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单元】
甘戊与船夫
【原文】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曰:"河水间②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shuì)乎③?"甘戊曰:"不然(这样),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④敦厚⑤,可事主⑥,不施⑦用兵;骐骥騄駬⑧,足及⑨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还、竟)不如小狸(10);干将为利(11),名闻天下,匠人以治(12)木,不如斤斧(13).今持楫(14)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shèng)之君、万乘(shèng)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原文】中(11)--(14)为注释序号)
【注释】①甘戊(wù):人名,战国时说客。
②间:隔断。
③能为王者说乎:能够对国王游说吗?④谨愿:谨慎老实。
⑤敦厚:诚实厚道。
⑥可事主:可以为主人(国君)办事。
⑦施:会。
⑧骐骥騄(lù)駬(ěr):四种名马。
⑨及:达到。
(10)狸:山猫;此指猫。
(11)干将为利:干将是锋利(的宝剑)。
(12)治:此指砍、削。
(13)斤斧:斧头;斤是斧的一种。
(14)持楫:拿着桨。
【译文】甘戊(wù)出使到齐国去,要渡过河。
船夫说:"河水(把你)隔断了,你连自己渡河都不能,还能对称王的人游说(yóushuì)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懂得其中道理!物各有长短:谨慎老实忠厚(的人),可以为人主干事,(但)不会用兵:骐骥騄駬(lù ěr)是日行千里的好马,(如果)放在宫室里让它捕鼠,还比不上小猫;干将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如果)工匠拿它劈削木头,还比不斧头。
如今拿着桨一上一下随着流水前进,我不如你;游说小国或大国的国君,你也不如我。
"
1.才行罕全
【原文】
人之才行[品行],自昔罕(少)全。
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取)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憎爱,趣[志向]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圣明如伊尹、周公(两人均为周朝名臣)],贤如黑、杨[指墨翟与杨朱],求诸(之于)物议[众人的评论],孰免讥嫌?
【注释】①行:品行。
②趣:志向。
③圣如尹、周:圣明如伊尹、周公(两人均为周朝名臣)。
④周、杨:指墨翟与杨朱。
⑤物议:众人的评论。
【译文】人的才能品行,从古代以来就少(有人)全部具备,假如有长处必定也有短处。
如果取(他的)长处补足(他的)不足之处,那么天下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责求(他的)短处,抛弃(他的)长处,那么天下没有不被抛弃的人。
再加上情感有恨有爱,志趣有有异有同,如果圣明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征求众人对他们的评论,谁免得了讥议嫌恶(wù)呢?
2.乐羊食子
【原文】乐(yuè)羊为(担任)魏将而攻中山①。
其子在中山。
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wèi,送)之羹,乐羊坐于幕(营帐)下而啜(chuò,吃)之,尽一杯。
魏文侯②谓堵师赞③曰:"乐羊以(因为)我故(缘故)而食其子之肉。
"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注释】①中山:古国名,在今河北境内。
②魏文侯:魏国国君。
③堵师赞:复姓堵
师,名赞。
【译文】乐羊担任魏将去攻打中山国。
他的儿子在中山国。
中山的国君烹煮了他的儿子,赐给他(用他的儿子的肉烹成的)肉羹,乐羊坐在营帐中吃这肉羹,把一杯全吃了。
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吃了他儿子的肉。
"(堵师赞)回答说:"他的儿子的肉(尚且)也吃,还(有)谁(的肉,他)不会吃呢?"乐羊完成了中山国(的战事),魏文侯奖励了他的功劳,然而猜度(duó)他的心地。
3.黎丘丈人
【原文】世传黎丘[魏国的地名]有奇鬼,喜效人之子侄(zhí)昆(兄)弟之状(样子)。
邑(当地)丈人[老人]有之(到)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模仿)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使之受苦)。
丈人归,酒醒,而诮(责备)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磕头]曰:"孽矣[罪过啊]!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同"债",此指讨债]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嘻!是(这)必夫(那)奇鬼也。
我固(本来)尝闻之矣。
" 明日,故(特意)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其真子恐其父醉而不能反(同"返")也,遂迎之。
丈人望其真子,以为奇鬼,拔剑而刺杀之。
丈人之智惑于似其真子,而杀其真子。
【注释】①黎丘:魏国的地名。
②丈人:老人、③触地:磕头。
(4)孽矣:罪过啊!
