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卢东霞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0期
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16例,分别统计MRI与心脏血管超(CUS)诊断心脏病、血管病符合率。
结果心脏疾病214例、血管疾病102例;心脏病MRI诊断符合率98.14%,CUS诊断符合率9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血管疾病诊断符合率99.02%;CUS诊断符合率64.36%,MRI于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断符合率均为
100.00%高于CUS诊断47.06%、50.00%、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RI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假阳性动脉瘤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MRI;CUS;心血管疾病;大血管疾病MRI自上世纪80年代初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其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因具有序列丰富、空间分辨能力高、无电离辐射损伤等优点,于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随着MRI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MRI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1]。
连续收集2011年4月~2013年1月某院收治并行MRI诊断患者316例,就MRI于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1年4月~2013年1月某院收治并行MRI诊断并最终确诊为心血管疾病患者316例,其中男211例、女105例;年龄2~82岁,平均(57.2±5.2)岁;心脏疾病214例、血管疾病102例;MRI导引介入治疗12例。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MRI、心脏血管超声(CUS)充分诊断。
1.2方法 MRI检查:选用带有心电门控功能1.5T超导MRI扫描仪,行常规T3加权横向扫描,层厚8 mm,据拟诊疾病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横断扫描,对目标区域行CineMR扫描,医嘱调整呼吸,一般1个心动周期扫描1~2个层面[2]。
CUS检查:选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2.5 Hz,患者取仰卧位,行常规二维超声与彩色血流成像,对患者心脏形态、内部结构、间隙区域进行观测,最后行血流动力学评价对病情进行诊断。
1.3判断标准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最终诊断,若符合术中主要诊断为符合,若符合术中次要诊断为基本符合,若不同于主要诊断为不符合。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包于Window7平台操作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置信水平,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脏病诊断符合情况心脏病MRI诊断符合率98.14%,CUS诊断符合率9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管疾病诊断情况 MRI血管疾病诊断符合率99.02%;CUS诊断符合率64.36%,MRI 于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U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中MRI与心脏病、血管疾病诊断符合率可达98%以上,与多数学者统计结果基本相同。
但应注意的是MRI与CUS于心脏病诊断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到MRI检查价格昂贵,且易受患者心绪影响,不推荐作为首诊手段,应先以超声行心脏结构筛查、彩色血流动力检查,对病情做出基本的判断。
一般来说若为心脏结构性异常,最常见的两种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超声检出率极高;致血流异常主要病因为室内血流狭窄、粘液瘤等,超声诊断检出率也较高,但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注意体位调节、探头触压手法,以提高诊断效用。
此次研究中,MRI于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US。
主动脉瘤、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常见的主动脉病变,前者以病理性扩张为主要表现、后者以动脉局部破裂形成血块为主要表现,两种病变病灶多较小,通常不堵塞血管,周围血流信号仍较丰富,超声诊断不易,应用MRI辨析度较高。
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局部撕裂形成真、假两腔,部分患者超声血流信号仍可提示为正常,管腔无显著性变化,行MRI 诊断符合率较高,但考虑到动脉夹层多为急性发病,死亡率较高,行超声诊断方便、快捷,有助于争取手术时间,MRI适用于循环状态相对稳定的患者,也可应用于介入治疗[3]。
综上所述,MRI于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针对有复查、明确诊断需要的患者,血液循环相对稳定但近期需手术患者,疑似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假阳性动脉瘤者,MRI诊断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张兆琪,孟延锋.磁共振成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2):34-36.
[2]杨坤.磁共振成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33(1):173-175.
[3]赵婧.有创血压监测在185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临床研
究,2010,23(5):430-431.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