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腰椎骨折分类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胸腰椎骨折分类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D卸iels Art}IIIrM,Han RA.Variabilityin ra慨0f aIthrodesisfor p撕ents
witll thoracolu|fIb_ar
术是首选方法,最近有学者开始对非融合手术方法治疗胸
腰椎骨折的优点和潜在缺陷进行量化。14|。短节段固定,少
数椎体融合、长节段固定有限融合和随后的内固定取出、
椎骨折的损伤机理、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
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每一阶段的改 进均基于对胸腰椎损伤了解的增强。传统胸腰椎骨折的 分类具有局限性,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尤其不能指导胸腰 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本文对胸腰椎骨折不同分类系
治疗。Vaccaro等认为,影响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选择最重
完整资料的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评 分法进行评价。采用后路手术132例,前路手术68例。脊
髓损伤采用F瑚kel分级,A级4例,B级ll例,c级10例,
D级19例,E级156例。对156例无神经损伤者进行功能
评价:优112例,良32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92.3%。
术后F砌kel分级,A级4例,B级0例,C级4例,D级15
1.3脊柱载荷分享评分
脊柱不稳定所导致神经损伤的评估,这是决定后续治疗的
重要因素H。。。
1.2
1994年,Mccomack等提出脊
柱载荷分享评分标准,对脊柱骨折的治疗及手术方案的制 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o。该评分包括3项内容,即椎 体粉碎程度、骨折片移位程度、后凸畸形,3项得分相加,分
TLIsS/TLIcs系统2005年Vaccam等提出一种新的
2011年10月 第37卷第5期
JOURNAL
现代临床医学
OF MODERN
OcL 201l VoL 37 No.5
CUNICAL
MEDICINE
[文章编号]1673一1557(2011)05一0327—03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志码]A
胸腰椎骨折分类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李鹏,李开南,邱利杰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81)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近年发病率呈上
张振武等抽取应用改良法制定手术方案的200例具有
计学意义,但非融合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Ⅲ1。 目前也有学者单独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外伤性胸腰椎 骨折,于骨折椎体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改善前柱高度 及椎体骨折后负重能力,可不采用内固定物。但也存在许
多问题,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充填,因阻隔作用和异物 反应干扰了其愈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强化椎体对脊柱生 物力学具有负面作用,如术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口“。 2.4微创手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与手术器械的发展,微创
等在McC咖ack脊拄载荷分享评分法的基础上制定新的
评分法(称改良评分法)¨…:①后凸畸形(后凸角<150者1 分,15。一25。者2分,>250者3分);②椎体压缩程度(椎体 压缩<30%者1分,30%一60%者2分,>60%者3分); ③椎管内骨块占位(骨块占位<30%者1分,30%一60%者 2分,>60%者3分)。3项内容评分相加即为改良评 分H¨。改良评分法≥7分者:若伤椎位于L。或以上,后柱 结构完整,不伴有脱位,骨质良好,首选前路减压、植骨、内
0.176)。TLIcs系统诊断准确率为95.11%,敏感性
87.15%,特异性96.18%。得出结论:TuCS分类系统具有 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使用简单,易于掌握,此方法对
性结构损伤和神经结构损伤看作两个独立的系统分开评
定。这些分类系统强调了对脊柱稳定性的评估,但忽视了
于胸腰椎损伤的评估较全面和准确,可以作为患者临床治 疗选择的依据一一。
伤:骨折机理、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及后方韧带复合体结构的
念的基础上提出将胸腰椎骨折分为4大类。①A类:压缩 性骨折;②B类:爆裂性骨折;③c类:安全带型骨折;④D 类:骨折脱位。B类又分为5个亚型:①上下终板型;②上 终板型;③下终板型;④爆裂旋转型;⑤爆裂侧屈型。c类
骨折分为骨折线单水平型和双水平型,每型又有骨性损伤
架。20世纪90年代以来,鉴于已有的胸腰椎骨折分类的 缺陷,AO学派和美国骨科权威性机构相继推出自己的分
类法。Magerl等以双柱概念为基础,承继AO学派长骨骨
折的32323制分类,将胸腰椎骨折分为3类9组27型多达 55种旧1。主要包括:①A类——椎体压缩类;②B类—— 牵张性双柱骨折;③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A类又分 为3个亚型:①A1——挤压性骨折;②A2——劈裂骨折;③ A3——爆裂骨折。B类分为3个亚型:①B1——韧带为主 的后柱损伤;②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③B3——由 前经椎间盘的损伤。C类分为3个亚型:①cl——A类骨 折伴旋转;②C2——B类骨折伴旋转;③c3——旋转剪切
