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长江六桥(邻玉)及连接线工程正桥北段主线及立交工程(K4+620~K7+512.705)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1.工程概况泸州市长江六桥(邻玉)及连接线工程,起于城南组团现状机场路,起点与机场路相交形成全互通立交,后沿城南组团规划路网外侧前进依次跨越S308省道、蓝田机场、滨江南路、长江后在江阳区福利山处上岸,向北延伸经江北立交、店子坡立交,终点至设计已完成的马屋基立交,路线全长约7.512Km,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km/h,双向八车道(远期为双向6车道加轨道通道)。
项目包含跨越长江特大桥一座,全互通立交两座、部分互通立交一座、简易互通立交一座及人行过街系统。
2.初设批复及执行情况2015年7月30日,泸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泸州市二环路城西段工程即泸州市长江六桥(邻玉)及连接线工程(正桥北段主线及立交通车)初步设计技术评审会。
会中未对本工程立交结构工程涉及内容作明确指示,本工程仅在初步设计基础上进行施工图深化。
3.设计主要内容根据项目建设的需求,以长江大桥为界将本项目划分为三卷,第一卷:正桥南段主线及立交工程(K0+000~K2+700);第二卷:正桥工程(K2+700~K4+620);第三卷:正桥北段主线及立交工程(K4+620~K7+512.705)。
本次设计为第三卷:正桥北段主线及立交工程(K4+620~K7+512.705),工作内容含路基路面工程、桥梁、立交、交通、排水管网、照明工程。
本卷共分为六册,分别为第一册主线道路工程,第二册立交工程,第三册桥梁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照明工程,第六册交通工程。
其中第二册立交工程分为2个分册,分别为第一分册立交道路工程,第二分册立交结构工程。
本册为第三卷第二册第二分册《立交结构工程》。
本册内容主要包含北段主线及立交工程(K4+620~K7+512.705)道路支挡结构。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1.设计依据1.1泸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与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1.2《关于泸州市安富第二过江通道(邻玉长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川发改投资[2015] 239号)。
1.3《泸州市长江六桥(邻玉)及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5.07)。
1.4《泸州市长江六桥(邻玉)及连接线工程方案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4.3)。
1.5《泸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泸州市长江六桥(邻玉)及连接线工程方案设计技术评审会纪要》(泸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办公室第十四期)。
1.6《泸州市长江六桥(邻玉)及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4.8)1.7《泸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泸州市二环路城西段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评审会纪要》(泸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办公室第二十四期)。
1.8《泸州市长江六桥(邻玉)及连接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勘察)》(四川省一三五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5年09月)。
1.9沿线1:500地形图。
1.10泸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提供的其它资料。
2.采用规范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2.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2.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9《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2.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三、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详《泸州市长江六桥(邻玉)及连接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勘察)》(四川省一三五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5年09月)以及《泸州市长江六桥(邻玉)及连接线工程第三卷第二册第一分册立交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四、设计标准及计算参数1.设计标准1.1抗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设防;1.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Ⅰ级;1.3道路设计荷载等级:城-A级;1.4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1.5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表滑移破坏模式稳定安全系数边坡安全等级一级边坡二级边坡永久边坡 1.35 1.30 1.6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一级边坡,γ0•=1.1;二级边坡,γ0=1.0。
