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概述本工程设计属于安徽省天然气肥西—六安输气管道工程肥西-小庙段通信硅芯管(光缆)线路敷设部分设计。
2.0遵循规范通信光缆(硅芯管)线路敷设施工应遵循以下施工规范:(1)《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YD 5025-2005);(2)《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规范》(YD5043-2005);(3)《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4)《长途通信干线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02-2003);(5)《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SY/T 4108-2005)(6)《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44-89);(7)《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YD5039-97)。
3.0工程概况本工程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由肥西首站经1#阀室至小庙分输站,全长约30km。
肥西首站是江北联络线肥西分输站,管线出首站后穿越现状合铜公路并沿此公路平行向西北侧敷至设约3公里处再次穿越合铜公路,然后沿着公路西侧敷设至三岔路口,穿过三岔路口后沿着未建规划路(创新大道)继续向前敷设,穿越合九铁路后继续沿着创新大道西侧向北敷设。
穿越合九铁路后继续沿着创新大道西侧向北敷设约2.5公里至一路口,然后转向西沿着未建上小路南侧敷设约2.6公里,然后转向北沿着未建汤口南路西侧敷设约1.9公里后,转向西沿着未建规划上小路敷设1.7公里,出肥西县规划后一直沿着现状上小路,沿途经烧脉岗、紫蓬镇等主要村镇直至穿越现状上小公路后沿其西侧敷设至小庙分输站。
输气管道沿线设1座线路RTU阀室,里程分别为15km+000m。
穿越水沟、水塘27次,合计穿越长度952m;穿越水泥路、碎石路32次,穿越长度98m。
硅芯管(光缆)线路具体走向施工图与集-6868/线路施工图一致,本专业不另行设计线路走向施工图纸。
本段线路沿线地理位置、气候情况、交通情况等详细描述详见集-6868/线-明。
本段硅芯管(光缆)线路单出图情况见表3.0-1。
表3.0-1单出图明细表4.0施工技术要求4.1硅芯管 (光缆)敷设要求(1) 硅芯管(光缆)与输气管道同沟敷设,一般地段其敷设位置位于管道前进方向(肥西首站—小庙分输站)的右侧,因输气管线直径较小,因此硅芯管(光缆)底与输气管底高度平行,硅芯管(光缆)壁与输气管道管壁的水平净距为300mm。
其他施工要求按照《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YD 5025-2005)中规定执行。
(2) 硅芯管(光缆)与其它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按照《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YD 5025-2005)中规定执行。
因本工程硅芯管(光缆)与输气管道同沟敷设,其中与输气管道最小净距按照《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SY/T 4108-2005) 中规定执行。
(3) 硅芯管(光缆)安装敷设过程中,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满足:1) 铺设硅芯管时的最小曲率半径,应不小于塑料管外径的15倍。
个别困难处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该塑料管外径的10倍;2) 光缆敷设过程中最小曲率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5倍;3) 光缆安装固定后最小曲率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2.5倍。
