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医学-第四章 苯、刺激性窒息性气体

预防医学-第四章 苯、刺激性窒息性气体


【预防】
用不含或少含苯的物质代替,改革工艺,控制或降低生产 环境中苯的含量:如制药工业以酒精代苯作萃取剂,印刷 工业以汽油代替苯作溶剂;改革制鞋工艺,用无苯胶,不 用含苯的氯丁胶;静电喷漆、自动淋漆可减少笨接触。
通风排毒+卫生保健措施:劳动卫生现场调查,监测空气 中苯的浓度。戴口罩。
健康监护:就业前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就业禁忌症,各种 血液病、月经过多、血象低等苯作业禁忌证。定期体检 0.5-1年一次,并重点查血象。
根据职业禁忌证, 应调离苯作业岗位
b.血小板计数波动于(60-80)×109/L;
c.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女性低于
3.5×1012/L ;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
女性低于110g/L;
d.周围血细胞计数增高,出现幼稚或形态不正常的
血细胞。
轻度中毒 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如白细胞计数持续 一般可从事轻工作
3、血液及造血系统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网织、碱粒、点彩)
4、肾脏损害 肾小管,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磷酸盐尿
5、其他 月经失调、流产、精子畸形、母源性铅中毒等
【诊断及处理原则 】
铅中毒分级
诊断标准
处理原则
观察对象
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临床表现①尿铅≥0.34 μmol/L (0.07mg/L)或0.48μmol/24h(0.1mg/24h);②血铅 ≥1.9μmol/L (400μg/l);③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 ≥1.45μmol/L(0.3mg/L) 而<3.86μmol/L(0.8mg/L)者
继续原工作,3~6 月复查一次。
①血铅 ≥2.9μmol/L(600ug/L)或尿铅≥0.58μmol/L(0.12mg/L)
a.尿ALA≥61.0μmol/L(8mg/L)
b.FEP ≥3.56μmol/L(2mg/L), 轻度中毒 c.ZPP≥2.91μmol/L (13.0μg/gHb)
治愈后可恢复工作, 不必调离铅作业。
3、吸收与分布
大多数有机溶剂吸入后有40%~80%在肺内滞留; 有机溶剂多具脂溶性,故摄入后多分布于富有脂肪的
组织; 由于血-组织膜屏障富含脂肪,故有机溶剂亦分布于血
流充足的骨骼和肌肉组织; 肥胖者接触有机溶剂后,在体内蓄积量增多、排出慢 大多数有机溶剂可通过胎盘,亦可进入母乳,从而影
(3)其它---皮肤脱脂、干燥、皲裂、过敏性湿疹
苯中毒中性粒细胞改变
中毒颗粒
空泡形成
诊断
急性:
①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史; ②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表现。
慢性:
①较长时间接触苯作业史 ②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调查资料 ③造血功能障碍
【诊断及处理原则】
苯中毒分级
诊断标准
处理原则
观察对象
苯作业人员的血检有以下改变之一,3个月内每1~2周 复查一次仍无好转,且找不到其他原因: a.白细胞计数波动于(4-4.5)×109/L;
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常有 或半日工作
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中度中毒 多有慢性轻度中毒症状,并有易感染和(或)出血倾向。 根据病情,适当
符合下列之一者:
安排休息
a.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
b.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伴有血小板计数低于
呼出(50%) 在体内氧化(40%) 蓄积体内(10%)
对苯二酚← 酚 → 邻苯二酚 分布于骨髓、脑、神经系统
与硫酸根/葡萄糖醛酸 结合
产生毒作用
尿排出 (尿酚在接触后3h ,>10mg/L---苯吸收)
2、毒作用机制
1)干扰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生长与分化调节
苯的代 谢产物
降低骨髓基质造血正控因子 (IL-1、IL-2)水平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公共卫生学院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科技楼B428
本节内容:
铅中毒 有机溶剂 窒息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
学习指南:
1、理化特性 2、接触机会 3、毒理 4、临床表现 5、诊断 6、处理原则 7、预防
铅中毒
“20世纪戒烟,21世纪戒铅”
锡箔作坊使浙江2千儿童铅中毒
【理化特性】
6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
重度中毒 出现下列之一者可诊断重度中毒:
全休
a.全血细胞减少症;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白血病
【治疗】
(1)急性中毒: 1)迅速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的场所,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皮肤 2)葡萄糖醛酸或VitC
(2)慢性中毒:同内科,重点是恢复造血功能, 如给予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等
消耗大量钙和锌,患 者出现疲劳、乏力、 食欲不振等
2、对症治疗 铅绞痛发作时,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皮下注射阿 托品, 以缓解铅绞痛。
3、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等。
4、预防
降低铅浓度:加强通风、加强工艺改革、控制熔铅温度、 无毒和低毒代替铅等。铅烟浓度0.03mg/m3,铅尘 0.05mg/m3;
必须调离铅作业,给 予积极治疗和休息
【治疗及预防】
1、驱铅治疗 首选药物为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 0.5g~1g加 入10% 葡萄糖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 4天为一疗程。间隔3~4天重复用药。(二巯基丁二 酸钠)
过络合综合症
CaNa2-EDTA
Ca、Zn
稳定络合物
2、非职业性接触 铅壶烫酒 过量使用或滥用含铅药物 食用铅化合物污染的食物
汽车尾气
家庭装修不当、彩色塑料 玩具以及使用含铅量超标 的化妆品等
【毒理】

