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说课课件
阿里山
玉山 日月潭
国父纪念馆
台湾故宫博物院
美丽富饶的宝岛
• 旅游资源 • 森林 • 矿产 • 农产品
教师画出板图,由学生通过 看图说出台湾主要的农矿产品和 森林的分布地,了解台湾丰富的 物产和资源,并在教师引导下分 析其原因。
北回归线
分析台湾树种十分丰富的原因:
“祖国的宝岛”(物产丰富) “东方甜岛”
第三节
祖国神圣的领土
— 台湾省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八年级地理下册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中国地理进入区域学 习的第二个层次——省级区域。 台湾省作为省级区域学习的一个 代表,是有其特定的意义的。学 习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 样一个观点,即台湾省的归属问 题,其次才是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部分 • 海峡两岸地缘相连、血缘相亲、语言 相近、文缘相承 • 早日实现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台湾省概况
• 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
最大的岛屿。 • 人口2200多万。 • 北回归线穿越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 气候。 • 资源和物产丰富多样。 • 经济发展迅速。
美丽富饶的宝岛
• 旅游资源 • 森林 • 矿产 • 农产品
学生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认 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o 6.5小时
7.5小时
260km
两岸联系:
看图量算:基 隆-福州,高 雄-厦门各相 距多少km?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 北就两岸海运、空运、邮政、食品安全等议题签署四项 协议。
台湾的归属
•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
内容解析
教材从自然概况的描述转到 对经济活动的分析,很好的迎合 了新课标强调人地关系这条主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我国台湾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资源 以及经济发展特点。培养对信息的提取加工能 力,并锻炼其绘图技能。 2、过程与方法: 查阅资料讨论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关系; 开展探究总结台湾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启发引导法
图像信号法
指导自学法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 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
识的能力。具体采用以下学法: 观察分析法
教学过程
技能练习法 合作学习法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 能够说明台湾省是祖国神圣
领土的相关资料,并从地缘、 血缘、历史文化渊源三方面 进行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
想一想
1、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什么?
台湾海峡
2、“我在这头”中的“我”是指什么?
台湾
学生看台湾省地图,利用 已有的地图知识用较熟练的地 理语言讲解台湾省的范围和位 置。
范围与位置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 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教材分析
我来说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我来做
共同解疑
教学过程
合作愉快 练习提高 巩固知识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后来啊
——余光中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物 产是 (
B )
B、樟脑
D、椰子
农业和农 产品加工
A、蔗糖
C、香蕉
4.台湾的经济类型是由以(
)
为主转变为(
出口导向
)型经济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祖国神圣的领土 — 台湾省
一、自然环境
范围与位置 归属 概况
旅游资源、森林、矿产 农产品
二、资源与物产
三、经济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并引起对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
强烈盼望。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节内容,应该在明确台湾是祖国 神圣领土的基础上去了解它的自然和人文地 理知识。 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台湾的经济特点 难点:台湾资源和物产丰富的原因。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1.台湾工业分布城市 2.台湾工业分布特点 3.台湾工业分布原因
台湾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进口——加工——出口” 型经济
第三产业产值逐年提高
巩固练习
1.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的是:(B ) A、广东 B、福建 C、江苏 D、浙江 2.台湾省的气候属于 (D ) A温带海洋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盛产甘蔗) (盛产亚热带水果) (森林树种丰富)
美 称
“水果之乡” “森林宝库”
“东南盐库”(丰富的盐业和渔业资源) “海上米仓”
(盛产稻米)
出口导向型经济
农产品
工业产品 农产加工品
台湾发展工业的优势和条件
• 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 • 海岛多港口 • 吸收外来资本 • 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看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