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节能减排的意义与策略
摘要:能源的过度消耗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节能减排,给了我们正视并且重视这一问题的机会。
通过改进我国社会体制中不完善的地方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现代化进程。
本文从节能减排的概念出发,引申出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和措施。
关键词:节能减排;重要意义;策略;政府;技术;公众
abstract: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energy in china i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t has to face the problem.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gave us to fac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opportunity.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our social system not perfect plac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conom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is article start from the concept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o extents the significance and measure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key word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significance; strategy; technology; government; the public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概述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
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节能减排总的来说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它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地讲,节能必定减排,而减排却未必节能,所以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
节能减排的意义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项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使得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
许多数据表明,如果我们不立即着手于环境问题的改善,经济社会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经济意义。
从微观角度出发,作为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措施,节能减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普遍企事业来说,如果不能及早的进行节能降耗,一方面政府的环境管理会付出越来越严格而且相当高的代价,同时对于所面临着的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成本也会水涨船高,从而影响其竞争能力。
如若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也就难以为继。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2政治意义。
自从去年以来,全国上下都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国务院也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又简洁的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这是政府对人民群众乃至整个社会的庄重承诺与回馈,目标能否按制定计划实现,这不仅关乎政府的威望和形象,同时也是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旅途上的重要一步。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依然是我们的主题,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也要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
1.3社会意义。
国外以往的发展模式可作为我国当今改革的前车之鉴,根据国际研究发现,自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的人民收入水平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呈显著提升,不仅物质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与之而来的精神文化产业也如雨后春笋,但是人民的幸福指数却没有多少改善。
反观自身,中国近年来快速增长的经济对百姓的生活质量改善作用颇大,但是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也不得不去正视。
物质产品、经济增长的丰富化与人民幸福指数并不成线性关系,人民对于良好的环境质量的要求必然会成为横亘在经济持续增长道路上的难解之题。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土壤污染面积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
得到根本扭转。
如果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们连清洁的饮用水都没有的话,那么经济发展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了。
1.4生态意义。
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从2007
年以来,从世界环境日、八国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到夏季达沃斯峰会等,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几乎是逢会必谈的主题。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密切相关。
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2.节能减排的策略
2.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我们首先要按照加快产业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产业区建设,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指导,构建跨产业生态链,从而推进行业间的废物循环。
与此同时,我们要做到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并从原材料的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由末端治理向预防污染的转变,促进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的利用、企业能源消费,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最终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效果。
2.2加强组织领导结构,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要想发展循环经济,我们就需要社会节约型的工作机构予以保障,并且能够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
要重点对可持续循环经济项目进行扶持、建立节约型社会专项基金、增加减量减排技术的创新补助、开展节能降耗活动等。
要吧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元生产总值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去,
要建立和加强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作为考察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能力的标准纳入体系中去。
2.3强化技术创新能力。
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术创新。
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并且突出抓好重点行业,促进工业节约发展。
以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具体指导、技术标准、产业政策、能耗管理、能效对标提升节能降耗减排水平。
加强节能管理,强化企业目标责任考核。
以重点用能单位为切入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体系、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素质,促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
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构建服务于技术开发的相关平台,大力发展对标准示范企业的建设。
在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同时,开展能够代替资源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从而突破技术瓶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
2.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产业发展。
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产品。
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方便和需求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同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技术和生产能力,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甚至要做到依法责令其停产或关闭的处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而提高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
2.5调高社会公众意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社会公众作为社会组成的必须要素,他们的力量往往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公众包括普通民众、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社会公众不仅能够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身体力行的同时,还起到传播和监督的作用。
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许多民众在离家较近的地点上班,通常采取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不是开车;短途旅行选择火车而不搭乘飞机;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从插座上拔掉充电器;如果一个小时之内不使用电脑,顺手关上主机和显示器;每天洗澡时用淋浴代替盆浴,每人全年可以减少约0.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地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3总结语:
我国经济在迅速增长,在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我们需要尽快快调整经济结构以及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这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应该主动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1】王克群《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党政干部论坛2011.05.19
【2】《我国节能减排五年计划》中国期刊杂志环境教育
【3】《节能减排之声》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0年03期
【4】郑志侠《加强节能减排促进科学发展》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