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酸碱平衡紊乱与血气分析_文东生
酸碱平衡紊乱与血气分析_文东生
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ADS拮抗剂:螺内脂
(四)呼吸性碱中毒
血浆中H2C O3原发性↓而导致pH↑所致的碱中毒 pH ↑ ∝ HCO3¯ ↓ H2CO3 ↓ ↓
1、原因、发病:通气过度,CO2排出↑ (1)低氧血症 (2)呼吸中枢⊕↑:癔病、高热、水杨酸刺激 (3)肺疾患:如间质性肺炎, 机制:①低氧血症;
全血在标准条件下(37-38℃,Hb100%氧合,
PaCO240mmHg)所测得血浆中HCO3-含量
A.B.: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
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的条件下所测得血浆
HCO3-含量 正常值和意义
代酸
22-27mmol/L
24mmol/L 正常
代碱
正常AB=SB
return
return
return
4. 组织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 Role of cell)
离子交换: H+ K+和Cl- HCO3-的交换 H+
K+
返 回
二、理论公式: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
Henderson: Hasselbalck:
H2CO3 CA H++HCO3-
4、防治原则:去掉病因 主要改善通气,一般不需要补碱,
∵ BE正值↑ 通气功能改善前不能补碱;
改善后可慎补碱。
(三)代谢性碱中毒
血浆HCO3-原发性↑而导致pH↑所引起的碱中毒
pH ↑ ∝
HCO3-↑↑ PaCO2↑
1、原因、发病:酸少碱多
(1)H+丢失↑
失H+→肠道HCO3 -未中和入血
①经胃丢失: 失Cl-→肾Cl - -HCO3 -交换↓
长期用利尿药→低氯性碱中毒: 呋塞米 (速尿)
(2)H+向细胞内转移
低钾血症 细胞 血液 肾小管上皮细胞 尿液
K+
H+
K+↓
K+
Na+
尿中H+↑
H+
H+
HCO3ˉ
①H+↓;②NaHCO3↑
低钾性碱中毒
反常性酸性尿
(3)碱性物质摄入或输入↑
NaHCO3
输入库存血:柠檬酸盐
代谢
(4)脱水:浓缩性碱中毒
表2 全血中各缓冲体系的含量与分布
缓冲体系
血浆HCO3红细胞HCO3HbO2及Hb 磷酸盐
血浆蛋白
占全血缓冲体系%
35 18 35 5 7
2.肺的调节
→ → H2CO3↑
PaCO2↑
CO2脑透屏过障血
中枢H+↑
刺激呼 吸中枢
CO2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主A体
颈A体
反射性
呼吸 中枢⊕↑
呼吸 深快
(PaO2↓,pH↓亦可刺激)
4、防治原则:去掉病因;镇静剂
吸入5%CO2的混合气体, 或 用纸袋罩住口鼻
病因
代谢性酸中毒
获酸 酸多 丢碱 碱少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通气障碍, 获碱 碱多 丢酸 酸少 通气过度
吸入CO2过多 低氯 低钾
CO2排除过多
发病环节 原发性NaCO3↓ 原发性H2CO3↑ 原发性NaCO3 ↑ 原发性H2CO3 ↓ (HCO3-↓) (PaCO2↑) (HCO3-↑) ( PaCO2↓)
酸碱平衡紊乱 与血气分析
晋宁县第二人民医院 张春喜
TIME 15:09
DATE FEB 04, 2004
TYPE PRTERIAL
TEMP 37.0oC
HB 14.9 G%
paCO2 37.7mmHg
pH
7.401
PO2 111.1mmHg
HCO3TCO2 BE O2CT
23.1mm/L 24.3mm/L - 0.9 mm/L 20.7ml%
4、与电解质有关指标 AG
三、常用指标及意义
(一)pH值和[H+] [H+]太低,不便,常用pH
定义:H+浓度的负对数
正常值与意义
(极限)6.8←…← 7.35-7.45 →…→7.8(极限)
酸中毒
7.40
碱中毒
正常
pH值在正常范围 正常人
代偿性酸碱紊乱
混合性酸碱紊乱
(二)PaCO2 (动脉血CO2分压)
丢失胃液
(血浆HCO3 - ↑)
失水→有效循环血量↓→ADS↑
失K+→细胞内K+外移,细胞外H+内移
Diagram of parietal cell ,showing the main steps in the synthesis of hydrochloric acid.