(4) 硅芯管(光缆)敷设施工顺序1) 硅芯管敷设施工前应按照设计确定硅芯管长度;光缆按照设计的光缆配盘确定长度。
2) 硅芯管施工应与管道施工协同进行,作好相互间的工序衔接。
3) 在满足吹放光缆的条件下光缆(吹缆法)施工应尽量与硅芯管敷设施工同时进行,硅芯管施工一段、光缆施工一段、回填一段,防止在硅芯管施工过程中给光缆吹缆施工带来困难及第二次进入现场施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一盘光缆施工完毕后应作好光缆两端的保护。
4) 硅芯管(光缆)施工顺序为:输气管道下沟→硅芯管下沟(硅芯管底与输气管底高度平行)→光缆吹缆(或后期实施)→管道小回填(回填高出输气管道顶300mm)→输管道大回填→设立标石。
(5) 硅芯管布放后应使用专用接头件尽快连接密封,对引入手孔的硅芯管应及时对端口封堵。
4.2硅芯管(光缆)线路穿跨越(1) 由于硅芯管(光缆)与输气管道同沟敷设,为节省工程投资及减少施工工序,硅芯管(光缆)穿越应尽量利用输气管道穿越建筑及方式,其中,硅芯管(光缆)穿放保护管后,保护管两端应做严密有效封堵。
(2)大开挖穿越公路当输气管道采用开挖穿越非等级公路、乡村大道时,硅芯管采用φ75 高密度聚乙烯套管保护,同管道一起穿越,保护长度同大开挖穿越长度,保护管应伸出非等级公路或乡村大道边沟各2m。
(3) 大开挖穿越小型河流、沟渠、水塘、鱼塘对于输气管道采用开挖穿越小型河流、沟渠、水塘、鱼塘,硅芯管采用φ75 高密度聚乙烯套管保护,同管道一起穿越。
,硅芯管与输气管道同沟敷设在主河床、水塘、鱼塘稳定层以下。
为防止硅芯管与及其保护套管浮管,可采用叠压水泥砂袋加重,水泥砂袋重50kg,由水泥和粗砂混合装入塑料编织袋,混合比为1:9(水泥:粗砂)。
水泥砂袋布放间距为每2m放置1个。
若输气管道已采用混凝土保护,光缆在穿越时,不再加压泥砂袋。
(4) 穿越护岸(护坡)输气管道往往穿越浆砌石、草袋、植生带、灰土、土工袋、木屑护坡保护等场合,需要相关施工单位在每处护岸(护坡) 输气管道前进方向右侧穿放1根φ75 高密度聚乙烯管,用于敷设硅芯管(光缆),保护管长度同护岸(护坡)长度。
(5) 穿越地下光(电)缆、地下管道硅芯管(光缆)穿越地下光(电)缆、地下管道,利用管道的防护措施,与地下光(电)缆、地下管道的最小净距应≥500mm。
(6) 定向钻穿越由于输气管道在一些地段穿越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跨越时,硅芯管(光缆)亦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
设计采用φ140无缝钢管保护,φ140厚壁无缝钢管内穿放两根φ40 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1根φ40 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用于拖拽光缆,另1根φ40 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备用。
2根硅芯管对齐捆扎组成硅芯管组(2根硅芯管采用不同的颜色)采用牵引方式拖入钢套管中。
如果输气管道定向钻考虑采用某些防渗措施时,硅芯管(光缆)定向钻也采用同样的防渗措施。
(7)通过阀室及工艺站场当光缆离开管道单独敷设。
光缆应根据RTU阀室的大小做适当的盘留,光缆端部应用防水胶带做有效的防水保护处理,再缠绕阻燃带引入RTU阀室。
当光缆敷设至工艺站场,光缆在工艺站场内穿管保护引入通信设备间。
4.3硅芯管 (光缆)线路的防护(1) 防机械损伤硅芯管(光缆)在通过普通线路阀室和进出工艺站场时,采用单独敷设方式,光缆上方应采用铺砖保护。
在光缆上方铺砖时应先覆盖20cm厚细土后竖铺红砖。
(2) 水网及沼泽地段硅芯管(光缆)敷设在冲刷严重地区及水网密集区(水塘、鱼塘)等和沼泽地带时,为防止硅芯管及保护套管浮管,可采用叠压水泥砂袋加重,水泥砂袋布放间距为1个/ 2m,水泥砂袋每袋重50kg,由水泥和粗沙混合装入塑料编织袋,混合比为1:9(水泥:粗沙)。
(3) 防强电本工程采用无金属线对光缆,且有耐高压性能。
