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5)

第五章 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5)



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是决策是否需要修建轨道交通
、修建何种类型轨道交通、确定车辆型式、列车编组、
行车密度、运用车配臵数和站台长度等的基本依据。
9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5.6.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概念
(2)车站客流量

包括全日、高峰小时和超高峰期在轨道交通车站上下 车和换乘的客流量,以及经由不同出入口、收费区的 进出站客流量。
特点:该方法操作简单,以现状公交为预测基础,考虑 了公交系统内部的转移交通量,但无法兼顾城市用地规 模、交通设施变化对出行结构的影响,即未考虑诱增交 通量,因此精度较低。
23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三种模式

模式B:现状OD→虚拟现状快速轨道→远期快速轨道

该模式以现状OD调查为基础,在现状出行OD的基础上,
5.6.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概念 5.6.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程序 5.6.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指标及其分析 5.6.4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实例 5.6.5 关于客流预测工作的讨论
3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5.6.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概念
客流的概念:

客流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 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和车站客流。
(1)断面客流量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流量 称为断面客流量。

通过某一断面的客流量就是通过该断面所在区间的客 流量,分为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
6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5.6.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概念
7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5.6.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概念
35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5)敏感性因素指标

由于需求预测工作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需要对结果 进行敏感性分析。 不确定性的来源:

首先,预测环境不确定;

其次,预测的基础数据通常并不完备,一些基础数据 存在偏差;
客流预测工作的成果体现为客流预测指标,它们为建设项
目的分析与评价提供依据。

(1)需求总体指标 (2)流量流向指标 (3)空间不均衡性指标 (4)时间不均衡性指标 (5)敏感性因素指标
26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1)需求总体指标

一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需求预测的总体指标包括总量 指标和平均运距。对于轨道交通网络来说,总体指标还包 括全网换乘系数。 总量是指其在一段时间内承担的需求的数量规模,一般通 过日均人次数或线路平均负荷强度(万人次/km∙日)来刻 画。 平均运距是指乘客在该线路上平均乘坐的距离,有时也用 平均站数来评价。 全网换乘系数即平均每次出行乘坐地铁线路的条数。

该模式以居民出行OD调查为基础,对各规划年份进行全
方式出行预测,然后通过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得到规 划期快速轨道客流量。

特点:该模式遵循完整的交通需求预测的四个步骤,预 测精度较高。近年来,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客流
预测都属于这一模式。
25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5.6.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指标及其分析
11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5.6.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概念
(2)转移客流

是由于快速城市轨道交通所具有的速达、准时、安全、 可靠、方便等优点,使原来由地面常规公交和自行车 方式承担的全市性比较集中的中长距离客流转移到城 市轨道交通来的运输需求。
(3)诱增客流

由于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所导致的促进沿线开发、人口
22

(4)交通分配预测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三种模式

模式A:现状公交→初期公交+初期轨道→近、远期快速轨道

该模式是在现状公交网络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包括待建 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初期综合交通网络方案;通过现状 公交网络建立综合网络分配模型并标定相关参数,以初 期公交和初期轨道交通网络为基础进行流量分配,对其 结果进行分析和校正,通过校正的模型和参数继续推算 近期、远期站间OD矩阵及相关预测结果。
全网换乘系数 全网总乘人次数 全网出行量
27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2)流量流向指标

需求预测工作中需要明确出行需求的具体流量和流向。

站间OD分布表:主要指城市轨道交通各站点之间的客流交 换量,借此可以确定轨道交通的平均运距等指标。
站点乘降总量:主要指各站点全日乘降总人数,为确定车 站相关设施的建设规模提供依据。 换乘站换乘量及其构成:主要指两条轨道交通线路交叉处 的车站的旅客流量与流向,除了站点的乘降总量外,还需 要预测线路之间上、下行不同方之间的交换量。
15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2)线路可行性研究阶段

该阶段需要计算的指标包括

客运量:年平均日客运量、年平均日高峰小时客运量、 各站全日和高峰小时乘降量、换乘站各方向的换乘量。

客流量:全日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高峰小时单向最 大断面客流量、客流密度、客运周转量、客流强度、
平均运距。

与交通系统结构有关的指标:该线承担的出行量占全 市出行量的比例、该线客运量占全市公交客运量的比 例。
13
各站点客流详细 规划
期限的客流预测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1)线网规划阶段

线网规划阶段有四项工作需要客流资料的支撑:

一是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必要性论证; 二是各规划线路的运量等级、系统规模和相关用地控 制; 三是线网方案评价与选择; 四是线网的分期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


线网规划阶段需要把握全网客流估计,主要目标年是远景 年,该阶段应计算的指标包括全网、各线路客流指标和换 乘站的换乘量。
点,然后分阶段预测分析的思路。
20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客流预测方法——四阶段法

(1)交通生成预测


预测区域内每一个交通小区的交通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
目的:获得城市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人口规模和 土地利用特征下,未来城市各交通小区可能产生和吸引 到的总交通量。

(2)交通分布预测

解决的问题:每一交通区所产生的出行量到哪个分区 去了?它所吸引的出行量又来自哪里?

线路各区间断面客流分布

主要指线路不同站间区间的客流断面分布。
31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3)空间不均衡性指标

最大断面客流量

某线路远期最大断面客流量是确定线路设计能力的重 要依据。

特殊位臵客流量

特殊站点主要指地处某些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轨道交通 车站,包括机场、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以及大型 活动中心等。


28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2)流量流向指标
29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3)空间不均衡性指标

空间不均衡性指标是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具有空间差
异性的各部分设计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于线路较长、全
线差异性较大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来说,做好空间不均衡 性的预测和分析至关重要。
30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3)空间不均衡性指标
32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4)时间不均衡性指标

高峰小时系数

指一日内客流集中的某一个小时占该处全日客流量的 比重,一般按早、晚高峰小时分别计算。该指标主要 反映人员出行时间分布。 高峰小时系数可以通过客运量高峰小时系数(B)和单 向最大断面客流量高峰小时系数(D)来刻画。

33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4)时间不均衡性指标

(4)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
18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客流预测的程序

(1)确定由项目决定的预测区域范围、相关网络环境及 项目建设方案;
(2)收集并分析客流预测工作所需的基础数据; (3)选择客流预测的方法,建立客流预测模型; (4)标定客流预测模型涉及的相关参数; (5)计算不同年限客流预测结果; (6)对客流预测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分析客流风险; (7)结合预测结果对建设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
14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2)线路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预测年限为初期、近期和远期。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客流预测成果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支持 条件:

线路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工程分期计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设备系统类别的选择和各子系统规模的确定;
线路方案、车站方案的比选; 各期车辆购臵数目的确定; 运营设计; 经济评价与财务分析。


(8)确定客流预测推荐结果,整理数据结果,并撰写客 流预测技术报告。
19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客流预测方法——四阶段法

四阶段预测法按照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
式划分预测和交通分配四阶段来分析城市现状和未来的交 通状况,是目前交通规划领域应用最广的方法。

四阶段法遵循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城市居民出行的特
16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3)线路总体设计阶段

研究各站点客流的详细规划,为以下工作提供支撑条件:

车站内部功能布局和整体规模 客流组织规划等
17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5.6.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程序
客流预测的主要内容:

(1)预测前提条件的界定; (2)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分布预测; (3)多方式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 分析与评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