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女性心理角度解读李清照

从女性心理角度解读李清照

从女性心理角度解读李清照09级中文本科武红芹毕彦华助教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她的词感情细腻,旋律优美,善用叠字,传播甚广,因此李清照也是中国诗词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历年来众多研究李清照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主流研究者多为男性,研究方向或为纯粹的研究其写作手法,或以其词为参照解读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少有人从女性角度出发研究其特有的女性心理。

本文即从此点出发,以女性的眼光审慎的品阅李清照不同时段的诗词,从而对李清照有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李清照女词人女性心理reading Qingzhao L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femaleQingzhao Li is the greatest female poet in Chinese history. She uses words full of delicate feelings, melodic, and is good at using reduplication of the word. Her poem spread widely. And she is one of the shining star in China poem history.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ers gain a lot in researching Qingzhao Li. But the researchers almost are all male and the direction is either the poem writing skill 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ciety environment which depend on her poem. There is less people dig into her female inward from thefemale point of view. My article stand on this point, with prudent and female feeling, make a detail taste of the poem in different period of Qingzhao Li. And try my best to make a new cognition of Qingzhao Li.Key word :Qingzhao Li,female poet,Female psychology一女性心理,是相对于男性心理的一个概念。

传统的女性心理观念认为,女性天然具有依赖性、柔顺、同情心、牺牲精神、非理性等特点,与此相对应,传统的好女人—贤妻良母,定位在丈夫和孩子身上,没有自我,只知奉献,不知索取,最好的结果是夫贵妻荣或是母凭子贵,最不好的结果是陈士美式,既所谓的“女子无才变是德”,“女以夫为天”。

正是这种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毒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束缚了她们的心灵,使其独立的个人意志消融于男性的主体意识之中,更加可悲的是一些杰出的女性竟被潜移默化为封建礼制压抑女性的舆论工具,如:女圣人班昭,女学士宋若莘……漫漫历史先河,女性默默于男性之后,成就了灿烂辉煌的画卷,她们在等待,等待着被压抑了的自己的声音出现。

女皇武则天的出世,使女性的才华第一次登上庙堂!谁说女子不如男,天上人间《璇玑》现!昙花虽美,日出而谢,历史的车轮再次向前转动,人们的目光聚集在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李清照,傲立于中国文坛!细数中国古代文坛,女作家屈指可数,他们的作品数量更是有限,这固然是女子本身受教育水平所限,但也与封建男性社会的刻意打压有关。

在有的文学作品中,很少有收集女子作品的,即使有也放在文集最末。

而像李清照的作品,能冲破封建社会的藩篱并得到承认且确立其地位的,这在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王灼《碧鸡满志》:“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十大夫中已不多见,若本朝妇人,当托词采第一。

”李调元《雨中词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桌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真参片玉之班。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田同之《西圃词话》:“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曾植《菌阁琐谈》:“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

”李清照的词以女性之笔,写女性之心,一扫文坛“拟妇”之气,大胆细腻的抒写女性心理的曲折百转,荡气回肠,赋女性的娇美之资真实的情感,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成为鲜活生动的形象。

李清照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女性的初步觉醒,从此中国女性有了自己的代言人,而传统的女性心理也被赋予新的含义。

二伯利克大学教授卡罗尔. 克利斯特指出:“今天任何评论者要对一篇文章提出全面的评论,都必须考虑到社会性别:同样,社会科学也必须思考社会性别形成和影响了研究者所使用的数据材料。

”社会性别是当代女性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女性主义者韦斯特和齐默曼在《创造社会性别》一文中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区分了性别和社会性别。

她们指出:“在讲授相关课程中,我们告诉学生,性别是由生物学所描述的东西,如人体,荷尔蒙和生物学等;而社会性别是一种获得的地位,这一地位是通过心理的,文化的,社会的手段建构的。

”李清照是一位伟大的女词人,她首先是一位女性,然后才是一位词人。

因此我们在研究她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她的女性性别,也要考虑到她的社会性别,这样才能还原为一个真实的李清照。

