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李清照的评价

对李清照的评价

对李清照的评价
总体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名人评价
古代部分
宋代·王灼: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

晚节流荡无归。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

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碧鸡漫志》卷二)宋代·朱彧: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

易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

诗之典赡。

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

所著有文集十二卷、《漱玉集》一卷。

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

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

(《萍洲可谈》卷中)宋代·胡仔: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愉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传者无不笑之。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元代·杨维祯:女子诵书属文者,史称东汉曹大家氏。

近代易安、淑真之流,宣徽词翰,一诗一简,类有动于人。

然出于小听挟慧,拘子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性之正。

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师表六宫,一时文学而光父兄者,不得并议矣。

(《东维子集》卷七)明代·杨慎: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

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

《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山谷所谓“以故为新,
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词品》卷二)
明代·陈霆:闻之前辈,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世因题其稿曰《断肠集》。

大抵佳人命薄,自古而然,断肠独斯人哉!古妇人之能词章者,如李易安、孙夫人辈,皆有集行世。

淑真继其后,所谓代不乏贤。

(《诸山堂词话》卷二)明代·王世贞:《花间》以小语致巧,《世说》靡也;《草堂》以丽字则妍,六朝婾也。

即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

何者?其婉娈而近情也,足以移情而夺嗜;其柔靡而近俗也,诗啴缓而就之,而不知其下也。

之诗而词,非词也;之词而诗,非诗也。

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于野、美成、少游、易安至也,词之正宗也。

温、韦艳而促,黄九精而险,长公丽而壮,幼安辨而奇。

又其次也,词之变体也。

词兴而乐府亡矣,曲兴而词亡矣。

非乐府与词之亡,其调亡也。

(《弇州山人词评》)
明代·毛晋:《草堂诗余》若干卷,向未艳惊人目。

每秘一册,便称词林大观,不知抹倒几许骚人。

即如次仲、几叔辈,不乏“宠柳娇花”、“燕航莺吭”等语,何愧大晟上座耶?《草堂集》竟不载一篇,真堪太息。

余随得本之先后,次第付梨,凡经商纬羽之士,幸兼撷焉。

秋分日,湖南毛晋识。

(汲古阁本《宋六十名家词》)
清代·刘体仁:周美成不止不能作情语,其体雅正,无旁见侧出之妙。

柳七最尖颖,时有俳狎,故子瞻以是呵少游。

若山谷亦不免,如“我不合太撋就”类。

下此则蒜酪体也。

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

“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七颂堂词绎》)
清代·沈谦: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填词杂说》)
清代·尤侗:松陵周勒山所选《女子绝妙好词》,既已搴芳采华,亦复阐幽索隐,当使《花草》承尘、《兰荃》让畔者矣。

松陵素称《玉台》文薮。

而叶小鸯之《返生香》,仙姿独秀,虽使《漱玉》再生,犹当北面,何论余子!(《女子绝妙好词选》)
清代·毛先舒:词家刻意、俊语、浓色,此三者皆作者神明,然须有浅淡处、平处,忽著一二乃佳耳。

如美成《秋思》,平叙景物已足,乃出“醉头扶起寒怯”,便动人工妙。

李易安《春情》,“清露展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全句。

浑妙。

尝论词贵开拓,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近乍远,所为妙耳。

如游乐词,须微著愁思,方不痴肥。

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尔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

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

(《诗辨坻》卷四)
现代部分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少年时即负文学的
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

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做白话词的。

例如:《一剪梅》(略),《添字采桑子·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她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

李清照虽生于北宋,到南渡时,她已是50岁的老妇人了。

但她对于北宋的大词家,二晏、欧阳、苏、秦、黄一一都表示不满意。

(《国语文学史》))
吕思勉:北宋女词人,则有李易安。

……夫妇皆擅学问,长诗文,精金石,诚一代之才媛也。

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

(《宋代文学》)
胡怀琛: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

她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

(《中国文学史概要》)罗根泽:词是文学,也是音乐……女词人李易安《论词》,都是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论,虽然也不忽视文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容肇祖: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论词对于北宋诸大家,多有不满,可见她的眼光之锐敏。

她的词在当日很受人崇敬,如辛弃疾有时自称“效李易安体”。

可见她的影响;(《中国文学史大纲》)
刘大杰: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

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

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同时,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

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她的笔下,虽没有直接反映现实,但我们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贫穷,她改嫁事件的受冤,都是那个乱离时代、封建社会直接给她的迫害。

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当日无数难民的生活情感。

(《中国文学发展史》)
朱东润: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五卷,今存一卷。

词格抗轶周柳,其论词之言,见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林庚: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

而结束这北宋词坛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

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地的,这是唯一的一个人了。

词原是女性美的描写,她正是能够完成那自我表现的,她生活的时代虽在北宋南宋之间,而她的作风竟是完全北宋的。

她不愿意随着当时一般的潮流,而专意于小令的吟咏,这在词坛上更觉重要。

她的名作象《醉花阴》(略),《如梦令》(略)。

至于佳句象“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是脍炙人口的。

然而整个词坛的趋势,已完全走向慢调,小令此后正如绝句,只成为诗人们偶然的点缀。

诗词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上了同一
的途径。

(《中国文学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