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使用林地现状调查和可行性报告编制注意事项
一、引用的技术标准:
1.GB/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2.LY/T 1812-2009 林地分类;
3.LY/T 1821-2009 林业地图图式;
4.LY/T 1955-2011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
5.LY/T 1956-2011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6.LY/T 2009-2012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制图规范。

二、几个主要术语
1.使用林地:是指建设项目占用(含临时占用)、征收林地。

林地是指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林地范围。

2.项目区:是指建设项目拟使用土地的红线范围。

3.项目区域:是指建设项目拟使用土地所在的行政区域。

三、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
(一)使用林地范围确认:
1.确认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范围及周边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林业厅现在规定是:对涉及征占用林地项目选址地的征占用土地情况(含林地及其他地类)要进行全面勘测,其中公路、铁路、输电线路等线状构筑物建设项目,应自拟征占用林地边界外缘向外侧各延伸100米;厂区、采矿等团块状建筑物、构筑物建设项目,应自拟征占用林地四周界线各向外延伸200米;向外延伸勘测的林地等各地类应与拟征占用林地地块内各地类作为勘测成果一并成图。

在这一点上,
很多调查设计单位做的不够好,多数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只是简单地把使用林地范围划定,拟使用林地周边的情况不清,在项目区周边有道路、建筑物的,并没有在使用林地现状图上标注清楚。

有的用地边界不闭合,有的边界线分辨不清等。

一些线状建筑物存在多种线条混淆的现象。

图例、图示不按照林业地图图式注记等等问题。

2.确认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范围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重要水源地、公益林地等范围的空间关系。

很多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在这方面没有叙述,导致在审核审批林地时,需向当地有关部门询问。

(二)区划、调查和统计
1.小班区划:小班区划的方法是:按照森林类别、地类、林种、权属等影响林地评价的相关因子进行小班区划,小班区划因子参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

有的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划分小班是很随意的,甚至不分地类,把乔木林和灌木林划分为一个小班。

小班界线应采用GPS或罗盘仪进行实测。

从小班测量成果图面上看,小班界线、尤其是有些天然林地的小班边界非常规则,边界全部是一条直线,这本身就不符合现地实际情况小班。

因此,应加强小班区划工作,细致区分不同情况。

2.小班调查:
根据现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林地小班的主要调查因子情况,主要应侧重现地调查。

如:小班号、位置(行政权属)、对应林地落界小班号、地类、权属(地权、林权)、林种、优势树种(组)、起源、郁闭度、龄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经济林产期、林木蓄积、造林年度、初植密度、经济林株数、森林类别、林地保护等级、林地质量等级等林地属性因子。

在这方面,有些人工林小班、未成林造林地小班的造林时间、初植密度等因子容易出现遗漏,导致无法确认地类属性。

林木蓄积调查,一般情况下,使用林地面积较小的采用全林实测法调查,面积较大的应采用标准地法调查,面积巨大的应采用机械抽样调查法推算;经济林采用小样圆法调查推算;林地保护等级、林地质量等级依据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确定;其他因子调查参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

使用林地小班号及林地属性,应与最新林地一张图及其林地属性数据库相对应,有严重不一致的情况应予以说明。

3.小班调查结果统计
建设项目使用国有林地的,以林班为基本单位进行调查和统计;建设项目使用集体林地的,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进行调查和统计。

严格按照统计表规定的格式进行相关统计,
不得自行编制或自行设计统计表样式,要求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有些设计单位把统计表做成了明细表,或者机械地套用规定的表格式样,没有的内容也把统计表的样式摆在那里。

还应特别注意统计表中计、小计、合计、总计的涵盖范围。

有的设计单位自行编制一套其他人无法辨认或无法看得懂的表格。

有的设计单位甚至统计表的概念都不清楚。

4.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中对项目建设内容表述不清、对项目建设背景表述不准。

项目建设将产生的效益叙述不到位。

(四)图面制作
征占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内的图面资料分为:征占用林地地理位置图、征占用林地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图、征占用林地现状图三种图面资料。

地理位置图比例尺为1:5-1:20万,以能清晰表述征占用林地位置为原则,清晰绘制项目拟征占用林地区域的行政区
域界线、主要居民点、主要控制点、地形地貌等要素,不跨盟市的项目,应绘制旗县、乡镇和行政村三级界线;跨盟市的项目,应绘制盟市、旗县和乡镇三级界线。

现状图:是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中最重要的图面材料,要求一律采用地形图作为成图底图。

图面比例尺1:2000-1:10000不等。

总体布局图:是对建设项目不布局情况进行表述的一个图面材料,一律采用地形图作为成图底图。

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布局图图面比例尺应与征占用林地现状图比例尺相对应。

必须全面清晰反映拟征占用林地项目全貌,项目的布局情况,建设项目内容。

以及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物等相关图面要素。

现在各单位编制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图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按照林业用图图式的规定标注图面要素,比如,拟建铁路与既有铁路、拟建公路与既有公路的图示区别,都不能很好的标注在图面上。

二是图面绘制时与建设项目无
关的要素太多,比如铁路、公路项目图面上的高程点、项目区外的地形地物等信息繁杂,分不清哪个是主要信息,那个是次要信息。

三是不会设计图面整体轮廓,有的设计单位提供的图面材料,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内容标注不清晰,反而把与项目建设无关的信息标注的特别醒目,有的甚至在1米见方的图面上(现状图)表示项目区的范围仅为不到20平方厘米。

(五)专业调查
(1)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项目建设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是否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使用林地的条件。

(2)调查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范围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资源情况。

(3)通过实地调查、社会访问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范围内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保护等
级,并对项目区内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境进行认真调查。

(4)采用野外调查与座谈访问、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及其保护范围进行详细调查,确定古树名木的树种(学名)、地理位置、胸径、树高、树龄、保护等级、周围环境等。

(六)计量单位要求
(1)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4位小数;
(2)蓄积单位为立方米,保留1位小数;
(3)林木株数单位为株,保留整数;
(4)费用单位为万元,保留4位小数。

四、重大问题说明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要单独列一节,对以下问题进行说明
1.项目区用地总面积的情况。

2.项目区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分级(分3级)、分布情况。

3.项目区林地保护等级情况、保护管理措施等级情况。

4.项目区林地保护等级分级、分布情况。

5.交通、输电线路、油气管道等线状建筑物拟使用林地的范围、占用林地最宽、最窄和平均宽度等情况,有公路连接线、铁路联络线的项目应说明连接线、联络线占用林地面积、地类等情况。

6.输水、输气、集气等管道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林地宽度。

7.调查时建设项目是否动工、是否已毁坏林地、毁坏林木等。

8.林地、林木权属是否存在争议及其争议调处情况。

9.国有林地、林木是否对外承包经营情况。

10.拟使用林地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