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并计算公式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并计算公式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ICU权血气分析(Blood Gas Analysis)是对血液中气体等进行定量测定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有助于判断机体的通气与氧合状态、有无呼吸衰竭及呼吸衰竭的类型、有无酸碱失衡及酸碱失衡的类型(尤其是复合型酸碱失衡)、酸碱失衡有无代偿及代偿的程度等。

(一)酸碱平衡的调节和代偿⒈体液缓冲系统⒉细胞内外液电解质交换⒊肺、肾的生理调节。

体液缓冲系统:⑴碳酸氢盐缓冲系NaHCO3/H2CO3⑵磷酸盐缓冲系Na2HPO4/NaH2PO4⑶血浆蛋白缓冲系N-Pr/H-Pr(主要是白蛋白)⑷血红蛋白缓冲系KHb/HHb或KHbO2/HHbO2 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缓冲系NaHCO3/H2CO3,其占全血缓冲总量的50%以上。

Hb缓冲系占缓冲总量的35%。

2.肺的调节正常机体每分钟产生CO2200ml,每日产生的CO2全部转化为碳酸,约有15000mmol经肺排出。

肺排出CO2量与肺泡通气量密切相关。

代谢性酸碱中毒时,通过增加或减少呼吸排出CO2的方式进行调节,重建正常HCO3-/H2CO3比值,此过程需数分钟至数小时。

3.肾脏的调节体内的固定酸和过多的碱性物质须从肾脏排出,正常每日经肾排出的固定酸约120~160mmol。

肾的调节比肺慢,一般要在6~18小时后开始,需5~7天才能达到最大代偿反应。

4.细胞内外电解质交换酸中毒时血浆增多的H+与细胞内K+进行交换,使血浆中H+下降,同时也使血浆K+增加,肾排K+作用增强。

呼吸性酸中毒时与此同时尚进行另一种交换:红细胞内生成的H2CO3解离出HCO3-移向细胞外,特别是肾代偿调节回吸收HCO3-,使血浆HCO3-增加,Cl-从血浆移向红细胞内,使血Cl-降低。

碱中毒时则相反改变。

(二)酸碱失衡的类型HCO3-/H2CO3=20/1,pH=7.4HCO3-或(和)H2CO3改变构成酸碱失衡的四种基本类型,不同组合则构成混合型酸碱失衡(包括三重酸碱失衡)。

1.代谢性酸中毒(MA)主要原因有:①固定酸生成过多:缺氧至组织糖氧化不全,引起乳酸增加,如低氧血症、微循环功能障碍等;脂肪分解增加致酮体产生过多,如糖尿病酮症和饥饿酮症等。

②肾排酸障碍: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时,酸性代谢产物(磷酸、硫酸等)排出障碍、肾小管上皮细胞排泌H+和NH4+的功能障碍、肾近曲小管重吸收HCO3- 障碍。

③碱质丢失过多:严重腹泻、肠道痿管或肠道引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减少)等。

2.代谢性碱中毒(MB)主要原因有固定酸丢失过多(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使酸性胃液丧失过多)或碱性物质(碳酸氢钠等)摄入过多引起原发碱质增加。

另外,低K+、低Cl-亦为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常见原因。

3.呼吸性酸中毒(RA)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使体内生成的CO2不能充分排出,产生高H2CO3血症。

4.呼吸性碱中毒(RB)各种原因所致的肺泡通气过度(机械呼吸、高热、甲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癔症等),使CO2排出过多而引起低H2CO3血症。

5.混合型酸碱失衡(mixed acid-base disturbance,MABD)指二种或以上的酸碱失衡同存,有七种类型。

1)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又称混合性酸中毒,发生于心肺复苏、肺水肿、Ⅱ型呼吸衰竭、药物中毒等。

2)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又称混合性碱中毒,见于胰腺炎或腹膜炎发生剧烈呕吐(失酸)合并发热(通气过度)等。

3)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常见于肺心病呼吸性酸中毒治疗过程中,摄入减少、呕吐、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等。

4)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见于肾衰伴发热、肺弥漫性间质性疾病、肺心病呼吸机使用不当、脓毒败血症等。

5)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见于肾衰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严重呕吐,或碳酸氢盐使用过多等。

6)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见于Ⅱ型呼衰、肺心病使用利尿剂等。

7)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严重呕吐,或碳酸氢盐使用过多,伴发热(通气过度)等。

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一)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为80~100mmHg。

但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年龄预计公式为PaO2=100mmHg-年龄×0.33。

(一)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为80~100mmHg。

但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年龄预计公式为PaO2=100mmHg-年龄×0.33。

(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氧与Hb结合的程度,是单位Hb含氧百分数。

正常值为95%~98%。

[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为65%~75%]主要临床意义:间接反映缺氧的程度;评价组织摄氧能力;提供氧疗理论依据。

SaO2与PaO2的相关曲线称氧合血红蛋白离解曲线(ODC),呈S形,分为平坦段和陡直段两部分。

P50是SaO250%时的PaO2值,用以表示ODC的位置,正常人37℃、pH7.40、PaCO2 40mmHg时,P50为26.6mmHg。

(三)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混合静脉血指全身各部静脉血混合后的静脉血,即肺动脉血或右房、右室血。