1.7荷载分项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4条采用。
2.设计参数根据地勘报告,不同岩性、不同风化程度的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见下表。
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表岩土名称指标填土卵石粉质粘土强风化砂质泥岩弱风化砂质泥岩强风化砂岩弱风化砂岩江北立交段主线K4+620~K5+440店子坡立交段主线K5+440~K6+840隆叙铁路跨线桥段主线K6+840~K7+512.705重度(KN/m3)19.0 23.5 19.2 25.0 24.8 24.9 24.9 25.0 24.7 压缩模量(MPa) 4.5 / 4.27 / / / / / / 压缩系数(MPa-1) 0.49 / 0.44 / / / / /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天然/ / / / 6.58 5.65 5.50 / 19.09 饱和/ / / / / / / / 12.36 烘干/ / / / / / / / 24.94岩石抗拉强度(MPa) / / / / 0.42 0.35 0.34 / 0.78 软化系数/ / / / / / / 0.43 弹性模量(GPa)/ / / / 0.61 0.49 0.59 / 1.14 泊松比/ / / / 0.31 0.34 0.33 / 0.28天然抗剪强度指标内聚力(KPa) 5 / 21.7 40 175 185 180 50 / 内摩擦角(°)20 / 9.7 20 23 23 23 20 /饱和抗剪强度指标内聚力(KPa)0 12 18.8 / / / / / 300 内摩擦角(°)15 30 7.6 / / / / / 29.20容许承载力(KPa)80400松散~稍密100 200 1000 250 2000基地摩擦系数μ0.20 0.45 0.20 0.30 0.40 0.30 0.50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100 30 120 300 120 800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1500 300 1200 3000 1200 900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MN/m4)20 80 20 100 / 120 /岩体水平抗力系数k(MN/m4)/ / / / 40 / 200地层与M30注浆体间粘结强度(KPa)10 120 20 40 150 50 300放坡坡率1:2.0 1:1.5 1:1.0 1:0.75~1.0 1:1.0 1:0.75~1.0五、六、路基支挡结构设计1.挡墙类型分布本工程路基支挡结构类型有衡重式挡墙、一般重力式挡墙、板肋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及悬臂式挡墙等几种型式,各挡墙选用型式如下表:表2 挡墙结构型式编号桩号范围长度(m) 挡墙类型挡墙高度(m)江北立交主线1#挡墙K4+783.000~K4+802.314 19.31 衡重式挡墙13.0~14.2主线2#挡墙K4+773.000~K4+821.330 48.33 扶壁式挡墙9.6~9.7主线3#挡墙K4+825.705~K4+841.000 15.30 衡重式挡墙13.0~14.2主线4#挡墙K4+844.920~K4+861.305 16.39 扶壁式挡墙9.5B匝道1#护脚墙314 一般护脚墙 4.0D匝道1#挡墙DK0+91.929~DK0+138.340 49.15 扶壁式挡墙 3.3~7.4G匝道1#挡墙GK0+050~Gk0+93.121 38.45 衡重式挡墙 4.6~10.8G匝道2#挡墙GK0+320~GK0+334.639 14.64 悬臂式挡墙 3.0~4.2H匝道1#挡墙HK0+182.219~HK0+211.797 27.58 悬臂式挡墙 2.9~5.1接顺道路二1#挡墙- 140.55 衡重式挡墙7.7~13.8接顺道路二2#挡墙接顺道路K0+180~K0+393.901217.00 组合式挡墙 3.8~13.3接顺道路二1#护脚墙- 66.09 一般护脚墙 3.0编号桩号范围长度(m)挡墙类型挡墙高度(m)店子坡立交主线1#挡墙K6+447.250~K6+616.500 169.25 板肋式锚杆挡墙 1.6~8.8主线2#挡墙K6+447.250~K6+616.500 169.25 板肋式锚杆挡墙 1.5~8.2主线3#挡墙K6+746.500~K6+844.948 98.45 扶壁式挡墙7.3~9.0主线4#挡墙K6+746.500~K6+879.948 133.45 扶壁式挡墙 4.6~8.6主线9#挡墙K7+040.000~K7+058.121 18.00 扶壁式挡墙7.7~7.8主线10#挡墙K7+065.320~K7+106.000 41.36 扶壁式挡墙9.6主线1#护脚墙68.63 一般护脚墙 4.0H匝道1#挡墙HK0+145.032~HK0+165.000 21.35 扶壁式挡墙8.7~8.9H匝道2#挡墙HK0+318.240 6.66 悬臂式挡墙 4.5~4.9G匝道1#挡墙GK0+258.330~GK0+276.465 22.97 扶壁式挡墙 4.1~4.82.悬臂式、扶壁式挡土墙2.1 悬臂式及扶壁式挡土墙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所有受力钢筋用HRB400,非受力钢筋用HPB300,混凝土及钢筋均须满足现行国家规范标准。
2.2墙背填料应采用砂夹石等透水性良好材料,填土的内摩擦角不小于30°,基底摩擦系数不小于0.35。
挡土墙墙身应设置泄水孔,其间距为3m,外斜5%,采用DN100PVC管预埋成孔。
泄水孔后应作厚度不小于300毫米的级配碎石反滤层。
Φ100弹簧透水管和DN100PVC管采用三通管连接。
2.3墙身应设置沉降缝,缝宽20毫米,设置间距不大于15米,遇地质突变地段应增设。
缝中以沥青麻丝填塞,填塞深度100~150毫米。
2.4基础不得放置在抛填土层上,并满足图中所提出承载力要求;若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则采用换填级配碎石处理,范围宽出挡墙基础外0.5m,换填坡率1:1,厚度不小于2m,换填后地基承载力应满足上表设计值,换填区应分层碾压密实回填,施工碾压时采用重型压路机(20t及以上,强振,4km/h以下速度)碾压两遍后的压实沉降差小于5mm,标准差小于3mm,孔隙率≯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