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作业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作业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B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C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 .窃计欲亡走燕答案 D解析 A 项“不”通“否”。

B 项“缪”通“穆”。

C 项“孰”通“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于是相如前进..缶 B .璧有瑕,请指示..王 C .明年..复攻赵 D .以勇气..闻于诸侯 答案 D解析 A 项古义:走上前献上。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B 项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C 项古义:(事件发生的)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B.⎩⎪⎨⎪⎧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设九宾于.廷 D.⎩⎪⎨⎪⎧ 因.击沛公于坐岂因.祸福避趋之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介词,在。

A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B 项介词,拿,用/介词,因为。

D项介词,趁机/介词,因为。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王必欲急.臣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归.璧于赵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⑤逆强秦之欢.⑥秦贪,负其强.A.①⑥/②④⑤/③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⑤⑥/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 B解析①④为形容词作动词,②③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⑤⑥为形容词作名词。

5.下列句子中,全是被动句的一组是(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徒见欺③君何以知燕王④不拘于时⑤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⑥如姬父为人所杀⑦求人可使报秦者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⑦D.②④⑥答案 D解析①“见……于”表被动;②“见”表被动;③宾语前置句;④“于”表被动;⑤状语后置句;⑥“为……所”表被动;⑦定语后置句。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B.《史记》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130篇,52万余字。

其中“本纪”是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的。

C.“布衣之交”是指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刎颈之交”是说朋友患难与共,刎颈不悔,指生死之交。

D.“九宾礼”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文中指九傧排列在殿中,依次传呼,接引蔺相如上殿觐见本国国君。

答案 B解析“本纪”应该是“记历代帝王政绩”。

7.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续写两个完整的分句,其结构要和画波浪线的句子相似,内容要能与之衔接。

《史记》是一座人物画廊,司马迁像一个画家,以他那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位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一位戏剧家,以他那深邃的灵魂,为我们演绎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角色8.下面是一篇有关蔺相如的时评,其中的观点十分新颖。

请你阅读相关文字,在后面续写作者的观点。

不超过50个字。

蔺相如完璧归赵和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充其量不过称得上一位优秀的外交大臣而已,在外交事务中维护了本国的尊严。

他之所以能有这么出色的表现,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的智慧和勇气,他审时度势,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另一方面,更关键的则在于赵国当时有廉颇这样杰出的将领,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和一定的经济实力,能与秦国一战。

众所周知,弱国无外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赵国若真是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时,莫说一个蔺相如,便是十个、百个蔺相如,也早被秦王杀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强调要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前,而把个人的私事放在后。

(2)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描述二虎相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明成语“负荆请罪”的出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3)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Ⅱ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重点虚词“于”1.请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于”字的意义。

①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使不辱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②在……中③和,跟④对,对于⑤到⑥比⑦被⑧与“见”字连用,表被动⑨对,对于⑩对,对于⑪为,给⑫比⑬从点拨1.“于”是介词,常和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来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如上面的①~⑤、⑨~⑪、⑬。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有时可译为“胜过”。

如上面的⑥、⑫。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五人墓碑记》)(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如上面的⑦、⑧。

2.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

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如:吾祖死于是..。

(《捕蛇者说》)(“于是”意为“在这职业上”。

) ..,吾父死于是2.迁移运用(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 卒于.睢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2018浙江卷第15题C 项) ②⎩⎪⎨⎪⎧ 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2016山东卷第10题B 项)③⎩⎪⎨⎪⎧ 于.凉州造浮图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015天津卷第10题D 项)答案 ①不同。

②不同。

③相同。

解析 ①介词,在/介词,引进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译。

②介词,对于/介词,从。

③均为介词,在。

(2)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于”字的意思。

①(梁熙)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015安徽卷第7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2015浙江卷第20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2014江苏卷第8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2014天津卷第13题)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②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③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④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