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20万载绕城段公路改建工程K360+866~K361+240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江西宜春市政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万载G220和S223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经理部一工区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述三、试验段试验目的四、路基试验段施工过程五、施工中的检测及取得的试验成果六、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七、存在的问题八、质量保证措施九、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十、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一、编制依据: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2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J060-2008 );3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0-2006 );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17);5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6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 F90-2015) ;7 )《G220万载绕城段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8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上下册)。
二、工程概况G220万载绕城段路改建工程起点位于鹅峰乡县煤矿前,途径岭源、英山、下穿昌栗高速、宋家湾、多江村、瑶背脑、江口村、高车、联合村、下穿S308(设置立交)、濠湖、新民村、终点位于万载县马步乡银田村万宜高速万载连接线(桩号为K375+203.4),线路全长14.7584公里。
项目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双向四车道,线路均为新建工程。
三、试验段施工目的1 )确定取土场的各施工机具等的配合方法。
2 )确定铺筑、压实各工序机械之间的选型配套形式。
3 )确定施工工艺:摊铺厚度、最佳含水量及偏差,松铺系数,及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
4 )高程、横坡等的测控方法。
5 )分析、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6 )为后期填筑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四、路基试验段施工过程(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1 、参加路基试验段工程主要人员2 )机械配备:3 )投入主要试验仪器和测量仪器2 、施工前的路线原地面复测己完成。
水准点、导线点复测工作己完成原材试验检测已完成。
3 、参与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己熟悉设计文件,充分掌握了路基施工工序及工艺,对设计文件和图纸的现场核对工作己完成。
4 、管理、施工的主要人员和试验员均己到场,机械手及其他辅助人员己到位。
(二)路基施工工艺1、清淤对试验路段清淤换填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2 、试验准备路基试验段施工前,试验室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对取自取土场的路基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工作。
取土场用作填料的土进行了土的颗粒分析、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土的承载比等试验项目,其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办理。
3 、分层填筑路基填筑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分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松铺厚度具体以施工过程中实测为准。
分别对93区、94区、96区填土进行试验。
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原地面不平,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压实检验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按 1:1 坡度分层预留台阶;两段同时填筑,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小于 2 米。
为保证路基边部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放样时每侧超放 30cm ,超填宽度与路堤同步填筑。
4、碾压路基碾压根据设计断面全宽(包括超宽填筑)均匀压实,碾压时压路机为18T 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初期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 4km/h ,后期可增大速度。
碾压过程中采用强振进行振动碾压,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
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小于 1/3 单轮宽度,前后相邻两区段应纵向重叠 20m 以上,达到无漏压、无死角,轮迹布满一个作业面为一遍,碾压遍数一般在 6 遍以上。
经压实度检验合格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时应进行补压再做检验,直到合格为止。
5、检测土方路基实测项目外观鉴定:路基表面平整、密实、无局部坑洼、曲线圆滑、边线顺直,边坡坡面平顺稳定。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五、施工中的检测及取得的试验成果1 、最佳机械组合方式根据现场实际测算、压路机、推土机整平时间的碾压速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土方路基填筑机械组合应以推土机以及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和碾压遍数为组合起点,结合挖掘机的挖装工效进行机械组合。
施工碾压机械: 26T 振动压路机 1台,运输车 6 辆,洒水车 1 台。
平地机 1 台,挖掘机 1 台。
2 、根据试验结果和现场实践路基填筑分析得出 :( 1 )土方路基填筑划分以 150 ~ 200 米作业较为适宜 , 在施工段落可分为填料区、摊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等以减少机械的闲置等待时间。
( 2 )碾压遍数及方法:( 2 )施工中压路机碾压速度:振动压 4 ~ 5Km/h ,静压 6Km/h 。
( 3 )碾压遍数:对于 93 区路基碾压不少于5 遍最后一遍静压收光。
对于 94区路基碾压不少于 5遍最后一遍静压收光。
