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思想感情分类鉴赏

诗歌思想感情分类鉴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在美好的季节里,朋友将要去一座繁 华的城市,和朋友愉快的分手,依依惜 别中略含对朋友的向往。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 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 称)
送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 间意象。
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 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 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 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 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 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 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 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 离情别绪(反衬)。
折柳送别
答案: 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 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 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2、三四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 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 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 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 酒 话 桑 麻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古今多少兴亡事
怀古咏史诗
•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 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 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 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 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 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 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 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 、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 ):地 名。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 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 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 的代名词。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灞陵行送别》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 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 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 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 一起。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劳劳亭歌》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 )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 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 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 伤的代名词。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分类
一、诗歌分类—按题材(内容)分
送别抒怀诗 借景抒情诗 思妇闺情诗 托物言志诗 怀古咏史诗 谈禅哲理诗 悼亡游仙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伤春伤别诗 闲适隐逸诗 人生感慨诗
类 别
民生疾苦诗
其他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 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 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 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 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 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 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 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 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 处的代名词。
送别诗的情感
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 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 “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 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折柳送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问题: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夜晚,皓月当空,独守空房的她想象着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煮酒把盏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 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 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 归隐的情怀。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 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惜 别 送 别 诗
谢亭送别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山 水 田 园 诗
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 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天得
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1)首联、颔联诗人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境 遇、情怀?试具体分析。
“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 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 (2)“远岫穿云翠,畲天得雨肥”写出了景 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穿云翠”是生动美丽的景色, “得雨肥”意味着丰足。美好的景物反 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 这是乐景写哀情。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抒怀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 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 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 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 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 题。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 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 造形象。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 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 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闺 怨
•沈如筠
借雁足给丈夫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断 • “伏波”,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 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无限 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 的愁绪,这愁绪搅得难以成寐,因此,想借 ”指代征人所在军营。 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了。她揽 衣起身徘徊窗前,痴痴地想着:多么希望自 诗贵含蓄,读诗赏诗则贵在善于联想,进 己能像日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 而揣摩诗人心志。阅读这首唐诗,写一段100字 的身上啊! 左右的文字,仔细描写“闺妇”的心理活动, 要求传达出思妇“怨”“愁”的具体内容。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
唱歌送别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 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 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唱歌送别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猿啼” 、“暮江”、 “孤舟” 。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远”。 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反 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山万里 反衬孤舟。
常见情感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A.依依不舍的留念。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坦陈心志的告白。
送别诗的特征
季节 时间 地点 景物
杨柳、 酒等
路口、 秋季 清晨 驿站、 送别 或春季 或傍晚 码头等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朋友美好的祝愿,感情豪放激昂,充 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