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像的动态美学
20060544071 戏影(1)班刘德林【摘要】影像的动态美学相对于影像的静态美学而言。
静态的影像可以理解为一个瞬间的,不连续的画面,人们往往可以比较形象直观的理解影像的含义。
而动态的影像则是连续的,具有一定结构逻辑和叙事逻辑的影像组合。
动态的影像营造一种生活和想象的真实,实现完整的叙事和表意功能。
因此,动态影像有区别静态影像的独特美学。
关键词:时空结构真实
一.动态的影像在荧幕的二维空间营造出接近于现实的立体的时间结构和三维空间结构。
静态的影像是一个动作的瞬间定格。
它的含义仅仅局限于影像画面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当静态影像诉求单一时,往往可以清晰直白的读懂影像的内容,当静态影像诉求多元化或者是比较开放时,往往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抽象思维去理解。
而动态的影像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结构逻辑和叙事逻辑的静态影像的有机组合。
只不过这种静止的影像组合是连续的。
尽管动态的影像分割到最小单位每一帧是静止的影像,但是,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上的原因,动态影像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形成无限接近人的正常动作的假象。
正是影像的模拟真实的动态效果形成了影像中连续完整的时空结构。
动态的影像可以清晰的表现一个完整的动作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在动作的进行过程中伴随着产生了时间的概念,而影像的动态性又必然要求动作的发生依托于一个立体的空间结构。
动态的影像就是把发生在流动的时间结构和立体的空间结构内的一个完整的动作真实再现于二维荧幕之上。
荧幕是平面的二维的。
呈现于荧幕之上的影像理论上讲也是平面化的,二维的。
但是,动态影像通过静态影像连续不间断的组合,形成了动作的完整性和空间的立体性。
总之,动态的影像的美学在于真实的在荧幕的二维空间营造出接近于现实的立体时间结构和三维空间结构。
二.动态影像还原于生活的真实和想象的虚拟真实。
早在电影诞生的初期,动态的影像仅仅是再现生活的真实。
只不过,卢米埃尔兄弟把一个真实的立体的空间结构搬上了荧幕。
《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从名字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动态的影像仅仅是对生活真实的临摹。
而且这些短片在拍摄时连续不断的拍摄,没有运用剪辑,时空结构没有被人为的割裂,可以说早期的动态影像最大限度的还原了生活的真实。
有意思的是,在早期电影观众欣赏《火车进站》时,荧幕上呼啸而来的火车迎面而来,许多观众吓得惊叫,以为荧幕上的呼啸的火车可以冲出荧幕。
当然,随着电影人对电影技术和动态影像本身的探索,产生了蒙太奇。
正是蒙太奇的产生使动态影像还原生活真
实的目的受到了革命性的冲击。
蒙太奇打破了时空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把一个完整的镜头人为了割裂开来。
但是,蒙太奇通过有目的镜头组接给人造成了一个真实的假象。
这种假象的形成是基于人的想象和心里作用。
根据库里肖夫效应:第一个镜头一个人在伦敦的街头行走。
第二个镜头另外一个人在巴黎的街头行走。
第三个镜头两个人在纽约的街头相遇。
当三个镜头组接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发生在同一个时空内两个人的真实相遇。
与蒙太奇相对应的是巴赞倡导的长镜头理论,他人为动态的影像应该是现实的渐近线,通过镜头内场面的调度以保证动态影像的时空真实性。
长镜头虽然尽可能忠实于真实,不人为的割裂真实的时空。
但是,动态的影像是一种艺术创作而不是对生活过程的完整的记录,长镜头显得有些拖沓。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广泛用于电影之中。
此时,动态影像的再现的不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对未来想象的虚拟真实。
因为数字技术营造了区别于现实的空间结构,制造了生活中不存在的生物,在假设的语境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环境设置。
当然,这种真实具有很强的假定性和想象性,而技术的巨大进步是保证真实可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