用;目前TUSS/1'LIcs系统代表着胸腰椎骨折分类的新进
2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 目前骨科医生治疗胸腰椎骨折常用的方法是经典的 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8],常涉及节段是否融合的问 题,一般认为融合术后会增加邻近节段的退变和假关节的
出现¨引。因此稳定而不融合或融合尽可能少的椎体的手
展,它将骨折与神经功能状态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具有全面 性及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同时能指导临床治疗。
分,拆除内固定后恢复非融合节段(与病椎非相邻节段)的 运动㈣。 2.3短节段固定非融合术临床资料显示与短节段固定
加融合术相比较,两组后凸矫正度数的丢失程度差异无统
松,或伤椎位于下腰椎,宜选前路减压及后路固定。改良 评分法4—6分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复位固定。对于部分前 中柱压缩>50%的患者,伤椎高度恢复后所留空腔采用经 椎弓根植骨或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填充。
要的两个因素是1'LICS三大因素中的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 构的完整性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其基本原则是:对有 不完全神经功能损伤且影像学检查证实压迫来自椎管前方
统与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1.1
国内常用的AO分型和Den常需要前路减压;对有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破坏 者,通常需要后路手术;对两种损伤均存在者通常需要前后 路联合手术。TLISS评分系统采用三大因素评价胸腰椎损
jn
tlle cJass访calion
短节段固定加融合术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仅固定
骨折椎体上下节段的椎体(短节段固定),这样可以保留术 后脊柱活动度的同时良好稳定骨折,恢复脊柱弧度。其主
328
acutetIIo眦oIuⅡIbar spi|Ialinj面es[J]-Spine,1983,(8):817—831. [3]Maged F,Aebi M。Genzbein sD,et aI.A comprehe弛iVe cl蛳mcali佣of tIIo眦ic
手术或非手术治疗,≥5分建议手术治疗。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测试rI'LISs和TLICS的可靠性与有 效性哺。91。孙天胜等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48例,均行胸腰
和软组织性损伤之分,合为4型。D类则有3型:①屈曲旋 转骨折脱位;②剪力性骨折脱位;③屈曲牵张性骨折脱
位怛J。Denis分类几乎圈定了其后的胸腰椎骨折分类的框
现代I临床医学
JOURNAL 0F MODERN CUNICAL MEDICINE
2011年lO月 第37卷第5期
节段固定物失败的可能性越大。根据评分结果,作者建议 4—6分行后路手术,≥7分行前路重建。2002年,张振武
要优点为:三柱固定;固定节段短,最大限度保留脊柱的运 动功能;通过撑开起到间接复位、减压的作用;可经椎弓根 或后外侧直接减压;可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埽1。由于经后
损伤。包括AO和Denis系统在内,其局限性在于把脊柱骨
椎X线、cT、MRI检查,根据TLICs系统进行评定,3个月后 进行再次评估。计算TUCS亚类Kappa系数位于中度和较
高可靠性之间(0.143—0.172)。TLICs系统可重复性的 Kappa系数则位于中度和较高度可重复性之间(0.155—
升趋势。近年来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胸腰
TUcs)”。。该系统引入了3个相互独立的变量:①骨折的 形态学特点;②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性;③神经功能损伤程 度。每一变量作为一个大类根据损伤的严重性又细分为不 同的亚型并赋予数值。综合得分≥5分者应考虑手术治
疗,≤3分者考虑非手术治疗,4分者可选择手术或非手术
微创手术固定都是限制融合范围的技术,是胸腰椎骨折常 用的手术方式¨“。
2.1
spinehactur∞w油卸d
without
associated
n伽mIo百c
injury[J].spine(Phih Pal976),2007,32(21):2334—2338.
[2]‰i8
of
F.1'le thfee oDlu瑚spj鹏alld如si印j6c粕ce
例,E级177例。27例按改良评分应行前路手术而行后路 手术患者中,4例术前椎管内占位严重且伴神经损伤者,末
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基本无恢复,椎管内占位骨块畸形愈
手术的理念已被应用到胸腰椎骨折手术中。虽然微创椎弓 根螺钉内同定技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疼痛
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治疗效果,但由于微创手术对伤 椎整复作用欠佳,内固定器械选择范围小,技术要求高,横 连杆植入困难,所以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证较 窄,仅适用于单纯压缩性骨折、Chance骨折和后柱结构破
固定手术;若后柱结构有破坏或伴脱位,年龄偏大、骨质疏
路椎弓根复位后椎体内遗留骨缺损,缺乏充分的前柱支撑, 可导致术后远期矫正度数的部分丢失,特别是严重粉碎性
椎体骨折患者表现尤为突出。 2.2长节段固定联合短节段融合术长节段固定是将椎
弓根螺钉植于骨折椎体上、下各2个以上椎体,以保持更好
的椎体高度及实现角度的矫正。为避免发生多个椎体融 合,术中仅能融合病变椎体与上下相邻椎体节段的运动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