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的总称。
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等不同类群。
2、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遗传与变异和分类以及与人类、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1、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
其中,原核性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性微生物包括真菌,非细胞性微生物包括病毒。
三、单项选择题:1、证明有机物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是( C )。
A、郭霍B、列文虎克C、巴斯德D、弗莱明2、病毒由( B )发现。
A、郭霍B、伊凡诺夫斯基C、巴斯德D、列文虎克3、青霉素由( D )发现。
A、郭霍B、列文虎克C、巴斯德D、弗莱明4、微生物由( B )发现。
A、郭霍B、列文虎克C、巴斯德D、弗莱明5、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由( A )提出。
A、郭霍B、列文虎克C、巴斯德D、弗莱明四、简答与论述题:1、微生物的特征: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自然界发布广泛。
2、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目的意义:研究微生物与畜禽疾病的关系,并利用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防治畜禽的疾病,保障畜牧业的发展,避免农畜产品危害人类的健康。
第一章细菌一、名词解释:1、鞭毛:多数弧菌、螺菌、许多杆菌、个别球菌的菌体表面长有一至数十根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鞭毛长度常是菌体长的几倍。
2、菌毛: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的菌体上生长有一种比鞭毛数目多、较多、较直、较短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又称纤毛或伞毛。
3、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周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4、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细胞质和核质逐渐脱水浓缩,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5、菌落:由一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长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
6、质粒:除核体DNA外,有些细菌还具有能自行复制、随宿主分裂传给子代菌体、有一定遗传特性的游离小型双股DNA分子,称为质粒。
7、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
8、细菌的呼吸:在细菌体内,在细菌胞内酶催化下所进行的一切氧化还原反应称为细菌的呼吸。
二、填空题:1、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形、杆状、螺旋状。
3、细菌的繁殖方式是:裂殖。
4、细菌的基本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其他内容物。
5、细菌的特殊构造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6、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物质、温度、酸碱度、气体、渗透压。
三、单项选择题:1、测量细菌大小的量度单位是( C )。
A、cmB、mmC、µmD、nm2、细菌数量增加数量最快的时期是( B )。
A、适应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老期3、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 )。
A、裂殖B、芽殖C、产生孢子繁殖D、有性繁殖4、细菌数量最多的时期是( D )。
A、适应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老期5、细菌活菌数量最多的是( C )。
A、适应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老期6、大多数细菌适宜的环境PH为( C )。
A、9.2—10.2B、4.0—5.5C、7.0—7.6D、6.5—7.07、临床上常见的化脓性病原菌(A )。
A、葡萄球菌B、链球菌C、巴氏杆菌D、破伤风梭菌8、芽孢形态呈鼓棰状的微生物是( A )。
A、破伤风梭菌B、肉毒梭菌C、克雷伯氏菌D、魏氏梭菌9、大多数细菌为( A ) 。
A、兼性呼吸菌B、需氧菌C、厌氧菌D、专性厌氧菌10、分离病原细菌时,其培养温度是( A )℃。
A、37B、25C、4D、011、环境中的微生物绝大部分(C )。
A、对动物有致病性B、可产生毒素C、对动物无害D、为厌氧菌12、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差别在于( C )。
A、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B、真核微生物有一个单个染色体C、真核微生物有细胞核D、真核微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13、葡萄球菌的一般特征是( D )。
A、革兰氏阴性B、有芽孢C、有鞭毛D、不运动14、仔猪黄痢、白痢和断奶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A)引起的。
A、大肠杆菌B、沙门氏菌C、巴氏杆菌D、布氏杆菌15、猪肺疫、禽霍乱主要是由(C)引起的。
A、葡萄球菌B、沙门氏菌C、多杀巴氏杆菌D、布氏杆菌四、简答与论述题:1、细菌荚膜的形成条件:一般来说荚膜产生于营养好的环境,一般在动物体内和含有大量糖分或血清的营养丰富培养基中形成。
2、芽孢的特性及形成条件:一般在细菌生长旺盛之后,培养基中一些主要营养物质耗尽时形成。
3、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有哪些:热原质、毒素、色素、抗生素、维生素、芳香物质、醇类、酸、气体、热等。
4、培养基的制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称量→融化→校正pH值→过滤→分装→灭菌。
5、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法及染色结果:1).革兰氏染色法步骤如下:(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1~2分钟,水洗。
(2)加革兰氏碘液于抹片上媒染,1~3分钟,水洗。
