概述
港西二期泵站深基坑采用灌注桩+两层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支护方式,基坑冠梁顶部高程为22m,基坑深度为7.6~12.7m,构筑物与灌注桩之间宽度东、西北三侧为2m,南侧宽度为0.85m,根据设计要求,泵房、前池、格栅间19.1m 高程以下构筑物与灌注桩之间采用C15素砼回填。
泵房及变电所室内地坪范围22.1m以下高程回填砂性土,22.1m高程以上回填中粗砂;管道沟槽室内管周回填中粗砂,室外管中标高以下回填中粗砂,其余部位均为粘土回填。
2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3)《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2012);
(4)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
3各分项施工方法
3.1基坑19.1m高程以下C15砼回填
3.1.1沥青防水材料涂刷
待池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进行基坑回填,根据设计要求,池壁与灌注桩之间空腔回填前,需在侧壁板外涂刷沥青防水材料,沥青防水材料购买成品,用油漆滚轮进行涂刷,材料进场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
涂刷材料时,利用主体混凝土施工的脚手架,工作层满铺竹甲板,两端用铁丝捆扎牢固,保证施工作业安全。
沥青防水材料涂刷时,应保证壁板混凝土表面干净干燥,用角向抹光机将混凝土表面灰尘清理干净,如表面潮湿,则采用电吹风将表面吹干后,再进行涂刷,涂刷厚度设计未明确,施工前与设计单位沟通,明确涂刷厚度。
3.1.2沟槽清理
侧壁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具备回填条件后,首先将壁板与灌注桩之间的杂物、建筑垃圾清理干净,如有积水则架设水泵将积水抽排干净。
3.1.3砼回填
回填材料为C15砼,回填至19.1m高程,如分层回填时,上下层之间接触面要做好凿毛处理,如整体回填,则必须保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一次浇筑至顶。
如一次回填深度过大,增采用10m长振捣棒进行振捣。
混凝土采用混凝土采用中建商品砼有限公司青山站商品混凝土,12m3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运距约10km,汽车泵泵送。
浇筑时,保证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1.5m,砼采用人工平整,砼的浇筑采用平铺法施工。
砼浇筑层厚度为50cm左右,入盘的砼应及时平整振捣,不得堆积。
混凝土振捣采用ø50软轴振捣棒,操作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并插入下层砼5cm左右,振捣器插入砼的间距,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一般40cm),插入位置呈梅花形布置。
振捣宜垂直按顺序插入砼,如略有倾斜,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以免漏振。
振捣时间以15~30秒为宜,严禁过振、欠振、漏振,具体以砼不再显著下沉,气泡和水分不再逸出表面开始泛浆为准。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h内开始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3.2基坑19.1m高程以上回填
3.2.1回填材料要求
泵房及变电所回填高程及回填材料要求见表4-1,从设计提供的地址情况看,泵站区域原土层为杂填土及淤泥质粉质粘土,不符合合格土要求。
开挖时,根据实际情况,如为不合格土,则全部外运,如有合格土,则需业主提供堆土场进行堆放。
表3-1 泵房及变电所回填材料要求
3.2.2泵房及变电所部位土方回填
泵房壁板混凝土浇筑至第一道支撑并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一道支撑和冠梁,开挖变电所基坑,开挖基坑的同时,将影响变电所承台连系梁施工及压力钢管安装的灌注桩破除至相应高程。
变电所承台施工完毕,并且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土方回填,回填至压力钢管底部-0.2m高程后,安装压力钢管。
粘土及砂性土回填采用小反铲经过将料两三次倒运运至填筑面,挖机作业过程中专人指挥,严禁碰撞变电所承台上立柱。
土方回填分层进行,小挖机配合人工平整,单层回填松铺厚度不超过20cm,夯实后15cm,因底部为变电所承台基础,因此采用110型冲击夯夯实。
管周回填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进行,中粗砂分层回填,分层厚度不大于40cm,并且保证管道两边对称上升,回填后加入水至饱和状态,使其密实,并且ø50振捣棒辅以振捣。
3.3前池、格栅间及进水间回填
前池、格栅间池壁与灌注桩间19.1m高程以下采用C15砼回填,其他部位全部采用粘土回填,土达到最优含水率,压实度不小于0.94。
前池、格栅间19.1m高程以上沟槽自卸汽车将土料卸至基坑边缘,1.2m3挖机站在基坑边将土甩至沟槽内,人工摊铺平整,单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并且采用110型冲击夯夯实,夯实遍数以试验为准,初拟为4遍。
前池、格栅间顶板高程为20.5m,顶板以上覆土2.5m,严禁重型机械碾压,回填土采用0.2m3反铲甩运至回填部位,为保证结构物安全,首层铺筑厚度不小于50cm,采用进占法(进占法工艺见图3-1)铺筑,后续分层厚度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人工采用110型手扶式冲击夯夯实,每层在试验检测合格后才可铺筑下层。
图3-1 进占法施工工艺图
4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中断,则对表面进行凿毛处理。
(2)施工前反复核对空腔内管道和设备是否安装完成,确保全部无疏漏后,才可进行回填。
(3)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及塌落度,严禁在现场直接向混凝土中加水。
(4)合理安排浇筑时间,尽量不要安排在雨天进行混凝土浇筑,如必须在雨天进行浇筑,则搭设篷布,保证沟槽内无积水。
(5)进场的土方及已铺筑好的工作面雨天要用彩条布进行覆盖保护,严禁浸泡。
(6)脚手架高空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7)打磨混凝土面人员配备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保证施工人员职业健康。
5资源配置
表5-1 施工机械配备表
表5-2 人员配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