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窒息性气体指经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窒息性气体指经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窒息性气体指经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可分为:(1)单纯窒息性气体:其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由于它们的存在可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导致机体缺氧窒息。

例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

(2)化学窒息性气体: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常见的有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氢等。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和高于爆炸上限浓度时,既不爆炸,也不着火。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