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下)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第Ⅰ卷(闭卷部分)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前的字母依次填入下表中。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根本目的是
A.表现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
B.打击美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C.援助朝鲜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改革开放的实施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土地革命的开始
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
4.“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5.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
B.新中国的成立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A.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
B.研究总结了我国建设发展的经验和问题
C.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D.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四五运动”
B.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毛泽东逝世
D.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8.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A. B.
C. D.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有
①《青春之歌》②《红旗谱》③《创业史》④《红岩》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0.我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且为其发展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是
A.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的完整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不侵犯
D.“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
11.人类早期出现的社会组织是
A.氏族聚落
B.母系氏族
C.父系氏族
D.部落联盟
12.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
A.亚历山大
B.君士坦丁
C.查士丁尼
D.屋大维
13.“大化改新”实行
A.“班田收授法”
B.“一条鞭法”
C.“初税亩”
D.“农田水利法”
14.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
A.等级制
B.特权制
C.封土制
D.世袭制
15.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领袖是
A.国王
B.贵族
C.骑士
D.教会和教皇
16.西方文明的摇篮是
A.波斯
B.希腊
C.阿拉伯
D.罗马
17.欧洲中世纪通过武力方式获得了最终的自治权力的城市是
A.伦敦
B.热那亚
C.琅城
D.巴黎
18.被誉为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是
A.《美狄亚》
B.《荷马史诗》
C.《安提戈涅》
D.《特洛伊妇女》
19.与马拉松长跑这项传统赛事有关的战争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伯罗奔尼撒战争
C.希波战争
D.布匿战争
20.下列关于古代文明冲撞与交融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
C.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
D.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二、相关链接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法律文献是——
22.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23.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是——
24.苏美尔人创造的最早的文字是——
25.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
26.法国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
三、列举题(本题共3小题,第27小题2分,第28小题3分,29小题2分,共7分)
27.举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两大举措。
(2分)
28.列举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的名称。
(3分)
29.举出有“悲剧之父”美称的作者及代表作品。
(2分)
四、识图释图题(本题共2小题,30小题6分,31小题6分,共12分)
30.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⑴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这一历史事件被西方新闻界称为什么?(3分)
⑵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最后在上海签署的文件是什么?(1分)
⑶请举出一例与这一事件同一时期,我国在外交上还取得了重大成就。
(1分)这一时期
我国外交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1分)
31.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⑴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试验的成功有什么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国
家,为什么还要进行这种试验?(3分)
⑵图二是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里取得的重大成就,它是什么?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什么?(2分)
⑶请你举出一位为图一这项科技成就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
(1分)
五、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32小题8分,33小题7分,共1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
材料二: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共识”。
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⑴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科学构想是什么?这个构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构想最先成功运用于解决哪一地区的问题?今年是这一地区回归祖国多少周年?(4分)
图一
图二
⑵材料二中提到的“共识”史称什么?其内容是什么?(2分)
⑶结合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科学构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台湾回归的看法。
(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十将军以外, 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材料二: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
掌权的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哪一国家民主政治的内容?使这种民主政治达到极盛的人是谁?这一时期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原则是什么?(3分)
⑵材料二提到的“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什么?请写出这次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一项内容。
(2分)
⑶材料二的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第Ⅱ卷(开卷部分)
时间:20分钟满分:20分
六、读史有感题(根据题中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本题共2小题,34小题10分,35小题10
分,共20分)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⑴材料一所唱到的“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人物是谁?歌词中的“旗帜”指什么?这面旗帜
被称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3分)
⑵材料二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在共和国的历史发展进
程中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⑶材料二中“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继农村改革之后,城市又开启了国有企业改革,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2分)
⑷材料三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分)
⑸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请谈谈你的认识。
(2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条文出自于一部法典:
第一九六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二○○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二○五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材料二:他(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
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摩奴法典》⑴材料一的内容出自世界古代史上的哪部法典?该法典由哪三部分组成?(4分)
⑵材料一的这部法典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2分)
⑶材料二的这部法典出自哪个国家?反映了该国的哪种制度?(2分)
⑷结合材料谈谈这两部法典的实质。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