60%呼吸道排除
尘 、 烟
呼 吸道
40%血循环
10% 血浆蛋白结合 游离可溶性磷酸氢铅
90%红细胞结合


酸碱平衡失调 磷酸铅
磷酸氢铅
(1)急性中毒----(短时 高剂量)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 麻醉作用 兴奋.欣快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神志模糊
(2)慢性中毒----(长期 低剂量) 表现为造血系统的损伤 神经系统 中毒性类神经征(早) 造血系统 白细胞 血小板 全血系统
中性粒 出血倾向 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相对
白血病
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定为致癌物
d.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②诊断性驱铅试验:
尿铅≥3.86μmol/L(0.8mg/L) 或4.82μmol/24h(1mg/24h)
中度中毒
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腹绞痛; b.贫血; c.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治愈后可恢复工作, 不必调离铅作业。
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铅麻痹; b.中毒性脑病
刺激性气体中毒
掌握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特点 掌握引起中毒性肺水肿的机制及临床分期
刺激性气体
概述
概念: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es)是
对皮肤、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作用的一 类有害气体的统称。
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二甲酯等。
一、接触机会
32
新疆部分鞋厂用三无粘合剂 女工苯 中毒致死(图)
农村市场成为劣质产品重灾区。
夺命毒鞋肆虐新疆
疑装修油漆惹祸 4发廊妹苯中毒
随着乡镇个体的皮 鞋、皮件、箱包制 造业的蓬勃发展, 苯中毒屡有报道
工作在有毒 环境的刷胶 工人
制鞋厂女工
【毒理】
1、吸收、分布和代谢 苯(蒸气) 呼吸道 吸入 (皮肤吸收少量 消化道吸收意义不大)
响胎儿和乳儿健康。
4、生物转化与排出
不同溶剂的代谢程度各异,有些可充分代谢,有些则 几乎不被代谢。生物转化对毒作用起重要作用。
体内溶剂主要以原形物经呼出气排出,少量以代谢物 形式经尿排出。
多数有机溶剂的生物半衰期较短,从数分钟至数天, 故生物蓄积不是影响毒作用的重要因素。
苯(benzene,C6H6)
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严禁车间内吸烟、进食; 饭前洗手,下班淋浴;湿式作业;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 铅浓度和设备检修;定期体检;调离妊娠及哺乳期女工;
职业禁忌证: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solvent
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1.可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
头痛 乏力 肌肉关节酸痛 失眠 食欲不振 (2)周围神经病(感觉 运动 混合)
手套、袜套样改变; 握力下降、伸肌无力、伸肌瘫痪、腕下垂或足下垂; (3)中毒性脑病---癫痫样发作
中毒性类神经征:头痛、全身无力、睡眠障碍、 食欲不振、肌肉和关节酸痛
周围神经病
感觉型:肢端麻木,手套或袜套 运动型:握力↓,伸肌无力, “垂腕” 混合型:有感觉障碍,又有运动障碍
有机溶剂多易挥发,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 具脂溶性,与神经组织亲和,有麻醉作用; 有水溶性,可经皮肤进入体内; 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如汽油、乙醇; 有些则属于非可燃物,用作灭火剂,如卤代烃类化合物
2、化学结构
可以按照化学结构将有机溶剂分为若干类, 同类物的毒性趋于相似。
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 带有不同的功能团(卤素、醇类、酮类、乙 二醇类、酯类、羧酸类、胺类和酰胺类)。
活化骨髓成熟WBC,产生高水 平的造血负控因子(TNF-a)
造血干细胞 功能抑制
造血功能障碍
2)DNA损害
苯的代 谢产物
DNA共价结合
DNA氧化性损害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再障、白血病
3)苯的代谢产物氢醌与纺垂体蛋白共价结合抑制细胞增殖 4)ras、c-fos、c-myc等癌基因被激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