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的维新属于()。
[A] 文化维新[B] 经济维新[C] 政治维新[D] 国防维新2、带“女”部首的姓,如“姚”、“姬”等,一般是和()。
[A]官职有关[B]母系氏族有关[C]居地有关[D] 历史事件有关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 钟繇[B] 张华[C] 陆机[D] 陆云4、中国传统文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A] 魏晋[B] 南北朝[C] 唐末[D] 明清5、小篆来源于[A]石鼓文[B]金文[C]甲骨文[D]隶书6、下列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派别是[A]道家[B] 儒家[C]墨家[D]法家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C] 宋元[D] 明清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C] 辩证思维[D] 整体思维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A] 道学[B] 墨家学说[C] 法家学说[D] 佛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以半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B] 以尊君事亲为原则[C] 以儒学为主干[D] 以天人合一为目标12、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
[A] 小篆[B] 甲骨文[C] 隶书[D] 金文13、下列属于秦统一中国后实行整齐制度的是()。
[A] 三公[B] 郡县[C] 驰道[D] 繁荣九卿制制和直道国都14、下列元杂剧中,以包拯为主角的是()。
[A] 《窦娥冤》[B] 《鲁斋郎》[C] 《陈州粜米》[D] 《蝴蝶梦》15、下列文章属于“本物”大赋的有()。
[A] 《归田赋》[B] 《七发》[C] 《子虚赋》[D] 《二京赋》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6、“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
()17、姓氏是标志宗法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
()18、礼制的经济基础制度是“井田制”。
()19、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既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20、《史记》的作者是汉初著名的史学家班固。
()21、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两座高峰,李白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风格则是沉郁顿挫。
()2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胡汉文化融合时期。
()2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4、《史记》最主要的内容是涉及了天文、地人物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等。
()25、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献,包括《周易》、《尚书》、《礼》、《乐》、《春秋》。
()26、金文是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线条硬朗,苍劲有力。
()27、楚辞是公元4世纪在中国南方形成的诗歌,六言体,句末以“兮”结尾。
()28、相对于儒家,道家对个体生命与个体自由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29、董仲舒在《传习录》中对道德理性之外的事实表示了贬抑的态度:“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
”()30、清代的“乾嘉学风”,标志着理学文化重新崛起并占领政治舞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简述道教对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32、简述中国文化的特点。
33、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4、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为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
试运用你学习的《中国文化概论》知识,对这一论断进行总结与说明。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1、标准答案:(1)道教与中国古代诸文化形式中关系最密切的,首先当推古代科学。
中国古代科学中不少学科(如化学、医学)与道教关系十分密切;(2)道教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3)道教对于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尤为广深、深刻,有些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三章第六节32、标准答案:(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4)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7)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五章各节。
33、标准答案:(1)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2)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
但不论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而且常常以南北为纵轴线,以东西为横轴线安排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回廊构成封闭式的整体。
这种布局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建筑中的反映;(3)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4)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所说的“大屋顶”。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四章第三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34、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三章第四节1、近代史上第一次讨论传统文化何去何从的高潮是在()。
[A] 五四运动[B] 洋务运动[C] 新中国成立[D] 戊戌变法2、1965年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
[A] 400万年[B] 170万年[C] 80万年[D] 5万年3、根据人种分类,中国人属于()[A] 蒙古人种[B] 高加索人种[C] 尼罗格人种[D] 华夏人种4、商周时期,青铜器一直被称作()[A] 金[B] 铁[C] 铜[D] 锡5、“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行缓慢,()年间,随着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
[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道光6、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班固[B] 贾谊[C] 郑玄[D] 张衡7、佛教的创始人是()。
[A] 张道陵[B] 葛洪[C] 释迦牟尼[D] 孔子8.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名扬千古的创举,因此,中国史书上称之为[A] 开拓西域[B] 丝绸之路[C] 凿空之行[D] 身毒之行9、中国古人观测天象的最主要目的是()。
[A] 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B] 预测天气[C] 指导农业生产[D] 用天象变化预卜人间祸福10、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淮南子》[B] 《齐民要术》[C] 《四民月令》[D] 《燕京岁时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A] 上帝[B] 超自然神[C] 天地神祗[D] 祖先神12、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是()。
[A] 丰年祭[B] 重阳节[C] 元宵节[D] 庙会13、属于部分中华先民自称的有()。
[A] 诸夏[B] 华夏[C] 华[D] 夏14、沈括在以下哪些领域有所创见和论著()。
[A]音乐[B] 律历[C] 造船术[D]制瓷术15、下列属于明代地方学校的有()。
[A] 宗学[B] 府学[C] 州学[D] 县学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6、旧石器文化遗址中的石祖、陶祖属于男性生殖崇拜物。
()17、《西厢记》、《汉宫秋》是元杂剧中讴歌爱情的作品。
()18、文化即自然的人化。
()19、律诗与绝句押韵一般用平声,很少用仄声。
()20、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
()21、人文价值与自然科学一样,不具有民族性。
()22、为选拔人才,汉朝从汉武帝开始采用了“察举”制度。
()23、北魏孝文帝改革,皇帝从“拓跋”改姓“元”,属于少数民族改汉姓。
()24、《四书章句集注》是由朱熹完成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注释的。
()25、宋代官学系统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等级差限制了寒素子弟脱颖而出。
26词起源于市井歌谣。
()27、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并称唐代楷书四大家,艺术造诣极高,把唐楷推至登峰造极的地步。
()28、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群体意识,这一意识是由儒家思想所决定。
()29、《三国演义》的写法是“七实三虚”。
()30、《红楼梦》中,能够集中反映曹雪芹对中国文化传统认识的人物是林黛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简述文化的一般特性。
32、简述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3、简单谈谈李贽的思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4、我国古代著名学者蔡尚思先生在曾发表的题为《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九大支柱》的论文,结合这篇论文谈一谈你对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认识。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1、标准答案:(1)文化必须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是创造出来;(2)文化是后天学习取得的经验和知识;(3)文化具有共有性;(4)文化具有传承性,是一个接连不断的动态过程;(5)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6)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一章。
32、标准答案:(1)它深刻影响并建构了炎黄族类特定的思维方式;(2)中国古代哲学对传统文化价值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3)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有为、自尊自立的民族心理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4)中国古代哲学在传统文化的形成以及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中,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