当其与高压电力线路平行或与高压电力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等强电设施接近时,它在光缆金属护层和金属加强芯上产生的短期危险影响(强电设施在故障状态时),不会导致光缆的塑料外护套被击穿。
为减小光缆线路受强电的影响,采取下列防护措施:将各单盘光缆间的金属护层、铠装层、加强芯等金属构件在接头处电气断开,将强电影响的积累段限制为单盘光缆的制造长度。
在与高压电力线平行段,当进行光缆施工或检修时,应将光缆内的金属构件作临时接地,以保证人身安全。
鉴于光缆的电磁屏蔽系数接近1,塑料外护套的耐压强度高且无铜线,光缆线路除中继站外,沿线其他地点均可不作接地。
(4) 防雷电在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20天以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光缆线路应采用防雷保护措施。
因本工程硅芯管(光缆)敷设在输气管道下方,可利用输气管线作为光缆防雷电的避雷线。
(5) 防腐蚀光缆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光缆护套层的保护,防止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护套层的缺陷或损伤,降低了光缆对地的绝缘性。
在光缆出厂验收和施工竣工验收时,光缆中的金属构件对地绝缘指标,单盘制造长度下不小于1000MΩ۰km,光缆中继段宜不小于100MΩ。
(6)其他工程措施为了更好地控制硅芯管、光缆的施工质量,保证硅芯管敷设深度,本工程将采取以下措施:硅芯管(光缆)施工与管道施工图纸相结合,加强管道和通信施工双方相互配合的责任。
通信工程采用专业化施工队伍,与线路施工单位界面明确、责任清晰。
管道施工单位和通信施工单位间建立相互责任制约机制,作好相互间的工序衔接。
加强施工中间过程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仪器对硅芯管(光缆)敷设深度进行抽检。
4.4硅芯管(光缆)线路标志4.4.1标石(1)标石设置的原则标石设置考虑采用管道标石和单独设置硅芯管(光缆)标石相结合,基本设置为250m 设置一个标石,在光缆转弯处、翻越输油管道、交越其他管缆、过河、过路等有管道标石的,利用管道标石,在管道标石上加注光缆的信息。
单独设置的通信标石应设置在离开输气管道单独敷设的地点。
在检测光缆内金属护层对地绝缘、电位的接头点设监测标石。
(2) 标石编号标石顺硅芯管(光缆)前进的方向编号。
各设计标段标石单独编号。
(3) 标石埋设要求标石埋在光缆正上方标石埋深600mm,出土400mm,标石周围土壤应夯实。
接头处的标石,埋在光缆线路的路由上,转弯处的标石埋在光缆线路转弯的交接点。
标石应埋设在不易变迁、不影响耕作与交通的位置,如埋设位置不易选择,可在附近增设辅助标石。
标石编号面向光缆接头点或转弯点。
标石应尽量设置在土质层较稳定的干燥区。
(4) 监测标石为表明接头的位置,在接头人(手)孔处埋设监测标石。
(5) 标志带与管道同沟敷设光缆将利用管道标志带,在管道标志带上标注“下有光缆,注意保护”,不再单独敷设光缆标志带。
4.5光缆配盘在地势平坦,地质情况良好,线路情况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比较长的光缆配盘;而在地质条件不好,线路情况相对复杂的地段,建议光缆的盘长不要超过2km的标准盘长。
光缆配盘应根据光缆接头的间距进行配置,光缆进场后施工单位要对光缆盘长进行确认。
接头的位置要结合光缆的盘长统一进行考虑,如果恰好遇到河流、水塘、水渠、冲沟、公路、铁路等地段时,则此接头的位置应进行调整,把此接头位置设在岸边、堤外、路基或边沟之外比较稳定的地方。
为提高光通信线路的整体指标,光缆敷设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杜绝由于管道施工造成的光缆断头。
4.6人(手)孔(1)人孔(手)孔采用地埋式砖砌结构。
(2)人孔(手)孔设置原则:线路沿线约每2km设置1个人孔,在2个人孔间设置1个手孔。
此外在工艺站场外、RTU阀室两侧、定向钻穿越入、出点两侧设人孔;线路阀室、山地段及吹放光缆难度较大的地段,根据工程需要可增加吹缆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