作为女性,李清照有着普通女性所具有的和所想要的:她美丽,善良,孝顺,贴心:她是一个好女儿,也渴望有一个疼她的丈夫,拥有美好的爱恋,一个温馨的家。

女人的一生简单的可划分为两个时期:结婚前和结婚后。

也许女性主义者不同意,但在这个社会却是事实,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否认的。

所以,她的词既有率直天真的娇气,又有着女儿家的伤春悲秋的多愁善感;但刻骨的相思,缠绵悱恻的情感则是其其词的重中之重。

李清照的婚前代表作是《如梦令》二首:其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善于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片段入词,传神的表达当时的情感。

例如上词其一中“日暮”,“沉醉”,“误入”,“惊起”寥寥几笔点出了事件的时间,地点和起因,活灵活现的刻画出一个天真大胆的丫头,出游晚归的形象,其事件的转折直追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而在其二中李清照更是截取一个初醒问话的片段,写出了惜春伤春的情思。

“雨疏风骤”之下,海棠又怎能依旧?残花新叶是那绿肥红瘦。

作者在此词中着重刻画心理活动的微妙,“试问卷帘人”,却无一具体问语,谜底自在于答案之中,用词简练工致,明白如画中含蓄的流露出主人公的愁闷,尤其“绿肥红瘦”一词最是传神而别有情致。

李清照结婚后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

清照南渡之前的词对丈夫赵明诚的爱恋和相思是其主题。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婚姻是美满的,夫妻之间感情深厚,志趣相投,可谓是模范夫妻的典范,因此新婚的甜蜜又怎堪那多日的分离?李清照毕竟也是一位女性,接受了当时社会伦理的熏陶与规范,她逃不脱男女情感的天性束缚,所以犯了千千万万女性都会犯的错,“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但她又是幸运的,丈夫与她情投意合,所以她的相思是甜蜜的。

她把赤诚的感情变为一首首词,赤裸裸的,热情洋溢的交到丈夫手中,她的坦白,她的真诚化为不朽,感动了其丈夫的心,也感动了无数知其音,懂其词的人。

那一首《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又如另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再看《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的“新愁”,有多少事,欲说还又休?这分离之苦,相思之愁,又有多少暗喜藏心头远方的人儿呀,你可知有人为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为何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还是不懂吗?“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这层层递进的意思,真是让人嫉来让人羡!赵明诚是幸运的,拥有李清照这样的知情知意的痴情人儿的满心爱恋,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赶快回家吧,家里有着一位佳人想盼!!相思磨人,有时候相思到一定程度后,又不仅懊恼,又不想认输,反而说一些相反的话,女孩家的别扭呀,总是那么可爱。

像李清照这样有才华,自尊心又强的人,在写了那充满相思的词句后,如果还等不到人,闹起别扭来又是那么令人怜惜与惊奇。

如其《诉衷情》:“更捋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又如《清贫乐》:“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再如《玉楼春》:“要来小看便须来,未必明朝风不起。

”两情相悦的生活是那么的美满,那么的幸福,可是一朝风起,大地变色,整个世界在李清照面前崩塌,眨眼再看,这个世界已不是之前的吗个,我还是那个我吗?一曲《声声慢》,唱断千古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七字双声叠韵刻画出了怎样的悲苦,怎样的凄凉?一生的寻觅,却换来晚景的凄冷!乍暖还寒的时候,几盏淡酒,又怎能温暖那潮湿的心?更那堪,晚来的风急!伤心时偏遇旧时雁,谁知旧人何处寻?你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败落有谁惜?听那黄昏的点滴细雨,穿透那独守窗儿人的心!如此情致,哪处可寻?风急,旧雁,落花加细雨,这个愁,可怎是了得,只有黛玉《葬花吟》,古人今人愁一起:“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人花有何不同,花落人亡有谁惜?!李清照的词处处显现出,她是一个柔情寸结的女子,身为女儿身,她的感情至真至纯,她的追求平凡而伟大,归根到底,她只是一个女人,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所以她的爱恋纯净又复杂,她的相思刻骨又铭心,当她失去所爱后,又通彻心扉!李清照以女人之笔,写就女人之思,是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的代言人!李清照三1949年,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女性主义的巨著《第二性》中曾指出:“这个世界上,女性是被后天塑造的,其劣势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被社会建构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