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解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2、学生自读感悟,合作交流,在脑海中的建起潭千秋丰满的英雄形象,理解他用生命护卫学生的事迹,体会他师魂的伟大。
【学习过程】
二、出示目标
1、品析潭千秋老师的一言一行,理解他在生死关头的抉择,学习他大公无私、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
2、请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说一说你的体会。
三、自学指导
1、日常生活中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
2、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是怎样做的?
3、人们是怎样赞颂谭老师的?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品析句子)。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个自然段主要表现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主要写谭老师对女儿关爱呵护,对工作踏实、认真)(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谭老师是这样的一个人呢?拿笔画出来。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品析句子)。
过渡: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是怎样做的?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思考:①读了这一段,你看出谭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③反馈小组学习情况。
出示句子: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向同学们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老师(板书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出示句子: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引导学生抓住“立即”、“拉”、“撑”、“护住”等词语感受谭老师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赞英雄)。
(1)指名分段朗读第三部分。
(2)人们是怎样赞颂谭老师的?
(3)从人们的赞颂中,可以看出谭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回答板书:临危不惧,勇于牺牲)
(4)齐读第三部分。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
1、出示画面(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1)怎样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的姿势!”
(2)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但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一个自然段中两句话的意思。
(学生自读、思考)
3、齐读第四部分
五、后教
1、说话:站在“千秋大爱”的塑像前面,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2、播放诗歌。
3、小结:中国人民是坚强无比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挺起不屈的脊梁,在困难灾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手拉手心连心,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的感人故事。
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让我们记住他烙尽职守。
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六、当堂训练
1、站在“千秋大爱”的塑像前面,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2、搜集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开展英雄赞颂会。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
急中生智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忠于职守(可歌可泣感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