对于 96区路基碾压不少于 6遍最后一遍静压收光。
3、确定砾石土施工的松铺系数初拟粉质粘土铺筑厚度为 30cm ,在对松铺层初平初压后,在每个断面上,选左中右三点,单幅填筑选两点,作为测量数据的基本单位,测出初始标高(松铺标高),终压完成后,在对应初始标高的测量点上,再测量出终压标高(压实标高),再与清表后地面高相减,即得出松铺厚度与压实厚度,松铺厚度 / 压实厚度 = 松铺系数。
各试验段路基每20米一个断面检测结果计算出K360+000~K361+240 93区试验段路基填筑松铺系数为 1.3; K360+000~K361+240 93区试验段路基填筑松铺系数为 1.35;K360+000~K361+240 96区试验段路基填筑松铺系数为1.4。
六、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1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及提高机械的效率,保证足够的压实度粉质粘土松铺最大不超过 30cm ,为了保证各水平分层压实厚度均匀性,施工前必须进行路基水平分层设计,主要应考虑压实度标准分区等因素。
2 、布料时应注意填料的稀密度,太稀机械来回平料,增加了机械台班。
太密机械运距太长,不经济,且层厚不易控制。
为了更好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及均匀性,布料前先计算好一车料的铺筑面积,然后用白灰在基底每 10m 打上网格,根据分层设计和方格大小计算出上料车数。
3、施工时为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放线时路基边线应加宽50cm ,路基成型后再刷坡,能保证边坡稳定性。
4、压实时,应先用压路机静压一遍再用振动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第一遍不振动,采取预压,可使填土表面平整度较好,其次是填土经过预压后,振动压实的效果比未预压的效果好。
如果第一遍就采用振动碾压,粉质粘土料容易碾压起波浪形状,不利于外观。
第二遍采用弱振也是此道理。
压路机压实时直线段应先压两侧后压中间。
因中间未压是松散的,先压两侧不致使土向边坡方向推移;后压中间时受到两侧紧密土的侧限而易于压实。
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
为了保证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之间的压实度都符合要求,相邻两压轮应重叠 40-50cm 。
5、施工时在基底 3 ~ 4 层之间将路基基本按路面横坡找平,以后每层施工必须严格按技术室设计分层结果布料、摊铺、整平,保证到路基顶时横坡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
七、存在的问题1 、对于试验段施工前期出现的填料粒径控制不够严格,存在超粒径填料的现象,为此我标段加强了施工现场的管理,路基填料装运前在料场剔除超粒径石头并安排民工在路基上捡除超粒径石头,严控路基填料的质量关。
2 、在试验中,机械搭配基本合理,但施工便道较窄,运输较慢。
机械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按边线施工,导致路基有超宽现象。
在今后路基施工中要求各工区路基填筑时边线必须挂线填筑,加强对机手培训工作,减少施工中的浪费和返工,加快工程进度。
我工区在今后的路基施工中采用成功的经验,总结、改正不足之处。
达到设计规范和精品工程的要求。
八、质量保证措施1 )成立路基试验段专项质量控制机构在路基试验段处理之前,在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以工区长为组长的路基土方施工专项质量控制小组。
2 )管理保证措施①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有关文件要求组织施工。
开工前由工程部部长向全体参加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本工程设计、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要求。
②各班设专职技术人员,检查施工质量,严把每道工序质量关。
③强化工序管理、严格工序控制。
3 )制度保证①、严格执行质量自检制度。
施工中每一道工序工班都必须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作业队复检。
②、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
充分做好质量自检工作的同时,配合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对工程进行的质量监督检查。
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
③、作业队设专职质检工程师,班组设兼职质检员。
保证施工作业始终在质检人员的严格监督下进行。
质检工程师有质量否决权,发现违背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规则、规范及技术交底施工,使用材料半成品及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者,有权制止,必要时下停工令,限期整改并有权进行处罚。
④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
把施工图审签制,技术交底制,测量复核制,质量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安全质量检查评比奖罚制,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质量事故(隐患)报告处理制等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具体到施工合同中,并落实到工班,使质量控制做到干群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⑤实行质量责任制,逐级落实到工班,责任到人。
建立质量奖罚制度,明确奖罚标准,做到奖罚分明,杜绝质量事故发生。
⑥严格施工纪律,把好工序质量关,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质量问题由下道工序的班组负责。
对工艺流程的每一步工作内容认真进行检查,使施工作业标准化。
⑦坚持质量检查制度,按制度进行日常、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结果进行验证。
⑧在施工中,对每道工序、每个工种、每个操作工人,做到质量工作“三个落实”,即:a. 施工前,每个操作人员明确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
b. 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随时检查指导施工,制定工序流程图,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关键点,进行连续监控,对比分析质量偏差,及时纠正质量问题,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c. 每个工序施工结束后,及时组织质量检查评比,进行工序交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施工班组及操作人员进行相应奖罚,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①施工准备阶段a. 坚持图纸学习与会审,领会设计意图,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对现场的地质情况与设计情况勤加对比,杜绝片面依照图纸施工的思想,避免产生技术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