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MF
课程名称:物理光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Optics
总学时:50 讲课学时:50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外辅导学时:学分:3.0
开课单位: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授课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2春
先修课程: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电动力学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1、Born & Wolf, Principles of Optics, 7th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2、《物理光学》(第三版),梁铨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3、《物理光学学习指导与解题》刘翠红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一、课程教学目的
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同时又是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工程有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光的电磁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讲授光在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性,以及光的吸收、色散、散射现象。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物理光学的重要知识,掌握重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中所遇有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共10学时)
光波的特性:光波与电磁波、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物质方程;几种特殊形式的光波;光波场的时域频率谱;相速度和群速度;光波场的空间频率与空间频率谱;光波的横波性、偏振态及其表示。

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包括反射和折射定律;菲涅耳公式;反射率和透射率;反射和折射的相位特性;反射和折射的偏振特性;全反射。

光波在金属表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等。

第二章光的干涉(共10学时)
双光束干涉;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典型干涉仪及其应用;光的相干性理论。

第三章光的衍射(共10学时)
衍射的基本理论:包括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夫琅和费衍射:包括夫琅和费衍射装置;矩孔、单缝、多缝以及圆孔的夫琅和费衍射;巴俾涅原理。

菲涅耳衍射:包括圆孔和直边菲涅耳衍射。

衍射的应用和傅立叶光学基础等。

第四章光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共10学时)
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包括张量的基础知识;晶体的介电张量。

单色平面光波在晶体中的传播:包括光波在晶体中传播的解析法和几何法描述。

平面光波在晶体界面上反射和折射。

晶体光学元件及晶体的偏光干涉等。

第五章晶体的感应双折射(共4学时)
晶体的电光效应(原理及应用)、声光效应和旋光效应(自然旋光现象、菲涅耳的解释、磁致旋光效应、应用)。

第六章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共4学时)
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光的吸收(吸收定律、复折射率的意义、一般吸收与选择吸收、吸收光谱)、光的色散(色散率、正常色散与反常色散)、光的散射等。

总复习及答疑(共2学时)
2、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
(1)掌握光波的基本特性及其描述方法;
(2)掌握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以及介质界面上的传播规律;
(3)掌握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基本概念、理论表述及其典型应用;
(4)掌握电光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了解声光效应和法拉第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5)了解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