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 单元 体,其特点是以血缘为纽带,“家国一体” 主旨 (2)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其 特点是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纲要求
课标提示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3.影响
(1)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
域,形成了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百年强 国。
独立性 ,随着诸侯 (2)后期:因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_______
国势力的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知识点三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 权力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在_____ 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 2.含义:宗法制是用_____ 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系的认识。
答案 关系。 二者存在君臣关系、大宗和小宗关系、等级从属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深度思考]
古代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国同构”
(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 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 (2)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 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 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 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史料三 ③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 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④方伯。 ——《史记· 周本纪》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注】①“姬姓”属于王族。 【注】②意指限制诸侯势力,维护周天子权威。 【注】③说明周王室衰微。 【注】④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来泛指地方长官。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主干知识整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核心考点突破
解析
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的安全,而且材料也没有
体现扩张疆土,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分裂割据 局面,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初期状况,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
“容其民”“自守”等信息可以看出分封制对诸侯的领土和
人口有一定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政治 状况,与小农经济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C
⊙宗法制的两对关系 两对 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
关系
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
[观点术语]
⊙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但侧重点
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宗法制重
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 制,构成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2.(2015· 河北邢台模拟)《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
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 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主干知识整合
答案
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时间推移,血缘纽带
难以维系;井田制瓦解,失去经济基础。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深度思考]
多角度认识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封地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居富 庶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 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姬姓亲族 为分封主体的特 1.史料一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以_________ 点。 等级 制度。 史料二体现了西周分封制的实质是一种_____ 分封制 走向崩溃,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 史料三反映了________ 面。 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的 主要原因有哪些?
统治的稳定。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跟进题组]
1.(2015· 河北保定模拟)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 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 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 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 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
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解析
从题干中“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
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的信息可知,辛之所以能继承王
位,在于其嫡长子的地位,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题 干中“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 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的信息可以看出 商末推崇嫡长子继承制,“立子以贵不以长”,故B、C项 正确,不符合题意;从题干信息“少子辛为帝”可得出商代 已有父死子继制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嫡长子继承制 。 3.最大特点:______________
4.内容 (1)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3) _____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A.南向北房
C.西厢房
B.东厢房
D.北向南房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解析
北方四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
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做倒座,四合院住 房分间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 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 儿住后院,各不影响,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 意,故B、C、D项错误。 答案 A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知识点二
西周的分封制
王室 。 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_____
2.概况
王族 、功臣和古代 (1)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_____ 帝王的后代。 (2)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再分 封。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 (3)义务:诸侯为周天子_________ 和朝觐述职。
答案
B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要点二
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宗法制 [史料研读]
主题
宗法制的含义、特点以及遗存
史料一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史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②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
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 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③亲贵合一 和④裙带作风, 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 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石培华《中国历史纵横》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2.(2015· 湖南怀化模拟)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 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 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
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
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 辈应居住在 ( )
利于_________ 统治集团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易错易误]
⊙封建的概念具有双重性
⊙嫡长子与长子
宗法制下只有嫡妻所生的大儿子即“嫡长子”才有资格继 承王位。而“长子”有可能是妻生,也有可能是妾生。前
者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而后者则没有资格继承王位。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的政治权力,加
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跟进题组]
1.(2015· 河南郑州模拟)“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
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
心观点是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 )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注】①体现家庭本位和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特点。
【注】②意指在封建社会宗法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已不复 存在,但其观念影响深远。 【注】③指国家政权与血缘家族组织紧密结合。 【注】④比喻利用亲属关系图私利的腐败行为。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血缘 关系为核心的特 1.史料一说明宗法制以家庭本位和_____ 点。 史料二反映了宗法观念和传统影响下封建宗法政治强调 理性 、经验守旧的主要特色。 等级制和反对_____ 2.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 思想依然存在,试举例说明。 答案 一方面是尊祖敬宗、“忠”“孝”观念和“家国”意
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干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知识点一
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的承袭 王位世袭制 :王位传承实行_________ 父子相传和 (1)沿用夏朝的___________ 兄终弟及。 神秘 色彩。 (2)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_____ 2.行政管理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_______ 侯和伯 ,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单元主题概览 商周 形成了以分封 制和宗法制为 代表的早期政 治制度体系, 核心 将政治隶属关 内容 系与血缘关系 结合起来,形 成“家国一体 ”的政治框架 秦汉 中央集权的确 立和巩固时 期。秦朝在全 国范围建立了 中央集权制 度;西汉通过 解决“王国问 题”,巩固了 中央集权 隋唐宋元 古代政治制 度形成了成 熟的体系: 包括以三省 六部制为核 心的中枢权 力机构、以 科举制为主 的选官制度 明清 君主专制空前 强化阶段。明 代废丞相权分 六部,设内 阁;清代设置 军机处,专制 皇权发展到顶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