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排放标准介绍
NIRCO系统
NOVC OVC
进入高温行驶前电池电荷状态 全周期低速中速高速高速,电量保持 车外充电至电池电荷最高水平 全周期低速中速高速高速,电量保持 全周期低速中速高速高速,电量保持
V型试验耐久性里程要求
1、生产企业可以在底盘测功机上或试验场进行耐久性试 验,其中6a阶段耐久里程160000km,6b阶段耐久里程 200000km(2023年7月1日前,耐久里程可为160000km); 2、生产企业也可按附录G.3所述的发动机台架老化试验 方法进行耐久试验;
蒸发排放的来源
美国蒸发排放的测试程序
2/3-days
2/3-days
ORVR
3-days
IV蒸发排放试验要求
2昼夜损失+热浸试验
车辆
第一类车
I 第二
II 类车
III
试验质量 TM(kg) 全部
TM≤1305 1305<TM≤1760
TM>1760
蒸发排放限值,g/test 0.70 0.70 0.90 1.20
Ⅰ型阻力加载
国五车辆预热:无明确规定 国六车辆预热:1个WLTC循环
国五阻力拟合计算方法:迭代法 国六阻力拟合计算方法:迭代法和固定运转法
固定运转法:连续进行4次滑行,通过目标阻力和最后三次滑行的平均内阻 之差得到转毂施加阻力。 迭代法: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两次连续滑行结果,偏差应在±10N内。
国6标准定位
延续
欧盟排放标准
协调
全球技术法规
融合
美国排放标准
创新
国六排放标准
国6标准概要
实施日期: 2020-7-1(6a)
2023-7-1(6b)
适用范围:GVW≤3500kgM1,M2,N1,N2
工况排放 (WLTC,L+M+H+ExH):
燃油中性,不区分汽柴油
1、CN6a:EU6C限值(CO;700mg/km)
国六轻型车排放标准介绍
2017‐11‐10
国六标准历程
2016.10.3
2015.1
2016.6
公开征求 意见
WTO/TBT 通报
标准启动
2016.10.18
部常务会 审议通过
2016.12 发布
国六标准控制重点
采用燃料中立的更严格的限值 蒸发排放控制要求 低温下的污染物排放 实际行驶状态下的排放控制(RDE) OBD要求 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2、CN6b:PN不变,PM加严1/3,气体污染物加严50%
耐久性:16万公里
规定了乘法老化因子 和加法老化因子
OBD:参考了CARB
OBD II 2013版,OBD 阈值统一采用EU6-2汽 油车限值,将NMHC + NOx 进行组合。
国6排 放标准
RDE:参考EU的RDE的PEMS测试要求,采用
放油和40%加油
浸车6h~36h
预处理行驶 炭罐吸附至临界点
(丁烷) 脱附
放油和95%加油, 或加载等量丁烷 放油和40%加油
高温浸车12h~36h
高温行驶 热浸试验 常温浸车6h~36h
2日昼间换气试验
结束
Ⅳ型-蒸发
蒸发试验高温行驶前电池状态确认
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汽车类型
NOVC 整体系统及非整体系统 OVC
I型RCB修正
非电动车REESS的CO2质量排放修正要求
所有REESS的CO2质量排放修正应根据附件CF规定的条款进行 (NOVC-HEV和OVC-HEV车辆按照附件RB和RC) • 应记录各个速度段的电量平衡值Qphase。 • 整个WLTC测试循环CO2质量排放的修正是修正准则c的函数。 电量修正要求
海拔高度的扩展要求
边界条件进一步拓展到2400m 1300到 2400m的 CF 扩展系数 定义为1.8
Factor
Factor
NOx
PN
CO(3)
SI
2.1(2)
2.1(2)
/
CI
2.1(2)
2.1(2)
/
(1) No limit requirement for stage 6a (2) The factors are for stage 6b (3) CO is required to be reported only
试验,CO2排放为两者的平均值。 • 提前1S挂入D挡。
Ⅰ型阻力加载
国五惯量设定:基准质量=整备质量+100kg
国六惯量设定:测试质量 四轮驱动方式加载:测试质量 两轮驱动方式:测试质量+50%*旋转质量
国五阻力速度拟合点:20km/h—120km/h 国六阻力速度拟合点:20km/h—130km/h
国六标准中RDE 的主要内容
基本参照欧盟RDE已经颁布的法规( Pakage1,and 2),并密切跟踪欧 盟标准的进展(Pakage 3, and 4)
在国六标准中以II型实验进行规定,采用CO2窗口法进行数据处理; 是第三方COP 和在用符合性检查的重要内容; 2023年7月1日以前,仅进行监测,2023年7月1日之后强制实施; 标准对点燃式(部分技术类型)、压燃式车辆规定了相同的CF系数; 提前实施国六标准的地区,不要求进行RDE实验; 标准正式实施前,进行最后的评估和调整;
