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及防控措施

浅议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及防控措施

浅议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及防控措施
作者:王嘉微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25期
摘要: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防控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的措施,共享给相关人员。

从实践来说,受到互联网特性的影响,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类型较多,具有不可控性,为有效防控,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管理;大数据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金融安全为重要课题,无论是金融监管,还是技术思维以及技术投入以及消费者教育等,都是必须强化的内容。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依托金融科技,实现了去中介化,在线即可完成各类交易,提供便利的同时,构成了很多安全盲区,极易产生各类风险,需要加以防范。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现阶段,网络购物场景快速发展,消费金融逐步涉猎电商领域,对于消费者关注的价格因素,提出了系列产品,比如分期付款和30天无责免息等,刺激消费,拉动中高端消费。

消费金融不仅能够降低消费者的购物压力,刺激消费者消费,还能够助力电商企业以及商家进行商品营销。

比如,利用优惠的支付条件,来吸引用户,实现用户引流以及商品导购。

从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来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成为了中高端消费的主体。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6年国内各类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3742万人,年消费金额大约为4524亿元。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在2016年,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达到了801亿元,未来将会加速增长。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分析
(一)技术风险
不同于线下的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业务接收以及信用调查等,都依托互联网平台,借助网络手段以及网络信息,实现信用过程。

因此,极易产生很大的互联网技术风险。

从技术风险来源来说,包括网络安全体系以及大数据分析体系等互联网构建元素。

除此之外,还包括技术难题。

(二)市场风险
在传统的消费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多为商业银行以及消费金融公司。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在银监会的监管下,资金充分,业务较为规范。

消费金融公司属于新型金融业态,具有用途专一和数量少的特点,和商业银行形成互补。

因为门槛较低,吸引了各类企业,比如P2P企業和电子商务企业等,使得市场呈现繁荣发展状态,不过也产生了系列问题,比如操作不规范以及产品创新失败等问题,极易引发市场波动,影响市场发展。

(三)信用风险
从消费金融的业务角度来说,其是为居民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所提供的消费信贷,具有金额小和还款期限短等特点。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比重不高,即使发生逾期或者坏账,也不会产生很大的信用风险。

然而互联网消费金融是通过非抵押、非担保的形式,提供信用类贷款,借助互联网手段,快速进行消费信贷对象的审核,无法实现全面的信用记录考察,并且难以实现贷后追踪。

因为缺少完善的资产担保或者保险制度,极易引发信用风险,造成连锁反应。

(四)监管风险
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自带虚拟隐蔽以及扩散属性,风险传播的速度比较快,尤其是各互联网金融平台类案件的集中爆发,使得互联网金融,已然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最大风口。

虽然我国出台了政策,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不过由于监管模式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尚未推出成熟的金融监管方式,无法避免政策的反复以及波动,面临着很大的监管风险。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防范
以蚂蚁花呗为例,进行风险防范分析,做如下论述:
(一)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从近年来蚂蚁花呗的发展情况来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覆盖面不断扩大,覆盖群体不断增加,改善了区域消费金融失衡的问题。

退出了消费信贷产品,通过降低了消费者的收入限制红线,挖掘了更多的潜在市场,比如大学生群体,刺激了消费。

就当前蚂蚁花呗风险管理实际来说,存在着以下风险:1)互联网金融风险。

2)网络征信体系不完善引发的风险。

3)内部风险。

在内部管理方面,因为对用户信用等级的评估不完善,增加了风险程度。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恶意透支难以追回问题。

不仅追回成本高,而且追回难度大。

4)外部风险。

主要来源于监管体系不完善和客户群体的信用问题,极易引发信任危机或者失信情况,增加了金融风险。

(二)风险管理策略
1.强化平台风险管理
对平台风险,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借助大数据优势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完善的个人信用评级系统,进一步完善消费金融风险管控系统,并且组建风险评估部门,和外部的征信体系形成良性互补。

通过公开部分信用数据的方式,比如信用违约,进一步增加用户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不断累积用户消费信用信息。

2)构建恶意透支追讨机制。

在具体实践中,注重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分析,做好用户使用蚂蚁花呗的动态跟踪,利用网络消费信息以及地理信息等,实现追查。

构建有效的追讨机制,加大对恶意透支问题的把控力度,降低风险。

2.客户风险和政府风险的管控
客户风险的管控:一方面,要积极落实消费者实名认证工作。

对于实名认证机制不完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提升消费者信用的安全水平。

要积极借助大数据,做好信用评估。

依托大数据,比如网络数据以及征信数据,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估以及分级,实行分级授信额度与信贷利率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大网络诚信教育,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群体。

政府风险管控措施:完善法律;优化征信环境;构建网络征信体系等,强化监督管理。

借助法律法规以及大数据技术等,提高风险管控水平,降低消费金融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分析,明确了此类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风险管控的难度很大。

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明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强化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防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