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ppt课件


选择穿刺用具
①长期胃肠外营养、化疗药物依次为:PICC—cvc —留置 针;钢针零容忍,如果患者拒绝用中心静脉,应签署外 周静脉营养、化疗同意书。
②普通常用药物,根据病人血管状况及意见选择用具 ③高浓度、刺激性强药物无中心静脉管道时应尽量选择留 置针
选择输液部位
①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需建立静脉使用计划。 ②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尽量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一般 不宜采用下肢静脉注射,同时应避免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 手背腕部及肘窝。
药物渗出的分级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
水肿皮肤变色、有淤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
>15cm ,循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疼痛,任何容量的
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的渗出
二、临床致渗漏性外渗损伤的药物种类
1、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
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等 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TPN等 4、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柔红霉素、长 春新碱等
处理: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 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101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原理:酚妥拉明扩张血管,使外周血管痉挛解除,改 善微循环
甘露醇外渗处理
甘露醇
快速滴入
刺激局部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 炎,大量渗透至皮下则可引起局部组 织的坏死
采用静脉套管针反复静滴20%的甘露醇,2天内静脉炎发生率为 45.69%,2天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
③局部炎症进一步发展、药物毒性作用过强或致局部血管严重
收缩均可造成局部组织糜烂坏死,称为渗出性坏死。
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高渗药物:(TPN、20%甘露醇等) 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或黑色
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血管活性药物、刺激性药物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 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③糖尿病:糖、脂肪代谢障碍,致外周血管病变。
④静脉压增高:如静脉血栓、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及乳癌术后
三、药物外渗的影响因素
3、药物性质 ①药物酸碱度(pH值)。(7.35-7.45)
②药物的渗透压。240-340mOsm/L,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 水分子的运动,渗透压越大,静脉刺激性越大 ③药物的浓度(稀释程度)。
④药物毒性作用及变态反应
三、药物外渗的影响因素
4、护理人员因素 ①专业知识缺乏,药物特性,使用方法等 ②临床经验不足,对外渗判断能力差。 ③被动输液治疗,输液工具选择不当。
④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⑤责任心欠缺,巡视不到位 ⑥药物外渗风险宣教不到位
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①给药期间刺激或毒性药物刺激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 ②药物由脉管系统渗出扩散至周围组织,致局部炎症反应可形 成红肿硬结形成脓肿,称化学性蜂窝组织。
主要内容
一、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及分级 二、临床致渗漏性外渗损伤的药物种类
三、药物外渗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四、药物外渗的处理与预防 五、总结
一、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
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 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 extravas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 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外溢 spill of drug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 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 台面、地面等。
药物渗出的分级
根据INS的标准,将药物外渗分为5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有 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15cm之间,皮肤发 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5cm 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
处理:1、停止输液,抬高患肢
2、50%硫酸镁局部湿敷 3、可以用新鲜的马铃薯切片外敷
脂肪乳外渗处理
造成局部毛 细血管或组 织阻塞 皮肤红肿、 胀痛、出血、 渗出、水肿 坏死及纤维 性变等
脂肪乳外漏
形成脂 肪小滴
处理: 50%硫酸镁加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湿敷
造影剂外渗处理
处理: 1、用50%硫酸镁局部冷湿敷,绝对不能热敷,因热敷会增 加血管的通透性,使血管内向外渗出更多,肿胀更明显。 2、以用新鲜的马铃薯切片外敷。 3、如果局部肿胀明显,可抬高患肢,促进局部静脉回流。
药物外渗的预防
输液前应识 别药物的种类
选择穿刺用具ຫໍສະໝຸດ 冲管预防选择输液部位
穿刺、检查
输液前教育
药物外渗的预防
• 学习交接班制度,以及病情观察和护理,提高安全意识 • 加强护士责任心,提高警惕,多巡视,早发现,早处理 • 科室加强风险意识的培训及重视对专科知识的培训 • 学习交接班制度,以及病情观察和护理,提高安全意 •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签定知情同意书
③胃肠外静脉营养、化疗药物应避开手、肘窝及行过广泛切除性 手术的肢体,多选前臂近端
法律、法规!!!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 ,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 事故。
你们好
一般药物外渗的处理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补液
、辅助治疗的药物,用50%硫酸镁湿敷,也可以用新鲜的
土豆切片外敷。如果局部肿胀明显,可抬高患肢。
血管收缩药物处理——多巴胺
心肌收缩力加强 多巴胺 外周血管收缩
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盐 水10~15ml充分浸润注射,然后用纱块 覆盖
多巴胺外渗
造影剂外渗
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化疗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卡氮芥、氮 烯、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顺铂等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
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烧伤样改变)
黑红、紫黑、黑痂或继发感染。
药物外渗时我们如何 处理
药物外渗的处理
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一经发生,应立即更换输液 部位,并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作出适当的处理。
化疗药外渗处理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 一旦发现或者怀 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 疑刺激性药物渗 ,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 漏到血管外,须立 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 即停止注射, 棉球按压3 min左右
封闭的方法
化疗药外渗处理
——常见抗肿瘤药物解毒剂
1 )对应性解毒封闭 ①发疱性药物 阿霉素、柔红霉素---碳酸氢钠,减轻炎症反应; 丝裂霉素可致严重溃疡,硫代硫酸钠局封可起直接灭活作用
三、药物外渗的影响因素
生理解剖
护士因素
药物外渗的因素
疾病因素
药物性质
三、药物外渗的影响因素
1、生理解剖因素
①老年人血管硬化或脆性大,血流缓慢,药物起始局部药
液浓度相对高,刺激作用增强。 ②小儿血管壁薄,血管腔细小,比成人更容易受到药物的 化学刺激
三、药物外渗的影响因素
2、疾病因素 ①昏迷、休克、肺心病:微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 ②癌症患者反复化疗,血管脆性增加。
②刺激性化疗药物 氮芥等烷化剂---硫代硫酸钠局封可加速烷基化; 卡氮芥---碳酸氢钠局封,起化学灭活作用 ③局部强刺激性药物长春碱类药物,应避免在于外周血管使用 2 )通用性解毒封闭 若无上述解毒剂,患处均可注射利多卡因5ml加生理盐水10m1或氢 化可的松50~100mg
化疗药外渗处理
3 )封闭方法 从漏出部位外2倍范围向中心缓缓皮下注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