⑤责:同"债",此指讨债。
【译文】世人传说黎丘那个地方有怪异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当地有的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模仿他的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却在路上让他受苦。
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备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说我对你不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让我受苦,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说:"罪过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讨债,可以问问别人。
"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唉!那就肯定是那奇鬼,我本来就曾听说过的这种事了。
"第二天,(老人)故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奇鬼了就刺杀它。
他的真儿子担心父亲喝醉了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
老人看见他的真儿子,认为是奇鬼,拔出剑就刺死了他。
老人的判断力被像他真儿子的奇鬼所迷惑,因而杀死了他的真儿子。
4.猩猩嗜酒
【原文】猩猩,兽之嗜(喜欢)酒者也。
山麓(lù,山脚下)之人,设以醴①,陈(摆上)之饮器,大小具列焉。
又织草为履,使相属②也,而置之道旁。
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斥责)而骂之。
已而(后来)谓其朋曰:"盍(hé,何不)少尝之?慎勿多饮也。
"相与(互相)取小器饮,骂而去之。
已而取差③大者饮,又骂而去之。
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④而忘其醉。
醉则群睨(nì,斜视)嬉笑,取草履着之。
麓(lù)人追之,其履相绊,无一得(能够)免焉。
夫猩猩智矣,恶(wū,怎么)其为诱而卒(终)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注释】①醴(lǐ):甜美的酒。
②相属:相连。
③差:略。
④爵:古代的酒杯。
【译文】猩猩是野兽中喜欢喝酒的(动物)。
山脚下的人,放置了甜美的酒,摆上饮酒的器皿,大大小小的全摆放在那里。
又编织草做成鞋,使(它们)相连着,放在道路旁边。
猩猩见了就知道这是引诱它们的,又知道设(这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
一(指名)斥责和咒骂他们。
后来对他们的同伴说:"为什么不稍微尝一点酒呢?小心不要多喝啊。
"(就)互相拿起小的酒杯喝。
(喝完了)骂着离开了。
过一会儿,拿起较大的酒杯喝。
又骂着离开了。
像这样数次,不能控制它们嘴上尝到的甘甜的酒味,(就拿)大的酒杯喝,忘记自己会喝醉。
喝醉了就在一起斜着眼嬉笑,拿来草鞋穿上它们。
(这时候)山脚下的人(就来)追捕它们,他们(穿的)草鞋相互缠住,(猩猩)没有一个能幸免的(被捉住)。
猩猩(可算是)聪明了,怎么它们会被诱惑而终了不免一死呢,(是)贪心造成这样的啊!
5择婿
【原文】唐人榜下择婿①,多迫于(被)势(权势)而非愿者。
一少年中榜而美姿,为贵人所慕,命群仆拥至其第。
少年欣然而行,略无避逊。
既至,观者如堵(墙)。
须臾,有衣(yì)金紫者②出,曰:"某(我)有女颇(很)良(好),愿配君子,何如?"少年揖(拱手)而曰:"寒微得托高门固(当然)幸,然须归家与妻子商量,如何?"众人大笑而去。
【注释】①唐人榜下择婿:意为唐朝贵族流行在科举考试中榜的人中挑选女婿。
②衣金紫者:指贵族。
【译文】唐朝贵族(流行)在科举考试中榜的人中挑选女婿,大多被迫于权势而不是自己愿意的。
一个年青人科举考试被录取而且风姿美好,被一贵族人家所爱慕,吩咐仆人们簇拥他到府第。
年青人高兴地前行,毫不退避谦让。
到了(贵族的府第),观看的人围得像墙一样(水泄不通)。
一会儿,有贵族出来,说:"我有个女儿很好,希望能许配给你,怎么样?"少年拱手(行礼)说:"(我)家境贫寒、地位低微,能依附高贵人家当然幸运,然而必须回家和妻子、孩子商量,怎么样?"大家大笑着离开了。