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零一二年五月•西安第1章建设背景101.1.区域背景101.1.1.地理位置:101.1.2.自然条件:101.1.3.人口概况:101.1.4.土地利用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经济与产业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历史文脉111.1.8.环境资源11第2章现状分析 (12)2.1.基地现状综合分析122.1.1.自然条件分析122.1.2.建设现状分析122.1.3.景观资源分析122.2.外围环境分析122.2.1.留坝县国民经济概况122.2.2.留坝县旅游发展策划122.2.3.留坝县城市总体规划122.3.旅游市场分析132.3.1.留坝县旅游消费市场综合分析132.3.2.厅城遗址公园客源市场定位132.4.SWOT分析132.5.旅游市场最新发展趋势142.5.1.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142.5.2.散客自驾车旅游时代到来142.6.太平山片区开发项目策划与分析142.6.1.市场导向理念142.6.2.城墙遗址公园的研究142.7.规划依据142.8.游人容量计算142.8.1.容量计算标准142.8.2.游人容量估算152.9.规划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152.9.1.规划目标152.9.2.规划指导思想152.9.3.规划原则15第3章规划构思 (16)3.1.规划思路163.1.1.文化旅游发展思路163.1.2.休闲旅游发展思路163.2.规划定位163.2.1.总体定位163.2.2.形象定位163.2.3.功能定位163.2.4.市场定位163.3.设计策略163.3.1.挖掘地方文化,传承场地文脉——创造活的“文化绿色有机体”163.3.2.游玩、艺术、自然的融合——创造活的“艺术绿色有机体”163.3.3.通过双功能的规划,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163.3.4.村落风貌再塑173.4.规划布局173.4.1.功能分区173.4.2.规划结构183.5.道路交通规划183.5.1.线路规划的基本要求183.5.2.路网结构193.5.3.道路等级193.5.4.停车场规划193.6.视线关系分析193.7.游憩活动项目布置分析193.8.旅游线路组织规划193.8.1.指导思想193.8.2.规划原则193.9.竖向规划203.10.绿地系统规划203.10.1.种植规划原则203.10.2.重点区域的植物配置203.11.风貌规划213.11.1.总体风貌控制导引213.11.2.建筑风貌导引213.11.3.项目规划实施建议21第4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23)4.1.给水工程规划234.1.1.规划依据234.1.2.规划原则234.1.3.用水量估算234.2.排水工程规划244.2.1.规划依据244.2.2.规划原则244.2.3.排污量预测244.2.4.排水体制244.2.5.排水管网布置244.2.6.污水处理254.2.7.雨水量预测254.2.8.雨水管网布置254.3.电力工程规划254.3.1.电力现状254.3.2.规划依据254.3.3.规划目标254.3.4.规划原则254.3.5.用电量及负荷预测254.3.6.电源规划264.3.7.配电线路264.3.8.室外照明系统规划264.4.电信工程规划264.4.1.现状概况264.4.2.规划原则264.4.3.电信规划264.4.4.电信管线规划264.4.5.广播有线电视规划264.5.管线综合规划264.5.1.地下敷设一般规定264.5.2.直埋敷设准则274.5.3.架空敷设27第5章环境保护规划 (27)5.1.现状环境质量275.2.环境质量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275.3.规划执行标准275.4.水源地保护规划275.5.环境保护总目标27第6章节能规划 (28)6.1.现状286.2.规划28第7章防灾系统规划 (28)7.1.防灾现状;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87.1.1.防灾规划28第8章环境卫生规划 (29)8.1.水源地保护规划298.2.环卫设施定额指标与规划298.2.1.环卫设施指标与规划29第9章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技术 (30)第10章分期建设规划 (31)10.1.一期建设项目3110.2.二期建设项目31第11章建设投资估算 (31)11.1.工程建设成本3111.1.1.投资估算依据3111.1.2.工程建设内容31第1章 建设背景1.1. 区域背景1.1.1.地理位置:留坝县地处陕西省西南部,位于汉中市以北、秦岭南坡紫柏山麓。

地理坐标东经106°38´~107°18´,北纬38°17´~33°53´,东西长46.4公里,南北宽67.2公里。

留坝东邻汉中市城固县、洋县,西接汉中市勉县,北靠宝鸡市凤县、太白县,南与汉中市汉台区相连。

316国道(川陕公路)和210省道从境内穿过,县城距汉中市85公里,距西安市367公里。

1.1.2. 自然条件:留坝地处秦岭南麓腹地,境内群峰环绕,沟壑纵横。

由于秦岭山地抬升的主轴偏北分布,故整个地势北高南低。

最高海拔2610.2米(紫柏山主峰),最低海拔585米(青桥驿蔡家坡谷底)。

南部山陵陡峭、河谷深切,多为“V ”形谷,沟地狭窄;北部褒河支流沿线,河谷切割较浅,山势开阔,多为“U”形谷,沟地较宽,形成串珠状的坝。

县境地貌总体上东、西、北三面山岭环抱,中部、南南地势较低,形如簸箕。

可按地貌特点分为:西北部高山区、中部中山区、南部中低山区。

山区多为山垭、沟谷、山洞。

1.1.3. 行政区划:留坝县域总面积1970平方公里,总人口44571人。

全县辖5镇4乡、9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340个村民小组。

留坝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城关镇。

1.1.4.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09年留坝县内生产总值为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 %。

