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拜师三年级语文上册

孔子拜师三年级语文上册

正因为老子是位那么了不起的人,所以孔子要拜他为师,向他学习文化知识。两位伟大的古人,他们第一次相遇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听课文朗读,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文中故事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所帮助。)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听课文朗读,留意生字的读音,看是否和自己预习时读的一样。(播放光盘。*)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积极思考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懂就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及时复习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找出这两句话中一对近义词:拜访——拜见,区别字义:*
(2)、“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
“拜见”也是敬辞,“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这两个词虽然有一点不同,但都是敬辞,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孔子对老子的尊敬)(板:谦逊有礼)*
(3)、所以文中用了几个词概括孔子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板:不畏艰辛)
相距上千里:距离之远。
好几个月:时间之长。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突出路途的艰辛。)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个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板书:孔子)*
3、学生结合P69资料袋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师出示课件,相机补充。)*
(选用:可补充介绍“古人的名、字与号”。*)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请大家打开书本67页,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在场的所有人也在相互学习,可见学习是没有尽头的,让我们在齐读一下这句话,告诉你自己;再读这句话,告诉同学们;大声读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4)、是呀,“学无止境”是孔子的学习态度。他向老子学习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管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他提出来的。
2、生字指导:
(1)、课件出示,火车式轮读,正音。*
(2)、由学生自己说说哪些字的读音和写法要注意的,师相机加入以下内容: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境”字的右半边是“竟”,不是“竞”。
(3)、理解词语的意思:由学生问,又由另一个学生帮解,学生无法解释的由老师解。
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准备
板书课题、课件、光盘(打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1、单元主题导入。
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五组的课文,齐读P66,说说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板书:五、中华传统文化)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首先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板书:
17、孔子拜师
拜师
孔子 老子
第二课时
准备:板书课题、课件
一、复习过渡。
1、齐读生字词。*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板书上节课的内容)
17、拜师
孔子 老子
二、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1、过渡: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上节课的资料介绍,我们知道孔子和老子都是很有学问的人,对于这两位大思想家,(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引导学生划出文中最后这句话。)那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悟他们的品行。
(4)、下文还有一个词,生动描写出了孔子拜师路途的劳累——风尘仆仆(旅途劳累的神色)
(5)过渡:孔子千里迢迢,不辞辛劳,终于走到了洛阳城外,见到了他要拜访的老师——老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描写他们见面场景的语句。(引出句三)
句三: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话。(结合插图进行教学)*
(1)、(出示):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1)、出示地图,让学生感受一下曲阜和洛阳的距离之远。*
(2)、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的呢?*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
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几乎分不清黑夜。)
3、齐读课文,正音,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并在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师相机板书:拜师)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2、、总结:孔子和老子是德才兼备的人。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扎实、认真提态度。老师也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同学们
也能像孔子那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做到不畏艰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孔子文化在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也不过是一个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大家透过教材这扇门,课后去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句五:“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感悟品行:虚心求教(板:虚心求教)
3、、小结学习方法和孔子的品行。
4、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句一:“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虚心求教)
作业布置
课外作业
1、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2、收集关于孔子的资料,出一份小抄报。
选用课堂练习:
1、查查填填
等候迎候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太客气了,多谢你()。
有名闻名
孔子是()世界的大教育家。有很小的时候就非常()。
2、聪明屋
下面的这些名言,究竟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开动脑筋,连一连吧!
句二:“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板:诲人不倦)
5、请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休会他们谦虚好的品行。也可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补充前面破折号的意思:表示老人拿不定主意,正在思考。)
6:小结。
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不耻下问,一个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读:(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再读。*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4、课外实践
六、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拜师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传授(爱护晚辈)
(不畏艰辛)(诲人不倦)
(谦逊有礼)
课题
17、孔子拜师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设计意图:用课文最后一句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来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分两条线来感悟两位大思想家的品行。)
2、感悟孔子的为人。
一个人的品行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默读后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超极链接应幻灯片,并相应板书)
五、拓展活动
1、师过渡: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2、齐读P70综合性学习。*
3、明确要求: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句四:“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板:学无止境)*
(1)、理解“学无止境”(学习是没有尽头的。)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跟它意思一样?(学海无涯)
(2)、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知识很多,是学不完的。就好像我妈妈,也以前不会用电脑,现在为了工作,她必须
学习用电脑。*
(3)、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你们在不断的学习,老师在不断的学习,今天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对比:*
(出示):“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理解“迎候”和“等候”的含义:*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这两个词不能换,如果把“迎候”换成“等候”就不能表达老子的谦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