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部分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D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商品是: ( D)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 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C. 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3、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DA.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C. 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D )A. 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5、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C )A. 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5、.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BA. 二者成正比B. 二者成反比C.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D. 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7、.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A.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B.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C.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矛盾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C)A. 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C. 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6、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D )A. 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C. 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9、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B-----A. 不会有很大变化B. 会不断扩大C. 会不断缩小D. 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0、剩余价值来源于( C )A. 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1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C )A. 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 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12、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D )A. 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 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13、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D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A.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C )A.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16、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 A)A. 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C.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17、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B)A. 流通阶段;B.生产阶段;C.购买阶段;D.售卖阶段;18、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职能形式是CA. 生产资本、流通资本和银行资本B.生产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19、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属于资本周转过程中的BA. 生产时间B. 流通时间C. 劳动时间D. 停工时间-----20、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C )A. 生产剩余价值;B.实现剩余价值;C. 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21.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 A )A. 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 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22、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B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23、超额利润是CA.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 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4、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A.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 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25、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D )A. 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26.利润本质上是 ( D)A. 成本价格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27、 . 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B )A. 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 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28、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它的利润率一般BA.高于社会平均水平B.低于社会平均水平C.等于社会平均水平D.等于其剩余价值率29.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C)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D .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30、商业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是通过-----A. 剥削商业店员的具体劳动获得的B. 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获得的C. 剥削产业工人的具体劳动获得的D. 剥削产业工人的必要劳动获得的3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A. 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 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C. 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D. 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31、从理论上讲,股票的价格A. 同股息成正比,同利息率成反比B. 同股息成反比,同利息率成正比C. 同股息和利息率都成正比D.同股息和利息率都成反比32、利息的本质是A. 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 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 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D. 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33、土地价格是A. 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 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C.利息的资本化D.地租的资本化3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A. 垄断高价B. 垄断低价C. 社会生产价格D. 市场价格35、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分为A. 分工、协作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B. 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C. 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个阶段D. 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36、.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A.18 世纪末期;B.19世纪中期;C.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7、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A.国际卡特尔 B. 混合联合企业级C.跨国公司 D .国际康采恩38.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39、 .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A. 垄断统治;B.资本输出;C.国际垄断同盟;D.占领殖民地4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A.产业资本;B.金融资本;C.银行资本;D.商业资本41、 .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A. 参与制;B.个人联合;C. 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42、 . 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 合作参与制;B.个人联合;C. 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4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D .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44、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A. 用垄断代替自由竞争;B.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 用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 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4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A. 垄断资本主义B. 国家资本主义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 金融资本主义46、 . 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A. 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B. 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 第三产业的大发展D. 信息产业的兴起4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A. 其社会性质已发生本质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得到彻底解决C. 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D. 其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根本缓解48、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 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 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C. 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 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 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表现形式;2.商品的价值是(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 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3、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正确表述有A. 它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 它指的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 它决定商品的二因素D. 它由商品的二因素决定4、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A. 自发地调 _i5 社会资源的配置B. 促进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C. 白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5、.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 D 、流动资本 E 、生产资本6、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A. 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 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D. 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7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D.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8、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构成要素包括A. 不变资本B. 可变资本C. 剩余价值D. 平均利润9、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A. 劳动时间;B.生产资料的供应时间;C. 正常的停工时间;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10、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A. 划分的根据和标准不同;B.划分的目的不同;C. 划分的意义不同;D.划分的内容不同;1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A.I(v+m)=IicB.I(v+△ v+m/x )=II(c+△ c)C.I(c+v+m)=I(c+ △c)+II(c+△c)D.II(c+v+m)=I(v+△v+m/x)+II(v+ △ v+m/x)1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包括A. 危机阶段B.萧条阶段C. 复苏阶段D. 高涨阶段13、 . 借贷资本的来源包括-----A. 职能资本运动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B. 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C. 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D. 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14、 . 以资本形态划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形式包括A. 借贷资本输出B. 生产资本输出C. 私人资本输出D. 国家资本输出15、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6、战后国内垄断得到迅速发展,这表现在( )A. 垄断财团的实力增长;B.金融资本与国家政权更加密切地溶合;C. 金融寡头的统治进一步加强;D.财团的家族色彩日趋淡薄;E.出现了康采恩这种垄断组织形式17、垄断价格是 ( )A. 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价格;B.由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构成的;C. 垄断组织凭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D. 保证垄断利18、垄断利润的源泉有A. 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 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 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部分价值D. 垄断价格带来的利润19.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垄断价格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按垄断低价买卖的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D.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E.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20、垄断形成的原因是( )A. 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 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C. 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 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三、问答题1、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