PvO2系指物理溶解于上述血中的氧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为35~45mmHg,平均40mmHg。

主要临床意义:组织缺氧程度的一个指标。

PaO2-PvO2(Pa-vDO2)反映组织摄取氧的状况,正常为60mmHg。

(四)动脉血氧含量(CaO2)CaO2指每百毫升动脉血含氧的毫升数,为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含氧量的总和,包括HbO2中结合的氧和物理溶解氧两部分:CaO2=Hb(g/dl)×1.34×SaO2 + PaO2(mmHg)×0.0031。

呼吸空气时物理溶解氧微不足道,每100ml血液中仅溶解0.3ml。

物理溶解氧与PaO2成正比。

Hb充分氧合时,每克Hb可结合1.34ml氧。

正常值约9.0±0.45mmol/L(20±1.0ml/dl)。

主要临床意义:CaO2减少可有三种情况:Hb减少(贫血)、SaO2下降、或两者兼之。

(五)肺泡-动脉氧差(PA-aDO2)不能直接测定,可根据公式计算:PA-aDO2=(PiO2-PaCO2 /R)-PaO2 [PiO2为吸入气氧分压,R为呼吸商=CO2呼出量/ O2 摄取量=4ml/100ml血/ 5ml/100ml血=0.8]。

正常值为5~15mmHg。

主要临床意义:PA-aDO2是肺换气功能指标。

(六)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 FiO2)亦称氧合指数或呼吸指数。

以吸入氧浓度为尺度来衡量肺的换气功能,是较为稳定的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指标。

正常值为400~500mmHg 。

(七)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正常时每100ml中溶解2.7ml)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35~45mmHg。

临床意义:⒈判断肺泡通气状态⒉判断呼吸衰竭类型⒊判断有无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⒋判断有无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的代偿反应(八)二氧化碳结合力(carbon dioxide combining power,CO2-CP)是静脉血标本与PaCO240mmHg、PaO2100mmHg的正常人肺泡气平衡后,测得血浆中HCO3-所含CO2的量。

正常值60±10vol%。

主要临床意义:主要指血浆中呈结合状态的CO2,反映体内的碱储备,其临床意义与SB相当。

(九)酸碱度(pH)血液中氢离子浓度[H+ ]的负对数值,正常为7.40±0.5。

相应的[H+ ]为40mmol/L。

极值<6.8或>7.8。

静脉血pH较动脉血pH低0.03左右。

[体温每增高1℃,pH 下降0.01]。

主要临床意义:pH反映体内总的酸碱度。

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pH为7.35~7.45时则可能有三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及复合型酸碱失衡。

pHNR为PaCO240mmHg的pH值,反映代谢性因素对pH的影响。

(十)碳酸氢盐(bicarbonate)为血液中碱储备的指标,也是CO2在血浆中的结合形式。

包括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和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

SB是动脉血在38℃、PaCO2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碳酸氢盐(HCO3-)的含量,正常值22~27mmol/L。

AB是实际条件下测得的HCO3-含量(代谢和呼吸因素双重影响)。

正常人SB与AB两者无差异。

主要临床意义: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正常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正常值。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HCO3-影响的程度。

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

(十一)缓冲碱(buffer base,BB)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中和H+)的所有碱(阴离子)的总和。

血浆缓冲碱(BBp)主要是HCO3-和血浆蛋白,正常值=[ HCO3-]+[Pr-]=24+17=41mmol/L。

(十二)碱剩余(base excess,BE)38℃、PaCO240mmHg、SaO2100%条件下,血液标本滴定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反映缓冲碱的增加或减少。

正常值为0±2.3mmol/L。

主要临床意义:正值增加示代谢性碱中毒,负值增加示代谢性酸中毒。

(十三)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指血清中的阳离子数与阴离子数之差。

未测定的阴离子简称UA(包括Pr-+HPO4-+SO42-+有机酸-),未测定阳离子简称UC(包括K+、Ca2+、Mg2+)。

Na++UC=Cl-+ HCO3-+ UA。

∴AG = Na+-(Cl-+HCO3-)=12±4mmol/L。

主要临床意义:1.AG增高提示有机酸(如乳酸、酮体等)或(和)无机酸(如磷酸、硫酸等)阴离子增多。

AG>16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高AG型)。

2.AG减低可见于:未测定的阳离子增加(高K+、高Ca2+、高Mg2+血症);未测定的阴离子减少(低蛋白血症等)。

(十四)潜在HCO3-(potential bicarbonate)指排除并存的高AG代酸对HCO3-掩盖作用之后的HCO3-,用公式表达为:潜在HCO3-=实测HCO3-+△AG。

即将潜在的HCO3-与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预计代偿公式计算所得HCO3-代偿范围相比较。

呼吸性酸中毒:潜在HCO3-=实测HCO3-+△AG>24 + △PaCO2×0.35 + 3.8呼吸性碱中毒:潜在HCO3-=实测HCO3-+△AG>24-△PaCO2×0.5 + 1.8主要临床意义:揭示高AG代酸+代碱和三重酸碱失衡中的代碱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