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犯罪概述
2.单一罪名和选择罪名:选择性罪罪名的适用方法;选择性罪名的适用与罪数
3.罪名的法定性 罪名的确定和使用是法定的,不能任意创造和改动
第三节
二、罪状
罪名与罪状
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概念和构成要件的描述(犯罪行为类型*基本特征*犯罪名 称) 1.简单罪状,即在条文中只简单地规定罪名,而不具体叙述犯罪行为的构成特 征。 2.叙明罪状,即在条文中较为具体地叙述犯罪的构成特征。例如,第305条的伪 证罪。
3.引证罪状,即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它条款来说明或确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
4.空白罪状,即在条文中指明要参照其它法律、法规中的规定,来确定某一犯 罪的构成特征。
LOGO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我国刑法中的概念就是混合概念,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就 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收到刑事惩罚的行为。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四)犯罪概念的核心要素:行为
无行为则无犯罪:举止+意思+引发外界影响
因果行为论:主观意志引起肢体运动、引起外界 变动并侵害法益的结果
1
2
行为是犯罪 概念的基底
其他学派观点: 1.对社会有害的行为 2.伤害共同道德情感 的行为 3.自然犯罪:对怜悯 和正直的伤害 4.侵害他人的不道德 行为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三)犯罪的混合概念
既指出犯罪的法律特征,又揭示犯罪的本质特征
本法典以刑罚罪。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4条
社会行为论: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有意的身 体举止 目的行为论:受目的支配、操纵的活动
3 3
4
人格行为论:行为人人格主体性现实化的身体 动静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概念的特征
本质特征:社会 危害性 1789年《法国人 权宣言》:法律 只能禁止对社会 有害的行为。 贝卡利亚:犯罪 使社会遭到的危 害是衡量犯罪的 真正标准。 形式特征:刑事 违法性 判定标准: A刑法分则: 盗窃数额 B刑法总则: 教唆、帮助 C司法习惯: 盗窃500-2000
刑法学总论
第四章 犯罪概述
LOGO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一、犯罪的概念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给出的 定义:是罪刑法定的体现(西方模式)
犯罪,就其形式 来看是指实现 犯罪构成应当 受刑法处罚的 作为和不作为
李斯特
犯罪是刑事违法的 同义词。它违反了 刑法规范,即违反 了以刑法典为重罪 和轻罪规定的主刑 为制裁措施的法律 规范
应受刑罚惩罚性
罪过性(罪 过责任原则)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法律之外决定行为之所以成其为犯罪的根本内容。
(2)法益 侵害说:对法所 保护的社会利益 的侵害
三、犯罪的本质
(1)权利侵害 说:侵害他人的 权利
(3)规范 违反说:违反规 范或者违反法秩 序
(4)义务 违反说:对义务 的违反
第二节
犯罪的分类
犯罪分类包括理论分类与法定分类
帕多瓦尼
刑法上的犯罪, 就是根据刑罚 法规,值得处 罚(可罚)的 当罚行为
大谷实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的实质概念
从犯罪的本质属性或者社会属性的角度对犯罪给出的概 念,它强调的是刑法对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的实质根据 和理由
犯罪是危害某种社 会关系制度的作为或者 不作为。 实质概念与犯罪本 质紧密联系,回答将某 种行为作为犯罪的实质 根据
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亲告罪与非亲告罪
自然犯与法定犯
重罪与轻罪
自然人犯罪 与单位犯罪 国事犯罪与普通 犯罪
隔隙犯与非隔隙犯
第三节
一、罪名
罪名与罪状
罪名是犯罪的名称,是对犯罪本质特征或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
1立法罪名、司法罪名与学理罪名 其一,立法罪名:明确的立法罪名,包括包括贪污罪; 其二,司法罪名,根据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文件加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