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胸腰椎骨折分类历史进程优秀课件
胸腰椎骨折分类历史进程优秀课件
ⅡE型:因侧方暴力致 伤,可累计上下终板
• Ⅲ型屈曲牵张骨折(汽车安全带骨折) 该型 系因后中柱受牵张力作用所致,前柱一般完 好。
ⅢA型:骨折通过一节椎体 ⅢB型:骨折通过一节椎间盘和韧带 ⅢC型:骨折涉及到两个节段,伤及中柱骨质 ⅢD型:骨折涉及到两个节段,伤及中柱韧带和椎间盘
ⅢA型:骨折通过一节椎体
• 法国的Roy-Camille、Saillant的三柱概念 • 认为中柱除椎体和椎间盘的后1/3以外,尚应包括椎弓根、
关节突。中柱的范围较广,而后柱仅指关节突后方的椎弓, 包括椎板、横突、棘突。
• 公认中柱是维持脊柱骨折稳定的关键。
Denis 分型:
• 1.轻型损伤:单纯的关节突骨折、横突骨折、 棘突骨折和椎弓根骨折
ⅢC型:骨折涉及到两 个节段,伤及中柱骨 质
ⅢB型:骨折通过一节椎间盘和韧带
ⅢD型:骨折涉 及到两个节段, 伤及中柱韧带 和椎间盘
• Ⅳ型骨折脱位型 该型系因受压缩、牵张、旋 转或剪力作用所致的三柱损伤。
ⅣA型:系屈曲-旋转外力所致。损伤可通过椎体或间盘 ⅣB型:该型骨折可导致上位脊椎向前滑脱,而下位脊
• A型为椎体压缩类损伤,包括压缩骨折(A1)、分离 型骨折(A2)、爆裂骨折(A3);
• B型为牵张性双柱骨折,包括韧带为主的后柱损 伤(B1)、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B2)、经椎间盘前 方损伤(B3);
• C型为旋转性双柱损伤,包括A型骨折伴旋转(C1)、 B型骨折伴旋转(C2)、旋转一剪切损伤(C3)。
• 三柱概念是从双柱概念衍生而来的。 • 关于脊柱的三柱理论还有不同的分类概念,
尤其是中柱划分存在着差异。 • 这导致了临床对损伤范围判断的不同,结果
也影响了骨折稳定性的判断和分类的划分。
• Denis • 前纵韧带、前半椎体和椎间盘作为前柱, • 后半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作为中柱, • 椎弓、关骨折,后柱 也可被波及
ⅡA型:骨折累及上下两个终板 ⅡB型:骨折累及上终板 ⅡC型:骨折累及下终板 ⅡD型:在A型基础上又有旋转暴力作用 ⅡE型:因侧方暴力致伤,可累计上下终板
ⅡA型:骨折累及上下两个终板 ⅡB型:骨折累及上终板 ⅡC型:骨折累及下终板
ⅡD型:在A型基础上 又有旋转暴力作用
胸腰椎骨折分类历 史进程
• Boehler于1929年最早提出胸腰椎骨折分类, 即:
• 压缩型骨折 • 牵拉屈曲型骨折 • 牵拉伸展型骨折 • 剪力型骨折 • 旋转型骨折。
• 1938年,Watson-Jones又分类为 • 单纯楔形骨折 • 粉碎性骨折 • 骨折脱位 • 并首次提出完整的后方韧带复合体(PLC)对脊柱稳
椎向后滑脱,并导致上位脊椎小关节骨折。
ⅣC型:双侧小关节脱位,三柱受累。
ⅣA型:系屈曲-旋转外力 所致。损伤可通过椎体 或间盘
ⅣB型:该型骨折可导致上位脊椎向前滑脱,而下 位脊椎向后滑脱,并导致上位脊椎小关节骨折。
ⅣC型:双侧小关节脱位,三 柱受累。
• Magerl等于1994年在Holdsworth的双柱理 论基础上,承继AO学派长骨骨折的3-3-3制 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3类9组27型,多 达55种。
• 2、后方韧带复合体在张力,旋转和移位时 撕裂
• a 韧带完整 0
• b 可疑或不确定 2
• Magerl的AO分类虽优于大多数分类,但仍 被认为较为繁琐,且可信度一般。临床应 用较为困难。
• 而且,AO分类既没有给出骨折稳定与否的 具体评判标准,也没有包含神经功能障碍 分级,仅依靠推测来判断每种骨折亚型有 无不稳。
• 美国的脊柱创伤研究会(the Spine Trauma Study Group,STSG),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 胸腰椎损伤的分型方法---胸腰椎损伤评分 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 TLISS)
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TLISS)
• 该系统包括损伤机制,后方韧带复合体, 神经功能三个方面评定。
•1、损伤机制:
•a 压缩性骨折 单纯压缩 1 侧方成角大于 15度 1 爆裂 1
•b 侧方移位或旋转 3
•c 牵张 4
•应用最严重的节段进行评定,并将损伤机制相叠加,例 如,牵张型损伤合并爆裂骨折但不伴有侧方成角,则损伤 机制评分为1(单纯压缩)+1(爆裂)+4(牵张)=6
• 2.重型损伤:
• Ⅰ型压缩骨折 仅涉及前柱,中柱完整,后柱可无 损伤,也可有牵张损伤。
ⅠA型:骨折累及上下两个终板 ⅠB型:骨折累及上终板 ⅠC型:骨折累及下终板 ⅠD型:骨折仅导致前侧骨皮质挤压,上下终板完整
ⅠA型:骨折累及上下 两个终板
ⅠC型:骨折累及下终板
ⅠB型:骨折累及上终板
ⅠD型:骨折仅导 致前侧骨皮质挤 压,上下终板完 整
柱。
• McAfee 等将三柱概念修改为 • 前纵韧带、前2/ 3 椎体和椎间盘为前柱, • 后1/ 3 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为中柱, • 后柱不变。
• 其后Ferguson 和Allen 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 • 前纵韧带、前2/ 3 椎体和椎间盘为前柱, • 后1/ 3 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和椎弓为中柱, • 关节突、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为后柱。
定有重要作用。
• 1949年,Nicoll将胸腰椎骨折分类 • 前方楔形骨折 • 后方楔形骨折 • 骨折脱位 • 椎弓骨折 • 并认为棘间韧带的完整对脊椎稳定性最为重要。
• 1970年,Holdsworth首次提出爆裂骨折的概念 • 将胸腰椎骨折分类为 • 前方压缩骨折 骨折脱位 • 旋转骨折脱位 伸展骨折脱位 • 楔形压缩骨折 爆裂骨折
• 并提出双柱理论,认为对脊柱稳定最重要的是整 个后柱体系的完整。
• 1983年,Denis将胸腰椎骨折分为4种类型, 16个亚型。
• 并提出三柱理论,认为中柱是脊柱稳定最 重要的结构。
• Denis 分类影响广泛而深刻,它几乎圈定了 其后的胸腰椎骨折分类的框架。
Denis的三柱学说
关于三柱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