②经肾丢失:ADS↑
(二)酸碱的调节
1、血液缓冲作用
缓冲系统:由弱酸及共轭碱组成
表1 血液缓冲系统:
缓冲酸
缓冲碱
H2CO3 H2PO4-
HPr
HHb
↔ HCO3-+H+
↔ HPO42-+H+ ↔ Pr-+H+ ↔ Hb-+H+
HHbO2
↔ HbO2-+H+
五种中最重要的是H2CO3/HCO3-
①占53%
② 可调节性(开放性):HCO3-/H2CO3≈20/1,pH 7.40 但对挥发酸不能缓冲
酸碱平衡
病理情况下,可引起酸碱超负荷或严重不 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
稳态破坏,这一病理过程叫酸碱平衡紊乱。
一、酸碱平衡的正常调节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1、两种酸的来源
挥发酸:指H2CO3:(CO2可从肺中呼出) (H+15mol/d)
CO2+H2O CA H2CO3
HCO3-+H+
3.肾的调节:排酸保碱
PaCO2↓ H2CO2↓
1) 泌H+,回收HCO3¯:(H+ ↑激活碳酸酐酶) 2) 泌H+、泌NH3排NH4+,回收HCO3¯:(H+↑激活谷氨酰胺酶) 3)泌H+可滴定酸排出,回收HCO3ˉ:HPO42- →H2PO4ˉ:
4:1→1:99
(pH7.4) (pH4.8)
在碱中毒时也可通过β-润细胞排HCO3ˉ保H+方式进行调节
酸多
②固定酸排出↓:急、慢性肾衰
③固定酸摄入↑:大量服用阿司匹林
(2)AG正常型: 特点:①HCO3-丢失或消耗↑或稀释 ②AG正常
③血氯↑
①消化道丢失HCO3-↑:腹泻 肠瘘
②肾丢失HCO3-↑:泌H+↓,
回收HCO3-↓ 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
碱少
使用乙酰唑胺
③含氯成酸性药物摄入↑:
NH4Cl 消耗HCO3-
正常
AG正常型代酸 AG增高型代酸
病例
某某,女,45岁,有高血压病史5年, 蛋白尿3年,一年前医生告诉她有肾损害, 近一周来因恶心、呕吐和厌食就诊。检查 有水肿,BP 170/110mmHg。
化验检查:pH 7.30 ,HCO3- 9mmol/L PaCO220mmHg , Na+127mmol/L
④血液稀释:如大量输入生理盐水 引起释稀释性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Fra bibliotek2、机体的代偿调 节:主要靠肺
血气特点: AB、SB、BB 均↓ AB<SB, BE负值↑
PaCO2代偿性↓
失代偿时pH↓
3.对机体影响
(1)心血管S:
①心肌收缩力↓: H+与Ca2+竞争肌钙蛋白位点
H+↑
H+影响Ca2+内流(∵K+↑)
H+影响心肌C肌浆网释放Ca2+
②心律失常(∵K+↑)
③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反应性↓,血管扩张→Bp↓
(2)CNS:表现(-): 嗜睡、昏迷;严重时,呼吸 中枢、血管中枢麻痹→死亡
机制:
①γ-氨基丁酸↑; ②H+↑,脑C氧化磷酸化(-)ATP↓ (3)骨骼系统改变:肾性骨病,见于慢性代酸(肾衰) (4)呼吸系统:加深加快
K+ 6.7mmol/L , Cl- 88mmol/L BUN 1.5g/L
四、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4种
(一)代所谢引性起酸的中酸毒中:毒血浆HCO3-原发性↓而导致pH↓
1.原因、发病:酸多碱少
(1)AG↑型:
特点:①血浆固定酸↑
②AG↑
③血氯正常
①固定酸生成↑
乳酸酸中毒:缺O2、休克 酮症酸中毒:糖尿病
需酸或碱的量
需用酸滴定 BE正值
需用碱滴定 BE负值
正常值及意义:
-3~+3mmol/L
代酸
0
(负值↑) 正 常
代碱 (正值↑)
BE=△BB 全血BE= ABE
细胞外BE=SBE
(四)阴离子间隙A.G. (anoion gap)
定义: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 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Na+ + UC = Clˉ+HCO3ˉ+ UA UA – UC = Na+ – (CLˉ+ HCO3ˉ)
4.防治原则:
去掉病因;
合理补碱:NaHCO3 每负1个BE
补0.3mmol/Kg; 分次补,
防止纠酸后低钾、低钙
(二)呼吸性酸中毒
PaCO2(或H2CO3)原发性↑,而导致pH↓所致的酸中毒
1、发病原因:
(1) CO2排出↓: pH
外呼吸通气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