要求下,最大总质量超过3500kg,但不超过4500kg的M1,M2,N2类汽车也可按本标 准要求进行检验。
M1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 M2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的载客汽车。 N1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汽车。 N2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但不超过12000kg的载货汽车。
脱附流量测量设备
Ⅳ型-蒸发整体和非整体系统(不包括NIRCO)
开始 放油和40%加油
浸车6h~36h 预处理行驶 放油和40%加油 炭罐吸附至临界点
(丁烷) 高温浸车12h~36h
第1-2天
高温行驶 热浸试验 常温浸车6h~36h
2日昼间换气试验
第3天
第4天
结束
第5天
Ⅳ型-蒸发NIRCO系统
开始
注:国5目前是热浸+1昼间损失,限值为2g/test
蒸发排放耐久性要求:
排放耐久性要求:160000公里 IV型试验的劣化系数:0.06g/test
24
IV 型-蒸发
相较于国五,国六蒸发试验变化如下: • 预处理行驶工况调整为WLTC或WLTC各阶段组合; • 对炭罐进行预处理仅允许BWC方式,去除重复加热燃油箱
3、生产企业也可以使用替代的老化试验方法进行耐久性 试验,但应提供详细的书面说明,证明与前述实际耐久 性试验的等效性。
在用车符合性:
可检查排气污染、OBD系统、 蒸发污染物以及加油污染的符 合性要求
-7度低温排放 (WLTC 低速和中速段): CO,THC:相当于国5的2/3; 新增NOx限值 0.25g/km
5
标准适用范围(1)
标准适用范围与国五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相同
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M2,N1类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制造厂
/km的过渡限值。 3. 汽油车与柴油车统一了限值。 4. 国6b限值大幅降低。
8
Ⅰ型结果判定
是 是 接受CO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明 值
第一次试验
某种污染物≥限值 否
满足表C.2中“第一次试验” 要求
否 第二次试验
某种污染物≥限值 否
满足表C.2中“第二次试验” 要求
否 第三次试验
某种污染物≥限值 否
接受CO2声明值或CO2三次试验 平均值
是
试验
判断标准
污染物排放
MCO2
第一次 试验
第一次试验结果
<限值×0.9 < 声 明 值
(1)
×1.04
第二次 是 试验
第一次和第二次试验结果算 <限值×1.0 < 声 明 值
术平均值
(2)
×1.04
第三次 试验
三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
<限值×1.0 < 声 明 值
(2)
×1.04
(1) 如果OVC-HEV车辆的I型试验电量消耗模式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I型试验测试循环时,应该用1.0取代0.9。 (2)每次试验结果都应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方式; • 增加38℃高温浸车和高温预处理,以模拟运转损失排放; • 热浸试验温度调整为38℃; • 昼夜试验由24h调整为48h; • 要求测量炭罐逐秒脱附流量和脱附体积并在型式检验申报
材料进行申报(A.4.2.10.2.6.17); • 对整体、非整体炭罐以及非整体炭罐仅控制加油排放炭罐
系统(NIRCO)进行区分。
美标工况制定于70年代,化油器技术热启动排放更高,现有电喷技 术已解决热启动高排放问题
循环曲线修正及换挡要求
工况曲线执行差异
固定曲线, 车速无法跟随曲线时,将油门踏板踩到底直至下次回到
NED 不存在循环
曲线跟随状态。
C
修正
工况曲 线
WLT C
1、如果车辆的性能使其无法在超高速达到规定的测试速
存在循环修 度要求,可通过循环曲线尺度缩减改变驾驶要求,参照
Ⅰ型- 蓄电池电量平衡值修正
RCB :REESS Charge Balance REESS:Rechargeable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
试验中应对REESS电流进行测量,同时应记录各个速度段的Qphase,REESS放电, 且修正准则c大于0.005,应进行修正。 车辆预处理前应对REESS充分充电,正式试验前,不得再次对REESS进行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