其中,一产增加值15232万元,同比增长8.1%;二产增加值9844万元;同比增长11.5%;三产增加值20238万元,同比增长14.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286元,比上年增长24.0%。

1980年以后,留坝县实行改革,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指定性计划项目减少,多为指导性计划。

虽然财政收入方面留坝的财政收入增加很快,但由于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财政支出大幅增加,收不抵支的状况一直在延续,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009年留坝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489万元,增长2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38万元,增长56.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8元,净增560元,增长22%。

1.1.5.基础设施建设一、道路交通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是大西南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地,也是汉中的北大门;316国道、210省道横贯其中,在沟通川、陕、甘等地交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9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84.65公里,已通公路61个村,不通公路37个村,硬化道路31个村。

形成了以留侯、武关驿、江口、马道等为主的“Y ”字型公路主骨架,以乡村公路为脉络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

城区现有汽车站一个,即汉运司留坝车站,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66.8万人次。

二、市政基础设施50001000015000200002500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单位(元)城关镇武关驿镇留侯镇马道镇江口镇玉皇庙乡青桥驿乡桑园坝乡火烧店乡2009年留坝县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1、电力设施现状留坝县境内有汉中供电局的330kv马汉线通过,县城有汉中供电局所属110kv留坝变电站一座,双电源供电,坐落在城关镇淘沙坝村,占地4.2亩。

主变容量为2MvA×2台,自汉中引入的110KV留汉线全长61.08km,由宝鸡市凤县三叉引入的110KV留三线全长89.00km,线径为120mm2。

该变电站35KV出线有太白部队备用专线留林线和留坝县电力局所属的留江线、留马线,另有为我县供电的10KV间隔4个,分别对留坝电力局所属的城关线、城西线、农庙线、农南线供电。

城关线全长6.60km,城西线全长5.28km,线径为95mm2,农庙线全长65.53km,农南线全长75.94km,线径为35mm2。

2、电信设施现状留坝县邮政业务主要包括函件、包件、汇兑、特快专递、报刊发行、集邮、邮政储蓄、速递、物流、代理及中间业务等。

从总业务量来看,其发展是呈上升趋势。

2009年邮政业务总收入223.6万元,单程邮路总长度314公里,邮政局所6处,从业人数35人。

截止2009年12月底,累计完成邮政业务175万元,邮政储蓄余额达到7138万元,累计净增1000万元。

留坝县邮政网是由邮政局和邮政所二级体系构成的农村网络。

邮政局是具有营业全功能和投递功能的综合局,属邮政企业自办性质;邮政所以营业功能为主,只办理部分邮政业务。

有1个县级局、5个邮政所。

邮运系统和投递系统基本为“运投合一”,各邮政网点间以公路衔接。

3、燃气设施现状留坝县至今为此还未通天然气,现在正在施工建设的天然气管线从汉中市引入留坝县,预计天然气城区气化工程至2015年供应居民约1.2万人和相应的公建商业、工业用户,总用气量约186.04万Nm3/年,其中居民用户85.35万Nm3/年,商业68.34万Nm3/年,工业23.05万Nm3/年,不可预见的9.30万Nm3/年。

1.1.6.历史文脉留坝县历史悠久,先民在此生息迄今已有6000余年。

夏时,本境域为雍、梁二州交界处。

西周时并梁入雍,境域属秦地雍州。

春秋时期,境内由羌人所居。

秦统一后,境属秦汉中郡,因地势险要,后划归陇西郡,统称“故道汉地”。

汉代为汉中郡褒中县地,因境内有“汉张留侯祠”,遂有“留坝”之称。

三国时期,本境成为魏蜀争夺要地。

汉至元代,行政归属多变,尤其在南北朝、五代、宋金时期,本境为南北政权分界处,以今县城南武休关为界,南为汉中郡褒中县地,北为凤洲梁泉县地。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设留坝巡检司,属凤翔府凤州。

清代初,本境沿用明代建置。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汉中府水利通判迁驻留坝,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5)十二月,设置留坝厅。

中华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留坝厅为留坝县,隶属陕西省。

民国3年(公元1914年)1月,废汉中府,设汉中道,留坝县属之。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撤汉中道,直属陕西省。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汉中设为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留坝县属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