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6章 油层对比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6章 油层对比


性特征较突出。在三级构造的局部范围具有稳定
性,稳定程度在50%一90%。在已确定油层组界
线的基础上,配合沉积旋回特征划分砂岩组和单
油层。岩性一般为钙质粉砂岩与灰绿色、深灰色
20泥20/7/岩27 组合。
11
在钻井剖面中,抓住标准层的电性特征是认准标准层的关键。 标准层的电性特征一般有两种表现方式:
2020/7/27
8
第 一 油 层 组
第 二 油 层 组
①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和介形虫泥岩,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准层。 ②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层,层位稳定。 ③号20标20/准7/27层为20-30cm深灰色介形虫泥岩层,在三级构造内普遍存9在。
常见的标准层有两种情况:
(1)稳定沉积层。多形成于盆地均匀下沉、水域 最广的较深水相的沉积。特征:分布面积大,岩性、 厚度稳定,在时间上也是等时沉积。如陆相湖泊沉积 中的黑色页岩。
(2)大套同类岩性的地层中某些特殊岩性的夹层。
如陆相碎屑岩剖如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
各有一煤层,厚度不大,但分布稳定,电测曲线上特
征非常明显,易于识别,是本区非常好的对比标准
层)、石灰岩、油页岩、凝灰岩(火山喷发出的火山
灰分布很广,具同时性)等。
6、中子(CNL)
7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的方法
一、油层对比依据
主要包括标准层、沉积旋回。
1、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 大、特征明显(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 性等)、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取得标准层应距目的层较近,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
当作等时面。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 依靠标准层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 楚。
2020/7/27
5
三、油层对比的地质理论依据
油层对比不是根据深度对比,也不是根据厚度对比。
地质理论依据:油层对比是以“同一沉积范围内,同一时代 沉积物具有相似的沉积特征”做为分层对比地质理论依据。
这些沉积特征包括:岩性 (颜色、成分)、岩石结构、 构造、电性等。
隔层:由于油层对比直接 为油田开发、开采服务,开 发层系的划分、层间连通情 况,很大程度取决于油层的 隔层条件,因此隔层厚薄以 及在平面上延续的稳定性是 油层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区域地层对比:它是以大套地层,如界、系、统、组、段为研
究对象,根据古生物化石、岩石、重矿物、构造、地震等进行 地层的纵向划分和横向对比,又称“统层”。
油气层识别:可以用录井资料来综合判断油、气、水层,例如
根据油砂的含油级别或气测曲线显示进行判断;也可以用地球
物理202测0/7/2井7 资料来解释、判断油、气、水层。
12
标准层电性特征示意图
2、沉积旋回
沉积旋回:是指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的岩 性在纵向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的现象。这种 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可以在岩石的颜色、岩 性、结构、构造等各方面表现出来,最明显 的是表现在岩石的粒度上。
形成沉积旋回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由于 地壳周期性的升降运动引起的。 (1)正旋回:一般情况下,地壳下降,发 生水进,导致水体由浅变深,在剖面上形成 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水进序列。 (2)反旋回:地壳上升,发生水退,水体 由深变浅,在剖面上形成自下而上由细变粗 的水退序列。 (3)完整旋回:是指地壳下降而又上升, 水体由浅变深,再由深变浅,在剖面上形成 自下而202上0/7由/27粗变细再变粗的水进水退序列。
(1)单一电性特征:标准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明显特征,易与上下 邻层区别。如大庆油田葡 I组底灰色介形虫石灰岩或钙质粉砂 岩,在微电极曲线和2.5m底部梯度曲线上呈明显细长“尖峰” 。
(2)组合电性特征:不 同岩石类型组成的稳 定层组在电测曲线上 的反映。图 (b)为同一 油田嫩一段萨零-萨 I 组灰黑色泥岩内夹三 层油页岩或三层介形 虫层,在基值平缓的 视电阻率曲线和微电 极曲线上出现三个平 缓的20“20/7小/27 凸起”。
2020/7/27
6
岩性对比示意图
四、油层对比所用资料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大量资料来源于测
井资料,油层对比也主要借助于测井曲线并结 合岩心、岩屑资料综合完成。
1:200组合测井。
采用的对比曲线:1、视电阻率(R)
2、自然电位(SP)
3、自然伽玛(GR)
4、井径(CAL)
5、微电极(ML,NL)
2020/7/27
纵向上油层单元划分
分层对比
2020/7/27
横向上油层单元对比
1
2020/7/27
2
2020/7/27
图9-1油层组及砂层组对比示意图
3
区域地层对比
油层对比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
油气层识别
油层对比:是在区域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的,即一个地区只有
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确定出含油层系的前提下,然后才能开 展油层对比工作。油层对比实质上是地层对比在油层内部的继 续和深化,它和区域地层对比不论在对比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还是基本方法上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油层对比要求的 精度更高,对比单元划分的更细,对比所用资料更丰富、选用 方法综合性更强。
4
二、油层对比的目的意义
(1)了解油层的特性(岩性、厚度的变化趋势) 和分布特征。
(2)研究油层空间构造形态。
(3)下一步打井时预测油层位置。
(4)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 油层对比对于油田的开发和开采很重要,特别
是油田开发后期,能量低,需注水或注蒸汽进行。 二、三次采油时,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尤为重要。
2020/7/27
10
理想的标准层不会太多,对于那些条件稍差 的,可做为“辅助标准层”(又叫标志层)。为了 区别其使用价值,要对标准层分级。
(1)一级标准层: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在三级构 造范围内稳定分布。稳定程度达90%以上。用于 确定油层组界线。如黑色泥岩、页岩、介形虫泥 岩、钙质砂岩等。
(2)二级标准层(辅助标准层或标志层):岩性、电
第6章 油层分层对比
油气田进入到详探阶段以后,人们把地质研究工作的 重点转移到油(气)层研究上来,纵向上详细划分油层, 横向上掌握其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此项工作即为油层对 比。油层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对于油气田的勘探 和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油层对比的概念
一、油层分层对比的概念
油层分层对比:指在一个油田范围内,对区域地层 对比时已确定的含油层系中油层进行分层对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