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热电联产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
卢炳根《中国能源报》(2010年2月22日第 05 版)
地方热电既是二次能源的生产大户,也是一次能源的消耗大户,做好地方热电的节能降耗工作,对推动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据统计,2006年我国常规火电厂热效率约为36.63%,而全国热电厂的热效率绝大多数在45%以上。
因此,按照当年全国热电联产总规模相对于热电分产初步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0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约2630万吨、灰渣排放约1470万吨。
热电联产的快速发展,减少了大量的分散小锅炉占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还可减少对城市居民区的噪音干扰。
同时,热电联产机组大多建在热负荷中心,与用户距离较近,热电厂的上网电量可就近消化,减少了电网输、变电工程费用,降低了电网的线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因此,引导热电联产加快发展,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我国这样的能源缺乏大国,发展热电联产更是节能减排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措施。
为保证这项根本性战略措施的顺利实施,需要抓紧修改和完善电力法律、法规,明确热电联产的法律地位。
我国现行《电力法》中未提及热电联产,这样既不利于热电联产纳入电力行业的法制化管理,也必然削弱了热电联产在电力工业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建议在新修订的《电力法》中增补并单列有关热电联产发展的章节。
同时要明确小型热电联产与小火电的区别,鼓励因地制宜地发展热电联产。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文件,进一步阐明小型热电联产与小火电的不同概念,避免仅仅以装机容量的大小来确定机组性质,将小热电等同于小火电来限制其发展。
实行煤热价格联动机制,供热价格与原煤价格挂钩,并确定适度的联动周期。
当市场原煤价格上升或下降,供热价格相应上升或下降。
完善价格、金融、财税政策,促进热电联产健康发展。
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价格政策时,要充分兼顾热电企业替代分散小锅炉的节能、
环保效益,考虑其基础投资建设成本高的实际情况。
对热电联产技改投资所需资金,实行适当的贴息优惠政策。
对于热电厂供热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采取供热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
此外,要加大热电联产替代分散小锅炉推进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各地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在集中供热范围内,不得分散新建锅炉,现有的锅炉限期淘汰的政策。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区,对同一供热区域范围内的供热机组进行整合,实现供热区域内不同热源点优化配置。
国家对热电联产项目,特别是热效率高、节能环保的背压式机组建设项目,其项目核准权限可考虑授权省级政府相关部门,简化项目核准手续,促使项目尽快发挥节能环保效益。
在现有常规发电机组的有效供热半径内,不新建热电机组,而是通过组织常规发电机组抽汽来供热。
(作者为浙江湖州电力行业协会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