(3)加95%酒精于抹片上脱色,约30秒至1分钟,水洗。
(4)加10倍稀释石炭酸复红液复染1~2分钟,水洗。
(5)吸干或烘干,镜检。
2).结果:革兰氏阳性细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红色。
6、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种类:除水之外,有碳源、氮源、矿物质、生长因子、气体等。
7、细菌的呼吸类型:厌氧呼吸、需氧呼吸、兼性厌氧呼吸。
8、大肠杆菌的微生物鉴定要点:(1)鉴别培养,用S-S培养基(深红色菌落)或麦康开培养基(红色或粉红色菌落),在37℃下培养24小时,取可疑的菌落。
(2)镜检可疑的菌落,是否具有大肠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大肠杆菌为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多单独存在或成双,但不呈长链状排列。
具有周鞭毛,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
(3)作生物化学实验,包括三糖铁和糖发酵实验,观察是否与大肠杆菌生化特征相符,大肠杆菌生化特征:产生靛基质,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不分解尿素,不能利用柠檬酸盐。
(4)血清学实验,确定其血清型。
9、沙门氏菌的微生物鉴定要点:(1)鉴别培养,用S-S培养基(灰色菌落)或麦康开培养基(无色菌落),在37℃下培养24小时,取可疑的菌落。
(2)镜检可疑的菌落,是否具有沙门氏菌的形态学特征,沙门氏菌为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一般具有周鞭毛,不形成芽胞,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3)作生物化学实验,包括三糖铁和糖发酵实验,观察是否与大肠杆菌生化特征相符,沙门氏菌生化特征:不产生靛基质,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通常产生硫化氢,通常能利用柠檬酸盐。
(4)血清学实验,确定其血清型。
第二章病毒一、名词解释:1、干扰素:是细胞受病毒感染后所产生的一类低分子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释放出细胞外,被另外的细胞吸收后,另外的细胞便产生非特异的抗病毒感染。
这种物质称为干扰素。
2、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或机体时,常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干扰现象可在同种以及同株的病毒间发生,后者如流感病毒的自身干扰。
异种病毒和无亲缘关系的病毒之间也可以干扰,且比较常见。
3、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细胞的胞浆内和/或胞核内产生单个或多个、圆形或不规则、嗜酸性或嗜碱性的特殊小体,称为包涵体。
二、单项选择题:1、测量病毒大小的量度单位是( D )。
A、cmB、mmC、µmD、nm2、病毒只有用( D )进行观察。
A、普通光学显微镜B、荧光显微镜C、暗视野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3、已知引起人类疾病的最小病原体是( C )。
A、支原体B、细菌C、病毒D、立克次氏体4、病毒增殖方式是(C )。
A、裂殖B、芽殖C、复制D、有性繁殖三、简答与论述题:1、病毒的特征:1)病毒是一类极微小的非细胞性结构的生物。
其基本结构是由核酸核心外包蛋白质衣壳组成,有些病毒最外层为一层脂蛋白组成的囊膜。
可通过除菌滤,除痘病毒外,绝大多数在光镜下无法看到,须用电镜观察。
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3)病毒是严格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类和产能机构,并借助于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和成分来复制其核酸和合成由其核酸编码的蛋白质。
4)病毒依靠核酸和其他组分的各自合成,然后装配成新的子代病毒。
5)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
6)有些病毒的核酸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内,并随细胞DNA的复制而增殖,引起潜伏感染。
7)极大多数病毒在不同程度上对干扰素敏感。
2、病毒的结构:中心为核酸芯髓,由DNA或者RNA组成;外周为衣壳,由蛋白质组成;有的病毒在衣壳外有囊膜,由脂蛋白组成。
3、病毒的培养方法: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组织培养。
4、病毒的增殖过程:由于病毒本身无完整的酶系统,它的增殖是以其核酸入侵易感细胞,在病毒核酸信息的信号指挥下,利用易感细胞复制出病毒子,其过程包括:(1)吸附(2)核酸进入、脱壳(3)病毒部件的合成(4)病毒子的装配与释放。
5、病毒病的微生物学诊断程序:病料采集和准备,病毒分离和培养,动物试验,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第三章其他微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 D )能形成“油煎蛋状”菌落。
A、大肠杆菌B、巴氏杆菌C、沙门氏菌D、支原体2、下述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C )A、钩端螺旋体B、葡萄球菌C、黄曲霉D、立克次氏体3、( A )主要通过节肢动物传播。
A、立克次氏体B、螺旋体C、大肠杆菌D、支原体4、青霉素是从( B )培养物中提取的。
A、放线菌B、青霉菌C、黄曲霉D、酵母菌5、猪喘气病的病原体属于( C )。
A、螺旋体B、真菌C、支原体D、立克次氏体6、引起人沙眼的病原体的( A )。
A、衣原体B、支原体C、病毒D、立克次体7、螺旋体为( D )。
A、多细胞微生物B、单细胞真核性微生物C、光镜下不可见D、单细胞原核性微生物8、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的微生物是( B )。
A、螺旋体B、支原体C、衣原体D、立克次氏体9、( D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A、螺旋体B、支原体C、真菌D、立克次氏体10、真菌不包括( C )。
A、霉菌B、酵母菌C、放线菌D、担子菌二、简答与论述题:1、霉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霉菌有哪些常见种类?:霉菌主要依靠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霉菌常见种类包括:根霉、毛霉、青霉、曲霉等。
2、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营养需要、温度、氧气、湿度、渗透压和PH值。
3、真菌的菌丝有哪几种?:按结构分为无隔菌丝、有隔菌丝;按功能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繁殖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