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
7
常见临床表现
• 2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成硬结,严重者 可出现疱疹、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或大 斑块,斑块或溃疡下方常可见广泛组织坏 死
-
8
常见临床表现
• 3溃疡、斑块最终出现坚硬的黑色焦痂,焦 痂外周红斑肿胀
-
9
常见临床表现
• 4由于皮下组织受累,可出现关节僵硬、活 动受限、受累部位灼痛
-
• 外科的处理:一旦病人发生外渗,保守疗法失效,溃疡形 成,用生理盐水洗净无菌纱布浸透庆大霉素或用4%~6%碘 仿溶液浸泡的无菌纱布(医用黄纱布)敷于创面,严格无 菌操作。严重的经久不愈的溃疡需请整形外科会诊处理。
• 其他措施:发生外渗所致静脉炎的患肢应抬高并禁止静脉 注射,患处勿受压。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经常按摩四 肢末梢血管。
• 4.予冰敷或33%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 • 5.避免局部按压。 • 6.抬高患肢,密切观察及随访
-
18
化疗药物外渗后处理
• 水疱的处理:对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 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 收;对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半针 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吸使皮肤贴附,避免破坏表皮的完 整性。
• 7.在用药前,做好详细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理解配合。
-
17
化疗药物外渗后处理
• 1.基本处理原则:如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或 者患者主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立 即停止输液。
• 2.用注射器连接原头皮针将药液回抽,以减少化疗药的 渗出量。
• 3.在原针头静脉推注NS 5ml+地塞米松5mg后拔掉针头, 或用0.1%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
16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 5.注射化疗药物前,应检查是否有回血,如果发现外渗 明显,应及时另选注射部位,避免使用同一静脉远端。如 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发疱性药物;如果两种 均为发疱性,应先注入稀释量最少的一种,两次给药之间 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冲洗管道。
• 6.输入化疗药物后,应该用0.9%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道 后再拔针(除奥沙利铂外,奥沙利铂输入前后必须要用5% 葡萄糖冲洗静脉管道)。
• 3、柔红霉素:若漏出血管外,可以在局部注射50~100mg氢 化可的松或注射8.4%碳酸氢钠5ml局部封闭,减少药物与 DNA结合,同时给予冷敷局部降温,减轻炎症反应。使用循 环冰水的冰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冰敷15 ~20分钟。
• 4、氮芥:首选硫代硫酸钠,可与氮芥发生化学性中和反应。 可应用10%硫代硫酸钠4ML加入注射用水6ML浸润注射于外渗 部位,同时局部冰敷6~12小时。
-
12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 1.护士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观察 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是否出现局部隆 起、输液不通畅。
• 2.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 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 性。
• 3.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 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患者
有无胀痛感。
-
13
药物外渗分类
• 化疗药物外渗 • 非化疗药物外渗
国内外文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 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
-
3
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
其他因素
操作因素
血管因素
药物因素
-
4
• 1、药物的因素:药物的PH值、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 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
• 2、血管的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 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 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
-
14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 1.化疗前应识别是发疱性还是非发疱性药物,不同种类药物 以适当剂量的稀释液溶解,以免药物浓度过高。
• 2.输液部位的选择:避开手腕和肘窝及施行过广泛切除性外 科手术的肢体末端,输液的适当部位为前臂近端(未手术)及 重要结构上覆盖有大量皮下组织的部位。乳腺癌根治术后避 免患肢注射,避免下肢静脉。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院静疗组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
-
1
• 定义 • 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 • 药物外渗的分期 •临床表现 • 药物外渗的分类 •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
2
定义
• 渗出: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 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 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 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 3、操作因素:由于穿刺不当、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 刺、针头固定不牢,使药液漏出至血管外或拔针后按压针 眼不准确。
• 4、其它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血 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
-
5
药物外渗的分期
Ⅰ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Ⅱ期
静脉炎性反应期
Ⅲ期
组织坏死期
-
6
常见临床表现
• 1输液局部表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
15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 3.预期可能有联合输液时,应考虑使 用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插管的中心 静脉导管或皮下埋藏式导管输注系统。 如果患者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应在护 理记录中说明,加强输液观察。
• 4.化疗给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 行或指导,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静脉 情况,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是否有疼 痛和烧灼感。对于语言沟通障碍、老 年或意识欠清的患者要给予重点关注。
-
21
常用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 5、阿霉素外渗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mg或地塞米松5mg, 冰敷至少60分钟,抬患肢。
-
19
常用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 1、蒽环类抗生素:最佳方法是冰敷或冷 敷。冰敷时间通常在最初72小时之内, 每天冰敷4次,每次30分钟。解毒剂可考 虑选用二甲亚砜(DMSO)局部外用,每6小 时1次,共2周或依情况而定。
• 2、丝裂霉素:丝裂霉素可用维生素B6局 部封闭
-
20
常用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10
化疗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Ⅰ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早期局部肿胀红 斑、持续刺痛。
Ⅱ期 静脉炎性反应期
渗漏后2~3天沿 静脉走向条索状肿 胀、发红,引流淋 巴结肿大、疼痛,
可出现发热。
Ⅲ期 组织坏死期
浅层组织坏死,溃 疡形成累及皮下肌 层,甚至深部组织
结构受累。
-
11
下列情况应考虑外渗
• 病人主诉注射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 • 注射部位有肿胀 • 静脉推注时有阻力 • 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