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夏商王位世袭制和行政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
(2)、掌握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被封的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产生的影响和兴衰;
(3)、掌握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对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理解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同一历史阶段相关政治制度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王位世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2
三、
1.
2
1.
2.
1.
2.
3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前言:古代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总体线索。

基本线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专制一步步强化;两大阶段:夏至春秋战国(早期)
与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着眼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内部的关系(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2、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图片——“鼎”,让学生讨论“鼎”的象征意义,引入第一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讲授新课: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特点:(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开创者:夏禹第一个王朝(前2070年)
特点:国家机器——“家天下”
形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商朝)
(2).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师(职责)
地方上:封侯、伯义务:纳贡、征伐
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响。

思考题:
1、夏商时期的相权状况意味着什么?(分别与禅让时代和秦之后的王朝相比)
2、侯、伯有几重身份?既是隶属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国的首领(双重身份)
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
度?
(2)
(3
3
4
1
A.
C.
2、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度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长子
4、孔子说:“殷因于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5、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时期的?
十、课后反思:
本课分析较透,内容处理较为恰当。

教学操作体现了教学设计,但时间把握不太好(留下了一些尾巴)。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发挥较好。

理论分析到位,学生掌握较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