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模式

浅谈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模式

直观教学模式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任何的认识活动都始于直观感知。

智障学生缺少像正常儿童那样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表象和现实差距较大,内容较简单,而且不清晰、不准确,易发生混淆和遗忘,而且抽象概括能力差,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具体情景的束缚,他们基本上是根据形状、色彩和声音等特征进行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就特别需要借助直观教学手段,尽量增加智障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有关的对象进行观察、触摸和体验,从而使之更丰富、精确。

一、直观教学能趣化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的氛围
兴趣,能激发智障学生的求知欲,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诸方面的问题及语文教材的特殊性,导致智障学生对语文学习无兴趣和被动状态。

要培养智障学生语言交流和文字书写的能力,以适应将来走向社会,就必须改变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采用多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增强对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就成为对智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直观教学形式多样化,易于对智障学生的感观进行多种刺激,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为智障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进入“愉悦”的境界,使学生在一种充满兴趣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有利于提高智障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效果。

在对智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紧扣主题,运用一个实物、一幅图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都可以收到趣化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为了使智障学生理解词语“一个一个地”和“渐渐”,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让学生上台,拿起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放几个后,问同学们:这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吗?学生回答完后又问: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然后示意学生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问水是怎么升高的?学生回答渐渐升高。

这样,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很容易就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还激发了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见,直观教学对趣化教学氛围,可以收到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教学能活化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的内容
所谓活化语文教学内容,就是对智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教材予以具体化,再现理性认识赖以产生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并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为语文课提供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

这正符合智障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特征和认识规律。

智障学生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虽贴近生活易理解,但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仍属于理性认识范畴,而且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向智障学生进行传授。

因此,活化对智障学生语文教学内容,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非常必要。

直观教学有再现物象的本领,它可使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提高智障学生对语文知
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会变的影子》这篇课文时,对于影子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变化,运用flash动画及直接亲身体验,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加强了智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智障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三、直观教学能深化智障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智障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对智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智障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导致了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局限性。

直观教学在对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能使事物再现,形成生动、活泼、形象、易懂的教学优势,使智障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具有深化智障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重要性。

直观教学为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教师借以引导智障学生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例如,通过对《课桌下的纸团》一文的直观教学,引导智障学生学习”揉纸团”、“扔纸团”、“纸团滚到地上”这几个短句中的动词时,,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动作模仿,加深了智障学生对动词“”揉“、“扔”、“滚”的感性认识,深化了对这些动词的准确理解,有利于提高智障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效果。

四、直观教学能强化智障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使用
正确使用语文知识是衡量智障学生对语文学习好坏的根本标志。

语文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表达和运用,使之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是对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的目的。

要使智障学生能够达到
这一目的,必须经过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强化训练,起到有效地巩固。

直观教学虽然不属实践活动的范畴,但是它具有提供示范,设置特定的模拟情境等方面的功能,使其在强化智障学生使用语文知识的训练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强化对智障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使用训练又是直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超市》一文教学时,通过模拟超市场景,直观演示,实际操作,把在超市买东西的流程一一操作一遍,使学生知道如何选购需要的物品,怎样使用人民币,使用礼貌用语,把语文知识与实际应用通过直观展现出来,为今后走向社会,提高自理能力打下基础。

为了强化智障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正确使用,在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虚拟情境进行训练时,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由简单的情境过渡到难度较复杂的情境。

通过这些直观情境训练,可以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对语文知识实际使用能力,促进智障学生正确使用语文技能的形成。

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模式,认识到直观教学也不能滥用。

直观并非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

该用直观,宜于用直观,一定要用;宜少用直观,就不要多用;不需要直观时,一点也不要用。

而且,要使直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注意:
1 选择好直观方式和手段。

应优先考虑视频等视听资料,其次是模型,最后是图片。

因为智障学生在看图识图时有很大困难,他们从图画上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很有限、零乱,甚至是错误的。

因此,使用图片时一定要慎重,不可过
多依赖图片。

2 组织好学生的观察过程。

智障学生不善观察,缺少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物的吸引。

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他们先对物体有一个整体认识,再分解为部分,逐一地进行感知,力求找出各部分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再回到整体。

若能让他们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从而达到对客体较为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形成深刻的印象。

3 观察客观事物要有一定灵活性。

教学过程中,往往在需要观察某种现象时,它并不发生;而在不需要时,它却发生了,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因势利导,把当时正进行的的工作放一放,同学生一起对正在发生的现象观察一番,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他们获得深刻的印象,到以后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只要启发学生把记忆中的东西再现出来就可以了。

总之,只要重视直观教学,恰到好处地使用直观教学,就能使智障学生学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